卞觀宇 胡 召 (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環境藝術與服務系 廣東佛山 528216)
淺談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方向實踐教學改革及實驗室建設
卞觀宇 胡 召 (廣東環境保護工程職業學院環境藝術與服務系 廣東佛山 528216)
傳統的教學方法和實踐教學模式嚴重阻礙了環境藝術專業學生掌握實踐技能的發展,通過對目前多數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方向傳統實踐教學現狀的分析,提出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方向的教學改革要適應時代行業的發展,探討出適應新時代的實踐教學需包括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實訓建設等方面改革的措施。
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傳統教學;教學方法; 實踐教學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內外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對居住條件不僅僅滿足于遮風擋雨,而是更加講究環境的美感,尤其是注重室內設計環境的質量,這也是人類追求現代文明的必然結果。環境藝術設計作為一個新興的藝術門類,隨著中國房地產的火熱,室內設計發展得極其迅速,已經影響著現代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日益注重生存環境的今天,更能體現出其環境室內設計專業的重要性。不少高職院校為順應時代的發展,從藝術設計專業群中增設了環境藝術設計,隨著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的人才需求量擴大,招生和就業的形式好,專業技能性、實踐操作性比較強,所以許多高職院校開始開設室內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室內設計發展勢頭很好,然而通過近些年來的教學實踐,也看到了一些專業建設上的一些不足,特別教學實訓室及實踐教學方法存在著不少與社會脫節的地方。這些存在的問題會使實踐的教學與企業的工作流程存在異同點,讓學生在課堂上學不到真正符合實際工作要求的知識,導致畢業后實習期的磨合期延長,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進入工作角色,造成企業資源的浪費。通過近年來的調研,并結合國家對高職院校建設要求,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室內設計教學實訓室、實習基地建設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必須是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
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在傳統的實踐教學中,一般會在每個不同的學習階段,設置了相應的課程。這些課程大部分都是需要進行實踐操作的,如手繪表現技法、3D效果的繪制、裝飾材料與施工等課程,是幫助學生學習實踐工作流程的主要課程,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在實踐設計中遇到的困難,同樣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通過這些實訓技能的訓練,拉近學校與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距離,完成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重要過渡階段。但通過與企業的信息反饋與自身實踐教學的實際效果,有部分的實踐教學脫離了現在公司的最新設計流程,課程設計流于形式化的實踐性教學,導致教學成果不是很理想。大部分學校的室內設計實踐課還是沿用了傳統的實踐教學方式,在課堂上完成一個模擬訓練題目,所有的工作流程都在教室內完成,一般不考慮實際的場地條件及施工環境,只是追求表面效果的絢麗,與實際的施工相脫節,導致效果圖只能停留在紙面上,而無法實現。然而真正室內設計是必須與施工場地的實際條件緊密聯系的,有許多工作流程是在課堂上無法完成的,僅僅依靠老師用語言授課,難免有些紙上談兵的味道,顯然無法滿足實際的需要。而且學生在完成設計課題的時候往往只注重藝術設計的美感,不太重實際的需求和實際施工條件。真正的室內設計畢竟不僅僅只是效果圖的繪制,而是涉及很多具體的施工和裝飾材料的運用,以及其他施工的銜接等,所有無論效果圖多么的精美,設計的如何華麗,只要一旦脫離實際條件,它就是一張廢紙,就是有缺陷的設計。當然我們也注重學生的學習實踐經驗的積累,在平時授課過程帶學生外出考察,但是這種走馬觀花的考察,只是留下片面的記憶,對材料、對工藝的了解及具體運用也是非常有限的,對實際設計的作用不大,基本不能夠滿足設計需要,很難形成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綜合能力。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并不能很快的融入社會,進入工作狀態,難免會遭遇備設計界淘汰的局面。
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中室內設計對實踐教學方法和實訓室建設要求高,也是教學改革的重中之中,為適應社會對室內設計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近些年來企業對室內設計學生需求反饋的意見中了解到,要求必須對現有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室內設計實踐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必須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突出應用型實踐教學,以行業和企業以及社會環境要求為依托,以技能和崗位能力為學生就業目標,打造實踐教學的新模式。從高職實踐教學模式來看,改革應該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實訓室建設這三個方面著手。
首先,教學方法的變革。多數高職院校的傳統教學方法以教師、課室、教材為主線,忽視學生的主體位置。傳統的老師教課,學生聽課方式,嚴重阻礙師生間的交流,這樣的教學方法很難拓展學生知識,眼界自然狹窄。在教學方法的改革上,建議授課過程中采用行為引導法和分組討論法。行為引導法是從實踐的技能出發,讓學生投入實踐課題,學會全面、系統的考慮問題,清楚自己所要完成項目的工作步驟流程,旨在提高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獨立完成項目的能力。這種教學方法對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有很大幫助,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專業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此外,分組討論法在實訓課程中所體現出來的效果更好,把整個班級分成若干個小組,以組為單位完成老師指定真實或者模擬的設計課題。課題可以設置成市場調研、方案設計、項目實施、項目審查、成果展示多個階段。行為引導法中整個課題項目是教師學生共同參與,既能夠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老師也可以直接有效的指導學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負責的項目階段,整個教學過程可以讓思維開闊、培養更符合企業要求的主動性、創造性。
其次,在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改革,針對室內設計開設的多門課程增加模擬設計、施工操作環節,強調學生的職業實踐技能操作。其中室內設計中裝飾材料與施工這門課程是該專業的一門主干實踐課程,要求學生必須掌握施工操作環節,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室內裝修結構、材料樣式、施工工藝、水電等隱蔽工程的操作,加深學生對行業需求的施工操作員有更深層次認識,熟悉一般行業需求的操作規范。模擬施工操作的另一個重大作用就是讓學生能夠參與到實際的工作當中來。在模擬的施工實訓室有裝飾施工的常用施工用具,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根據教材上的施工方法,一步步的安全施工,讓學生親自操作,熟悉施工工藝規范,從而判斷自己的設計作品的合理性。學生通過模擬施工操作環節,理論聯系實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消化,為以后的設計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再次,可以借鑒美院工作室或工學一體化實訓室的經驗,建立專業強的一體化工作室作為校內的實訓基地。借助一體化工作室這個平臺,接收一些實體項目作為實踐教學活動,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經驗與能力,還可以帶來創收,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這樣學校專業工作室可以與企業進行合作,承擔部分工程項目,達到練兵的目的。學生通過實地工地考察,在學校完成設計方案,并有老師和企業設計師一起進行指導,更加有利于學生的快速成長。這種借助實訓室設計的教學活動,學生的主體性更加突出,基本可以脫離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而是變成了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與創作意識,鍛煉處理各種應急能力的經驗和方法,讓學生具有一定的工作成就感。
培養技術與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是高職院校的根本宗旨,也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室內設計方向所必須需要的教學主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室內設計的學科特性決定了它必須與市場、行業發展緊密關聯,為滿足現在高速發展的室內裝飾行業,結合行業需求對實踐教學方法、內容、實訓室建設的改革勢在必行,以備建立比較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1]雷光,藝術設計實踐教學的新模式[J],美術大觀,2011年01期
[2]馬磊、張福文,淺析建筑裝飾校內實訓基地的類型[J],大眾文藝,2012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