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勝利油田高原石油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山東東營 257091)
東營石油裝備制造企業向創造企業轉變優劣勢分析
王莉
(勝利油田高原石油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山東東營 257091)
“中國制造”正面臨挑戰,“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也是東營石油裝備制造企業面臨的問題,要完成這一轉變企業必須從優、劣勢對目前形勢進行分析。主要應從整個產業結構、企業管理模式、同行業間惡性競爭、新市場的開發跟進、國際外部競爭環境、國家對于這一行業的規劃政策、企業自身發展、企業所處環境、企業技術發展、世界行業發展、國內行業發展、國家、政府支持力度等方面進行分析。
石油裝備 制造向創造轉變 優劣勢
東營石油裝備制造企業在經過“十一五”的輝煌發展之后,已經具有了相當的規模,不僅自身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也為我國各大油氣田大規模的勘探、開采提供了強有力的后勤裝備保障。但前期的發展大多是在生產已經成熟并具有規模的鉆采設備和產品,或者是從國外引進的已經過了專利期的產品。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各行業都面臨著從新洗牌的局面,而我國的制造業也同樣面臨這樣的局面,許多技術含量低、工藝簡單、規模小的制造企業紛紛破產,“中國制造”面臨新的挑戰。東營的石油裝備制造業也走到了瓶頸,要想長遠發展必須實現由“制造向創造”的轉變。但這一轉變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首先應該認清我們在實現這個轉變前的優勢和劣勢,這樣才能揚長避短,更好的制定今后的發展方向。本文就從這兩個方面進行一下分析。
目前中國石油裝備行業的特點概括起來來說就是“小而全”。所謂的“小”,就是企業從規模上看普遍比較小,而規模大、具有一定行業帶動能力的的企業還比較少,更缺少行業領頭企業,絕大部分石油裝備企業年銷售收入都在10億元以下。所謂“全”,就是石油裝備業產品的門類非常全,僅在山東石油裝備商會編制的《中國山東石油裝備產品名錄》中,就收錄石油裝備產業7大項,37個系列,大約1500多個品種,但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常規產品較多,具有自主創新知識產權的產品,特別是石油鉆采關鍵產品,技術在全世界同行業領先的產品相對較少。
雖然東營的石油裝備制造業大多是改制后的股份制企業,但其管理模式上許多地方仍然保留著僵硬模式,管理觀念和管理模式還是套路話,與自身企業相結合的長遠發展規劃不完善;經營模式、管理方法、營銷策略、融資模式、技術結構發展滯后;股份分散,缺乏真正的統一;管理制度陳舊或者不健全等是普遍存在的問題。雖然改制曾讓這些企業充滿活力,但由于還沒有來得及做好轉變就遇上了世界性的石油大開發,這些企業更多的是忙于盲目的占領市場,而忽視了自身的建設。一旦遇上像世界性金融危機這樣的大風暴,就無法適應和調整,很容易陷入發展困境。
截至目前,我國從事石油鉆采專用設備制造的企業共有821個,國內石油鉆采專用設備的生產能力大大超過市場實際需求,許多企業產品尋求出口,但由于危機帶來的世界經濟的衰退以及各國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出臺,使得我國裝備行業出口量的減少,為了生存,許多企業為了一個訂單爭來爭去,互相壓價,市場無序的惡性競爭越來越嚴重。這是目前國內石油裝備企業面臨的又一個難題。特別對于那些研發力量薄弱,技術水平不高,缺乏核心技術和拳頭產品的企業將面臨著被淘汰的危險。
1.4.1 世界市場
國際能源機構預測,為了滿足市場需求,到2030年之前,油氣工業每年大概需要2000多億美元投資。據統計,全球目前尚有2000多個未開發的油氣田發現,雖然多數規模較小、位置較為偏遠,但若采用新技術開發,產量還是相當可觀的。
目前,非洲各國石油開采力度的加大;對北冰洋油田的開采;深海洋油田的開采;氣田開采力度及范圍的增大;各國對老油井進行的深密度開采等都為石油裝備產業提供了創新和發展的機會。雖然這些對石油裝備制造企業的下一步發展來說都可能是不錯的機會,但由于我國石油裝備制造企業產品自主研究開發性較差,處于世界領先的技術和產品較少,使其跟進新市場的能力減弱。
1.4.2 國內市場
老油田的深度開發、西部油田開發力度的加大、海外油田的開發以及頁巖氣和煤氣層的開發所需的設備、工具,凡是關鍵部位的大多是從國外進口來的,用到的中國的石油裝備企業生產產品大多是普通的,技術已經成熟或國際化的產品。
加大石油裝備技術開發力度;加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創造屬于自己的新產品已經是中國石油裝備制造企業需要面對的,已經影響到企業發展的非常嚴峻的問題。
近幾年來,世界各國對于能源的競爭似乎更加激烈,許多國家,特別是歐美國家都在爭相開發更為難開發、鉆采條件惡劣環境下的油田,并探究以能源開發為依托迅速擺脫危機帶來的困境以求迅速持續的發展。
美國加大對能源國和未開發地區的進入,新的石油裝備制造產品也加大投入;由于其實行新的貿易保護主義,其國內許多石油裝備制造商用其低端的、專利過期的產品作為交換以打開中國的銷售渠道等。嚴格油氣田開發審批制度,并實現能源戰略重大轉移,擴大近海油氣田的開發。這些政策無疑給美國石油裝備企業帶來生機。
加拿大卡爾加里石油城的迅速發展,使其石油裝備制造技術有了更新更快的發展,其許多產品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整體應對風險的能力也得到了增強。
法國的EPS公司,其業務囊括了油氣勘探、開發到加工及廢品回收的所有環節,公司配套的石油裝備制造業更是技術精良,投資巨大,并有著廣泛的制造商,其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十分廣泛。
挪威自危機以后更是加大石油裝備技術力量和人才的投資,將石油產業作為國家第一產業,并將企業、研究院和大學緊密的聯系起來,將豐富的實踐和不斷的科學創新結合起來,其產品由國家石油商會(INTSOK)負責全球推廣。
瑞典是個僅有900萬人口的北歐國家,但其作為國家經濟支柱之一的石油裝備制造業,以其世界領先的自主創新能力為后盾,幫助瑞典經濟在危機中平穩渡過。
別人在崛起,你不發展必然被淘汰,這些無疑對中國石油裝備制造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
目前國家對于石油裝備行業缺少專項的支持性文件和發展方向的規劃,相關的產業政策支持性文件只能從對石油產業的規劃調整及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規劃中尋求。這一行業的發展一直如摸著石頭過河一樣,各個企業在相互探索和研究。然而目前國內的裝備制造產業缺少集群化的發展方向,如何促進產業升級,提升產業層次,形成合理分工、相互促進、協調發展、保障有力的產業格局,建立合理、統一、健康的資金循環鏈條,打造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石油裝備制造基地是中國石油裝備企業應面臨的發展方向。
而這一切的實現需要國家和各級政府對這一行業的發展提出一個指導性的發展規劃和發展方向。
山東省是石油裝備制造業大省,全省共有規模以上石油裝備制造企業143家,總資產304億元,從業人員3.9萬人,其中技術人員7243人。全省石油裝備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數和經濟總量約占全國石油裝備制造企業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山東的石油裝備制造企業基本集中在東營。經過近十年的發展,東營已經擁有勝利高原、勝動集團、孚瑞特、勝機制造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其擁有的主導產品抽油機、抽油泵、石油套管、撬裝設備及井口設備等發展較快。
東營的石油裝備制造企業大部分是從勝利油田改制出來的企業,其員工有著原石油工人樸實的奉獻精神,交通方便快捷,這是其發展的優勢。目前,東營市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石油裝備制造業基地。陸地石油鉆機、抽油機、石油專用管、抽油泵、抽油桿、燃氣發電機組、油田特種車輛等主導產品廣泛應用于國內各大油田,石油裝備及技術成套出口到50多個石油產出國家和地區,國際市場份額逐年提升,與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等20余個國家石油巨頭建立了合作關系。擁有技術水平國際領先的世界上第二條連續抽油桿生產線及目前國內同行業唯一的中國名牌產品“勝動牌”燃氣發電設備。目前,產品市場形成了三大板塊,省內市場(主要是勝利油田)占四分之一,國內市場遍及華北、江漢、大慶、中原、四川等各大油田和產油區,國際市場延伸至美國、俄羅斯、中亞、澳大利亞、敘利亞、哈薩克斯坦、委內瑞拉、印尼、阿曼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已具備了良好的市場基礎和品牌美譽。
山東省80%以上的規模以上石油裝備制造企業集中在東營。由于東營背靠勝利油田,有著最好的開發新產品的機會和實驗基地,而勝利油田素有“地質大觀園”之稱,其復雜的地質結構在全國乃至世界石油地質結構都是少有的,這就使得石油的勘探、鉆采難度增大,這樣就對生產鉆井、采油設備的裝備行業提出了挑戰。東營借助地處勝利油田的優勢,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已經形成了集“研發、制造、服務”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而油田成立以來二、三十年,已經將比較好開采的油層開采完,要想深度、廣度開采必須有更好的機械設備,這就為東營的石油裝備制造業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
目前,山東省石油裝備制造業共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1家。這些中心長期與中國石油大學、山東科技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和勝利油田地質科學研究院、物探設計研究院、鉆井工藝研究院、采油工藝研究院、勘察設計研究院和技術檢測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具有較強的研發實力,這也為全省石油裝備制造業研發能力的提高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目前已經形成了“鉆機N部驅動裝置—鉆桿—鉆鋌—泥漿泵—電控裝置”,“鋼管—油管—抽油機—抽油桿—抽油泵—修井機—控制系統”,“輸油(氣)管—輸油(氣)泵—儲油罐—壓縮機”,“鉆井測井設備—采油測井設備—測井輔助設備”四大產業鏈。
國際石油能源開始“采油向采氣延伸、產品制造向工程技術服務延伸、陸地裝備
向海上裝備延伸、淺地層開發向深地層開發延伸”的新轉變。這無疑給石油裝備產業帶來了新的課題和發展空間,各國石油裝備產業都在積極開發新產品,進入新的開發市場。而東營的石油裝備制造企業應順應世界潮流,跟進國際能源的發展方向,加快自身創造能力。
國內開采幾十年的老油田,如大慶、勝利、中原、遼河面臨著易開采的石油已經基本開采完,最多能維持十幾年的開采量,而更具深度和難度的石油開采技術和設備還不具備。
國家實行西部大開發以后,對新疆、青海、甘肅油田開采力度加大,特別是近幾年中石油、中石化勘探、開采隊伍在上述地區的不斷增加,為石油裝備制造業提供了新的更大的市場和發展空間。
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海外開采業務不斷增大,使中國石油裝備企業有機會跟進自己的產品和設備,這樣就需要根據不同的國際油田地質結構研發不同的鉆采設備。
國內“三大油公司”一直在加大對上游的投入,包括海洋油氣領域在內,我國國內還有很多開采條件比較艱苦的地方亟待勘探開發;西氣東輸二線、中亞管線等國家計劃投產的輸氣管線項目有待于投產,所以我國石油裝備市場仍然有不少的增長點,特別對于石油管材制造廠而言,三、五年內還可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中國將擬在“十二五”期間借鑒美國借非常規油氣改變全球能源供應格局的辦法,以頁巖氣和煤層氣為代表的非常規油氣資源引領中國能源新格局。中國頁巖氣的可開采量約36萬億立方米,而重慶地區的頁巖氣資源量份額在全國最高。重慶及其周邊地區的頁巖氣資源儲量約有10萬億立方米。國家規劃到2015年,將新增煤氣探明地質儲量8900億立方米,以滿足未來十年煤層氣產能建設的需要。鉆采設備又有了新的發展領域。
美國等許多國家在上述開采設備成熟的企業也把目光轉向了中國市場,這也是利用好我們的市場優勢引進國際同行業先進技術迅速崛起的最好時機。
2006年以來,國家一再強調要加大加快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而振興石油裝備制造業,是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針對石油石化能源開發開始加大力度,相繼出臺了《國務院關于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十一五”重大石油裝備技術研制和重大技術產業開發專項規劃》等規劃文件,我國政府又原則通過了《石化產業振興計劃》等重要文件,對石油石化裝備制造業發展起了的指導、支持和鼓勵的作用。
國家和各級政府支持,為石油裝備產業發展提供保障。目前,機械裝備產業已被列入國家的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山東省也將機械裝備作為山東省工業振興九大產業規劃之一,這些無疑都為石油裝備產業提供了加快發展的歷史機遇。
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山東省出臺了《關于支持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將東營作為發展高效生態經濟改革試點市,確定在資金和政策等方面給與重點傾斜,為布局大項目,膨脹石油裝備產業創造了良好條件。
東營的石油裝備制造企業比較多,且有很好的發展歷史和地域優勢,東營市政府近年來一直努力將東營打造成如美國的休斯頓、加拿大的卡爾加里一樣的石油城,建立中國石油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并將勝利油田高原石油裝備有限責任公司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努力使石油裝備企業走上集約化、集群化的發展道路。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東營作為國家石油裝備特色產業基地,這些企業實現制造向創造的轉變雖然面臨的困難和挑戰非常多,但也有非常多的優勢。所以這些企業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劣勢和不足,積極調整思路,利用好自己的優勢和現有的發展條件,制定一個長遠的發展規劃,有計劃、分步驟走向自主創新之路,逐步實現由石油裝備制造業向石油裝備創造業的轉變和發展,早日立于世界石油裝備業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