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洋帆
(山西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山西臨汾 041000)
淺談農村土地開發及可持續利用
賈洋帆
(山西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山西臨汾 041000)
在全球氣候不斷變化的背景下,發展低碳經濟,促進新農村土地資源高效開發與利用已經成為了農村建設的新路子。本文分析了農村土地開發與利用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在低碳經濟背景下促進農村土地開發機可持續利用的相關對策。
新農村建設 低碳經濟 土地開發
目前,發展低碳經濟來改善全球氣候已在世界各國達成共識,為了促進低碳經濟發展,世界各國積極制定戰略目標和政策,特別是歐、美、英、日等國家成為引領低碳經濟發展的先進國。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期,由于歷史原因,我國仍然是以農業經濟為基礎的國家,土地是農民最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在低碳經濟背景下,我國逐漸嘗試相關方面的課題研究,但受西方發達國家影響,主要研究工業領域的低碳經濟模式,對農村土地開發及利用的新模式研究較少,本研究正是在此基礎上開展的。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出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極大提高。工業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就業崗位,可觀的收入使大量農民放棄土地涌入到城市。造成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農村土地開發利用不善,高投入短期內得不到回報,低投入又無法體現種地的優勢,所以越來越多的農民對種地失去信心,放棄耕地走向城市[1]。由于我國實施土地承包到戶,農民不種地國家也沒有很好的制約辦法,只能任憑成片耕地荒草叢生。
但在一定范圍內,土地是不變的,而人口有可能增加,近年來因土地質量問題引起的糾紛越來越多。農民爭奪質量好的土地資源,但對質量較差的土地資源不屑一顧。為了確保糧食安全,國家規定了18億畝的耕地紅線和嚴格的土地征用審批制度,但是由于上級對地方基層政府的監管力度不強,導致審批制度成為了一種形式制度,而地方基層政府出于局部利益的考慮,更喜歡將耕地轉變為建設用地以提高財政收入,而農民也希望獲得更直接的經濟效益。然而這種掠奪式的開發必然造成環境破壞,甚至是災難性的破壞。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污染物的排放越來越多,工業“三廢”向農村排放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我國針對工廠排放污染還沒有形成有效的管控體系,許多污染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偷偷將未處理的工業廢水排放到河水里,導致河水質量嚴重下降。農民用河水灌溉,污染物使土壤板結,有機物質大量下降[2]。同時,農藥獸藥的大量使用,也是造成土壤結構破壞、耕地質量逐年下降的重要原因。
發展低碳農業就是以清潔生產、保護環境為前提進行農業生產,農民是生產者亦是消費者,構建一種與自然生態相平衡的節約型消費模式。首先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土地支撐問題,改革現有土地使用制度,采取更靈活土地使用方式,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害;二是選擇經營體制,借鑒國外農業企業的經營方式,使農民得到穩定的、合理的、長效的收益回報;三是發展新農業技術,主要有資源節約型技術、環境友好型技術和生態文明型技術;四是低碳農業與農業產業化相結合,根據市場經濟規律合理開發自然資源。
一是農業土地開發與利用流轉,我國農村必須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積極促進農業土地開發與利用的流轉。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實施規模化的農業開發與利用,實現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進而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益,并增強其可持續發展動力[3]。不斷提高農村土地資源與新技術的有機結合,發揮科技促進農業發展的優勢。二是住宅用地流轉。通過農村廢棄宅基地的有效流轉,實現農村房屋的集約化。如村內有一處幾百平米的院子已經廢棄,可在登記歸屬權之后,合理利用有償使用,如建豬圈、種蔬菜等,爭取做到空心不空地;引導村內集中建房,將舊村土地綜合整治還田;政府牽頭,適度建設中心社區,將鄰近村莊集中起來,把廢棄的土地還田、還林,實現農民增收、農村增值的目的。
首先,合理規劃,建立鄉鎮工業園區。鄉鎮規劃布局對鄉鎮企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相對分散的環境中,鄉鎮企業就無法集中生產,無法實現資源共享,也不能產生規模效應。對此,鄉鎮要合理規劃布局,建立鄉鎮工業園區。鄉鎮工業園區可以把附近的企業集中到一起,從而使企業獲得集聚效應和規模效益。建立鄉鎮工業園不僅能夠實現農村工業的集約生產經營及各項公共基礎設施、質量檢驗方面的資源共享,還能帶動相關產業及服務的發展,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生產成本。鄉鎮工業園區還具有示范作用,以鄉鎮工業園區為中心向周圍輻射,從而成為鄉鎮發展的助力器。其次,調整鄉鎮產業結構。面對上一輪經濟危機,歐盟國家將脫困的重心放在低碳經濟上,通過開發新能源,使用高效率、低能耗的新技術來降低生產成本。我國鄉鎮工業應借鑒這些先進經驗,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把污染環境較重的產業淘汰出去,引進循環利用和低度污染的產業和企業。最后,加快技術開發。在鄉鎮企業的發展中應鼓勵鄉鎮工業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政府出臺一些鼓勵性政策,如補貼、減稅等,以加快高效、低耗、輕污染的新技術、新設備的更新,同時新技術要與傳統技術相結合,從而實現平穩的過渡。
總而言之,在新形勢下,農村土地開發及可持續利用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新農村建設的必然要求。走低碳農業之路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我們要把它看作是一種戰略目標,為實現這個目標而不斷努力。
[1]梁留科著.土地生態利用理論研究與案例分析[M].科學出版社,2006.
[2]劉維新著.耕地保護與土地開發研究[M].中國大地出版社,2005.
[3]袁磊,雷國平,張小虎.基于循環經濟理念的土地可持續利用差異評價[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