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曉虹
(濱??h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處,江蘇鹽城 224500)
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方式探討
戚曉虹
(濱??h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處,江蘇鹽城 224500)
離退休人員養老金被冒領、流失,這不僅嚴重干擾社會保障制度的正常運行,而且嚴重損害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性與公正性,威脅著社保基金的支撐能力。機關事業單位領取養老金人員資格認證工作,目的就是防止養老保險基金的“跑、冒、滴、漏”,維護基金安全,保障養老保險制度正常運行。 這項工作,每年一次,涉及人員多,分布廣,差異大,而且觸及到離退休人員的心理情緒,對工作的方式、方法要求很高,難度較大,社保經辦機構需要不斷地探索創新。
離退休人員 資格認證 探討
如何及時準確掌握離退休人員的生存狀況,防止養老金被冒領、流失,對各級社保經辦機構來說,既是一大難題,也是一項挑戰。本文結合工作實踐,立足縣級社保機構現有條件,對開展離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工作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并提出相關建議。
自2009年以來,我縣每年對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資格進行一次認證。認證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單位組織認證。由離退休人員所在單位通知離退休人員,帶著身份證在規定的時間段到社保經辦機構統一進行進行認證。二是上門認證。對年老生病、臥床不起、行動不便的人員,社保經辦機構工作人員上門看望認證。三是信函傳遞照片認證。對于長期居住在異地的離退休人員,通過照片認證,本人需附近期照片一張,要求照片上必須有日歷牌上顯示的日期。四是通過視頻遠程認證。通過網絡的視頻系統,以QQ視頻對話方式進行認證。
凡是在規定時間未經過資格認證的,暫停發放其養老金,待參加認證后繼續發放或補發。2012年,認證人數為2082人,其中死亡核減62人,發現冒領養老金2人,及時追回被冒領的養老金7萬余元。2013年,認證人數為2121人,認證率100%,發現冒領1人,金額17.8萬元。通過認證工作的落實,一些冒領、虛領養老金時間逐漸浮出“水面”,雖然大部分涉案金額最終均被追回,但造成的不良影響在短期內難以消除。
應當肯定,通過這種“沒死證明”,對離退休人員進行生存確認,對防止冒領養老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其消極負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1)服務對象不滿意。首先,老人的情感受到傷害。由于老年人十分忌諱“死”字,要他們在“生存登記表上”簽名,或在QQ視頻上露臉,證明自己還沒有死,絕大多數老人接受不了,頗有微詞,甚至有抵觸情緒。其次,給老人的生活帶來不便?,F場認證也好,照片視頻驗證也罷,都要耗時耗力或到社保經辦機構去證明自己“還沒死”,會給離退休人員在生活上、經濟上帶來極大的不便和麻煩。第三,個別人的行為卻要全員承受責難?!懊邦I”并不是所有離退休人員本人的行為,讓所有離退休人員為自己死后可能出現的“冒領者”買單,不僅傷害了他們的情感,而且年復一年的定期要求他們自我證明還“沒死”,勢必會給對離退休人員在人格精神、心理情感上造成一種揮之不去的陰影,人格尊嚴遭到傷害。
(2)與現代文明理念不協調。這項工作的宗旨是堵塞養老金漏洞,保障養老基金安全。但是這種做法無論是從“敬老尊老”的傳統道德倫理,還是從現代社會“關懷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制度文明角度看,此做法顯然都是不太可取的,更不用說,這還是一種被普遍施行的幾乎針對所有離退休人員的制度化行為。
(3)社保經辦機構認證成本高。資格認證工作面廣、量大,服務對象情況也比較復雜,而經辦機構人手少,僅由社保經辦機構一支隊伍孤軍作戰,缺乏支持,勢力單薄,要在短時間里一對一見面,或者對患病在床的一一走訪,難度大,成本高,費時費力。
(4)并沒有能夠真正徹底堵住養老金冒領的“黑洞”。開展資格認證工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冒領養老金行為的發生,但每年仍有這一問題出現,這無疑是整個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的結果和現行離退休人員管理體制弊端的體現。管理疏漏導致的信息不對稱,部門之間不協調、懲罰機制不完善等等,這些都給冒領者帶來了可乘之機。
針對離退休人員和社會反映,目前養老金資格認證工作較為落后,仍然停留在“事后補救”,大多陷于被動狀態,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有機協作、監督有力的資格認證體系。對此,本人對機關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工作提出四點探討建議:
(1)積極推廣單位負責認證制。機關事業單位的離退休人員養老金盡管逐步實行了社會化發放和社會化管理,但與單位的聯系仍然很密切。這是推廣單位負責認證制的基礎。具體操作如下:對參保單位進行篩選,將一些管理比較規范的單位,社保經辦機構可與其合作,由離退休人員所在單位進行認證。社保經辦機構可與其簽訂離退休職工資格認證協議,明確責任和義務,協議書可由主管部門、財政部門見證。社保經辦機構定期對單位負責認證的離退休人員進行隨機或定點抽查。這樣不僅能增強認證的效果,而且可以減少認證的麻煩和成本。
(2)實行鎮區人社保障服務中心代為認證。鄉鎮人社保障服務中心與群眾接觸多,便于了解離退休人員情況,可以負責轄區內領取養老金離退休人員資格認證工作。同時建立經辦人員責任追究制,以提高認證工作的質量。
(3)建立特殊人員動態認證信息庫。對異地居住人員、患有疾病人員、70歲以上高齡人員這些特殊群體,單獨建立信息庫,作為重點認證對象。定期或不定期了解情況,可采取公安戶籍認證和社區重點走訪認證相結合的方式,隨時抽查,動態了解其生存情況。
(4)發動社會力量參與齊抓共管。一是加大資格認證宣傳工作力度。這項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絕大多數離退休人員并不了解它的重要意義。因此,我們在認證前期要做好大量宣傳工作,通過在街道社區、宣傳欄張貼公告,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等宣傳媒介,廣泛深入地宣傳離退休人員領取養老金資格認證工作的目的、宗旨、程序和要求,讓他們明白道理,打消誤解和顧慮,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積極主動配合開展認證工作。 二是加快制定與時代相適應的便捷措施。由政府統一協調公安、民政、法院等部門,定期將死亡、犯罪信息通報社保經辦機構備案。或充分發揮互聯網的作用,在殯儀館、公安、法院、社保經辦機構之間實行數據分享,每月將相關信息數據及時傳輸,社保經辦機構可以通過查閱人口減少信息,法院犯罪記錄等情況及時了解掌握離退休人員生存狀況,尤其要避免直接要求老人在“沒死證明”上簽字化押,造成不愉快的尷尬。這樣可刪繁就簡,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既方便管理又提高服務效率。三是建立舉報獎勵制度。資格認證一般每年5月到7月,有大半年以上的時間屬于失控期。另外,對一些居住在異地及偏遠地區的養老金領取人員的死亡、犯罪信息也缺乏足夠掌控。對此需要加強養老金發放管理,建立科學的舉報獎勵機制,暢通舉報渠道。在重點防范單位或社區信息欄設立舉報箱,公布舉報電話。對舉報冒領、騙取養老金行為的根據冒領、騙取養老金金額情況給予舉報人相應的獎勵,同時為舉報人做好信息保密工作。同時對查處冒領者可以利用新聞媒體進行曝光,形成良好的社會監督氛圍。前年,我們查處的一起冒領養老金事件就是通過群眾舉報發現的。所以,建立舉報獎勵制度很有必要,通過引入激勵措施來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共同維護社?;鸬暮侠硎褂?,實現公平正義,切實維護社保事業健康發展。
總之,現在乃至將來很長一段時期內,養老金領取資格認證工作仍將是社保經辦機構日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要采取多種方式,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多管齊下,盡量避免讓離退休人員直接自我證明“還沒死”,既不造成感情傷害,又減少他們的麻煩,讓認證成為離退休人員的自覺行動,這項工作才能有效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