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巖 (朝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系 遼寧朝陽 122000)
淺談幼兒鋼琴教學
李 巖 (朝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教育系 遼寧朝陽 122000)
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急需高素質人才,要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音樂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幼兒鋼琴教育作為音樂教育中的一部分,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從音樂興趣、音樂環境、教學方法、教材選用等方面著手對幼兒鋼琴教學進行了初步探索。
幼兒;鋼琴教學;教學方法
21世紀世界經濟格局發生巨大的變化。面對這種變化急需高層次、高素質、有創造力的人才來滿足新世紀經濟飛速的發展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當代的主旋律。《面向21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的文件中指出“21世紀最成功的勞動者將是最全面發展的人將是對新思想和新的機遇最開放的人。”目前素質教育問題已成為我國教育界的一個熱點問題。素質指的是人的心理發展的生理條件不能決定人的心理的內容和發展水平。人的心理來源于社會實踐素質,也是在社會實踐中逐漸發展和成熟起來的,某些素質上的缺陷可以通過實踐和學習獲得不同程度的補償。由此可見,素質雖然有先天的因素,但后天的培養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對于促進學生“全面而自由”地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學鋼琴不僅可以開發大腦,提高人的智力,還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培養意志增強自信心。但是,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很多孩子在經歷了初級階段學習的熱情之后,都要經歷一段徘徊期有的甚至會半途而廢。那么,如何讓幼兒抱有一種積極向上熱愛音樂的態度去學習呢?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幼兒學習鋼琴興趣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幼兒鋼琴教學有著特有的規律,由于幼兒年齡、智力、生理的特殊性,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顯然不適合幼兒。因此,鋼琴教學教師必須要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多樣的形式以及簡單的辭藻來為孩子講述科學系統的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彈奏方法,在教學中要創造輕松、活潑的氛圍,運用豐富的教學手段,甚至一些游戲途徑更好的引發幼兒的學琴興趣。心理學中提到“動機是驅使和引導人進行有目的的活動的內部動因。”“動機是人的行為的直接動力,人的有目的的行為都是在動機的驅使下進行的。”想讓孩子更好的學琴就必須激發其學習動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多為幼兒學生范奏。另外,孩子可以多聽一些鋼琴曲,這樣可以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轉化為學琴的內在動力,無形的增加孩子學琴的興趣。另外,鋼琴教師平時應多鼓勵學生即心理學中講到的激勵原則。“激勵就是激發動機,激勵過程就是誘因向動機轉化的過程,就外部因素而言,具有競爭性的環境來自他人的贊賞或批評都會起到激勵作用,在學習過程中與同學進行適當的競爭是相互激勵的效途徑。”所以,教師平時可以多組織孩子們互相觀摩學習,以激發孩子的上進心和自信心,這也能轉化成練琴的興趣。
在教材的選用上,要根據幼兒的心理特征有針對性的選用。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漸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的。而學前低齡幼兒則只以動作思維和形象思維為主。所以,鋼琴教師在為幼兒學生選用教材時必須要注意其趣味性、形象性和科學性。由湯普森所編的《湯普森淺易鋼琴教程》作為啟蒙教材在我國廣泛使用,這本書能迎合廣大師生的口味,從它的外表設計看,可愛活潑。識譜方法很好,從中央C出發高低音譜表同時學習,這樣學生容易掌握。另外,大部分樂曲旋律熟悉優美,還精選了大量的歌劇、芭蕾舞劇、交響樂等世界名曲的改編曲以及許多美國民歌,為教材增添了情趣。另外,還有專門手指練習的《哈農指法練習》、巴托克的《小宇宙》、拜厄的《鋼琴基礎教程》等都是很好的鋼琴啟蒙教材。中國的鋼琴啟蒙教材也有很多,1983年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李斐蘭、董剛銳編著的《幼兒鋼琴教程》這是我國第一部百分之百中國人自主編寫、百分之百以中國音樂為素材的鋼琴啟蒙教材,這部教材符合幼兒心理和生理特征。在它所附帶的“音樂入門輔助圖示”和“教具”的幫助下,孩子們都可以在輕松愉快生動有趣的音樂環境中學會彈鋼琴。另外,這本教材采取了以中央C入門的方式,從3指學重量落下逐步擴大到其余各個手指,突破了以往此類教材的音域局限,是一本使幼兒興趣濃厚、具有本民族音樂語言特點的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新教材。另外,像周廣仁、李其芳編著的《鋼琴初級教材》、應詩真編著的《中國兒童鋼琴教程》等都是很好的幼兒鋼琴啟蒙教材,在運用方面教師可根據書籍的特點搭配使用,從而使幼兒獲得全面發展。
幼兒學琴是一個漫長的、不斷積累的過程,要注重循序漸進,切莫急于求成。在教學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技術訓練各個環節的要求練習,這樣積之既久水到渠成,為日后的學習也打下了良好堅實的基礎。鋼琴考級在我國風靡盛行已二十余年了,這一活動的開展為學琴的孩子與家長提供了一種交流的可能性,使家長可以了解自己孩子的學琴進程與水平,同時也可以提高孩子的成就感和表演欲望,成績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產生了負面的影響。現在社會上很大一部分琴童和家長本著這樣一條學琴原則,學琴為考級考級為拿證。在這種理念的驅使下,必然會在日常學習中急功近利、拔苗助長,不注重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忽視基本功的訓練殊,不知這已違背了鋼琴學習的科學性、系統性和循序漸進地掌握原則。同時,也給琴童帶來了非正常的、超負荷的身心壓力,從而造成琴童逐漸“厭學”。家長和老師應當正確利用考級引導孩子,讓孩子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情緒中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鋼琴,使幼兒形成一種自由坦然的心理狀態。
在幼兒學琴興趣培養的過程中,家長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家長的重視程度將直接影響幼兒學琴的進程。古今中外一些音樂世家具有一定得“世襲性”,與其說與遺傳素質有關,不如說是音樂環境的影響。例如,巴赫及巴赫家族的音樂成就,充分說明了環境因素的重要作用。音樂神童莫扎特、音樂大師貝多芬都在三四歲就學習鋼琴,他們的成功都說明了環境因素對個人藝術成長的重要性。因此,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去別的小朋友家聽聽別人演奏,盡可能多讓孩子聽一些鋼琴曲,多帶孩子聽一聽鋼琴音樂會,盡量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琴環境,這樣都有助于提高孩子學琴的興趣。
總之,在幼兒學習鋼琴的過程中,家長和教師要始終保持平和的心態,共同協作,注重幼兒學琴興趣的培養,從而讓幼兒在學習鋼琴的過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樂趣,獲得全面的發展。
[1]劉金銘.《心理學》.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1999.
[2]吳曉娜,王健.《鋼琴音樂教程》(修訂版).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