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興敏 李 楊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初等教育系 河北承德 067000)
淺談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玩教具制作技能的重要性
劉興敏 李 楊 (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初等教育系 河北承德 067000)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貫徹落實,對學前教育工作中的玩教具制作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根據幼兒教師工作的崗位需求,研究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玩教具制作技能的重要性,為促進教學改革和科學發展提供重要依據。
學前教育專業;玩教具制作技能;重要性;手工
(注:本文為河北省河北民族師范學院2013年度教改課題)
培養學生的玩教具制作技能,是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重要內容,這是從我們安排到社會見習的學生們信息反饋中總結出來的。同行們都知道,玩教具在幼兒教育教學活動中處于特別重要的地位,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啟發幼兒智力,培養幼兒動手能力的最得力教具,它具有很強的直觀性、欣賞性,它既是幼兒接受教育初期階段的啟蒙教科書,又是幼兒接受初期階段教育的知識載體。隨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貫徹落實,學前教育教學的改革與發展對幼兒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對幼兒玩教具的研發和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那應該如何去做呢?讓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探討研究。
學前教育美術基礎教學應加強學生玩教具制作能力的培養。從本系10級學生在外實習一年的實踐以及多方用人單位反饋的信息中,我們歸納、總結如下經驗。學生在校所學的美術技能知識與實際幼兒教學工作脫節,學校所教的美術技能偏向美術院校的專業基礎,理論多于實踐,往往很難與幼兒園美術教育教學相結合。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可以把美術基礎課與手工材料相結合。目前的學前美術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傳統美術教學的影響,注重學習素描畫,水粉畫等,從而忽略了幼兒園教師 動手能力的培養,很難達到幼兒教師親自動手制作上課所用教具能力的目標。因此,我們可以在上水粉畫課時,大膽嘗試用一次性紙盤代替水粉紙,讓學生把水粉畫描繪在一次性紙盤上,將畫好的彩色紙盤懸掛起來裝飾教室,既培養鍛煉了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又做到“變廢為寶”。 在教學上,既上了水粉課又讓學生了解了幼兒園的環境創設,真可為謂“一舉兩得”。
玩教具制作材料的“與時俱進”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的。如:八、九十年代,人們流行做衣服,剩下大量的邊角料,這些邊角料被幼兒教師巧妙運用,作出巧奪天工的布藝作品,滿足了當時的幼兒園的教育教學需求。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觀念在不斷改變,大家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地提高,買布料做衣服的人越來越少,相對的邊角料也就聊聊無幾。那么,幼兒園開展布貼畫就困難了。其次,制作大型主題墻飾設計時,其材料的選材上也是墻飾的一大亮點。如:幼兒園墻飾上的材料,由七、八十年代的吹朔紙到九十年代的彩色卡紙、云紋紙、皺紋紙和海綿紙等,再到現在21世紀新型材料“不織布”,這種布藝裝飾材料,很適合幼兒園進行大面積墻體裝飾和制作一些兒童玩具和上課的教具,對兒童沒有傷害而且價格低廉、作出的作品色彩艷麗、結實、持久耐用。在雕塑方面:新型材料“紙粘土”代替了傳統的陶泥越來越受幼兒園師生的喜愛,紙粘土可以任意二種顏色相調和,配出第三種顏色,并且比軟陶在手感上要柔軟,很適合幼兒鍛煉手部小肌肉和手眼協調能力。而這些新材料的運用就要求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要對新鮮事物有一些敏感度,把握時代的脈搏,跟上創新的步伐。所以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不僅要學習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和設計要點,還應該做到“與時俱進”,跟時代接軌。目前,學生在學校使用的課本中所涉及到的內容還是那些老舊的材料,到工作崗位上跟不上時代步伐,不能滿足教學實踐需求,嚴重地影響了教學效果,在此不再累敘。所以,我認為玩教具制作這門課在教學上應該與時俱進,靈活多樣,時刻隨著時代變化而有所創新,跟上時代步伐。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客觀地為幼兒自制玩教具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這是我國幼兒教育的優良傳統。第一:我們可以根據地域的不同,開展不同的鄉土材料玩教具制作。在沿海地區的幼兒園,可以利用鵝卵石、貝殼等海邊所產的東西做自制玩教具。如:用丙烯顏料根據其鵝卵石(貝殼)的形狀繪制圖案或者用膠粘出各種動物形狀并在其上面繪畫;在農村區域的幼兒園,可以利用秋天成熟的玉米做玉米娃娃,或用各種顏色的種子做貼畫,或用蔬菜、水果通過剪、切、穿插等方法,重新配置成一件富有詩情畫意,能再現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藝術插花,等等。第二:在講授雕塑時可以分二個層次完成。在農村條件允許的區域,可以自制一些上雕塑課用的原材料。如:泥巴在農村到處都是,但它跟陶泥相比黏性差很多,所以要在泥巴里加入一定量的乳膠,使泥巴帶有一定黏性,這樣做出的作品就不容易開裂。在城市,對于一些中小型幼兒園沒有多大經費也想上雕塑課的,就可以自制一些紙粘土。方法步驟如下:1.把廢紙(報紙、衛生紙等)用水把紙浸泡一會兒,盡量泡透,報紙大約要泡1個小時。2.然后攪拌捏碎(越碎越好)。3.把紙漿適當的擠干些,然后加入白乳膠攪拌均勻。4.如果想做成彩色的紙粘土,我們可加入一些顏色(水粉、丙烯、食用色素)即可。因此,玩教具制作應該“因地制宜”,靈活多樣,是時代的招喚,是做好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玩教具制作技能的培養工作的具體實施。
襪子是生活中的必需品,隨處可見,現在的人對襪子有了新的認識和用途,大家可以利用襪子的樣式去做一些小玩偶。這些材料價格低廉、樣式繁多很適合學前專業練習做手工。讓學生準備不同樣式、不同顏色的襪子,及一些做手工的工具材料如:保麗龍膠、漂亮扣子、各種綢帶、PP棉和鐵絲等。讓學生根據自己準備的襪子做不同的襪子娃娃,擴寬學生的眼界,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去創新。如:條形襪子,可以做成毛驢,并用一些毛線做毛驢的鬃毛;純白色的襪子做成小雪人;帶小點點的襪子做成小奶牛,貓頭鷹、長頸鹿、小花貓等一些生動形象的玩具,每一件作品都讓人愛不釋手。
布藝玩教具制作課在手工課中可以說是重中之重,但在教學難度上也可以說是很難的:第一,現在學生都嬌生慣養很少接觸針線活;第二,教科書中的內容接近傳統民間工藝,跟學前教育手工聯系不緊密。所以很多老師都頭疼,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學生。我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些經驗:首先,應該先講清縫針的基本技巧,讓學生學會攻針、撬針和回針等技巧。其次,為了學生能夠熟練掌握這些針法,讓學生用不織布(這種布質地比較硬,較適合初學縫針者)制作學生飯卡帶和鑰匙包,因為這些都是貼近學生生活的東西,學生喜歡做,這樣就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越縫越針法純熟。
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玩教具是不可缺少的教學工具,教師親自動手制作幼兒活動的玩教具,把不織布和襪子材料結合,讓大家發揮想象做一些手套布偶,運用這些布偶,可以演一些手偶劇,如:有的做成唐僧師徒四人組合講《孫悟空》的故事;有的做成《小蝌蚪找媽媽》中各個動物形象的布偶;有的做成近幾年流行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布偶;還可以做娃娃的五口之家,花白胡子的爺爺、白發蒼蒼的奶奶、中年戴眼鏡的爸爸、頭戴花朵的媽媽和年幼的孩子,每一個手偶形象都做得栩栩如生,充滿活力。這樣的手偶有哪個小朋友會不喜歡呢。手偶的用處很大,不光是演一些簡簡單單的手偶劇,同時還能夠與與語言、藝術、社會、科學、健康等五大領域相滲透。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玩教具制作是為了輔助課堂教學,而玩教具制作不光在美術教學中用到,它還能與語言、藝術、社會、科學、健康等五大領域相互滲透,它們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例如:給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上健康課,講《保護牙齒》保護內容時,就應該讓幼兒知道堅持早晚刷牙、吃完東西漱口,養成早晚刷牙的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性。根據教學目標,我們就可以做一個有蟲牙的小朋友的手偶,通過手偶劇來讓幼兒知道不刷牙的壞處,這樣一節生動的手偶健康課,會使教學效果更好,會活靈活現地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時其深深受益,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另外,對布藝玩教具的設計創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更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創作出更優秀的作品來,“寓教于樂”,充滿興趣,不斷創新。
綜上所述,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玩教具制作技能,不單單是為了貫徹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更是為了滿足時代發展的需求,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知識水平,夯實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基礎,培養出更多更好的優秀幼兒教師。所以說,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玩教具制作技能培養具有必要性與重要性。
[1]李金娜.學前兒童玩教具制作(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8.
[2]羅雪梅.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手工課程教學改革縐議(J).藝術教育,2012(8).
[3]張瑞波.高校美術教育與民間美術 J.美術大觀,2009(1).
[4]麥欣.高師學前教育美術課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大眾文藝(理論),2009(20).
李楊,女,1982年生,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初等教育系,講師。
劉興敏,女,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初等教育系教師,藝術學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工筆畫、美術教育。作者單位:河北省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初等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