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穎
(天津市機電工藝學院,天津 300350)
從克服情感和認知障礙來提高職校學生素質
于穎
(天津市機電工藝學院,天津 300350)
職業院校隨著就業的壓力的升高生源大多屬于中下游的學生,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情感障礙和認知障礙。情感障礙是指學生的一種錯誤的情感體驗。認知障礙是指智力障礙和行為障礙。克服兩種障礙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重視情感因素、根據實際施教。
職業院校 學生素質 情感障礙 認知障礙
職業院校顧名思義是學技術、當藍領、拿大學文憑的雙高人才。可是絕大多數家長認為要賣苦力,再高文憑也是當工人,不希望孩子學這些。但隨著就業的壓力的升高有一些成績沒有競爭能力的學生就加入了職業院校。眾所周知,職校的學生,在初中時學業完成情況不好,盡管原因有許多種,但是,主要的原因還是情感方面的障礙以及認知方面的障礙。現結合自己近幾年的教學工作,來做了初步的探討。
認知障礙從概念上我們可以理解為,智力障礙以及行為障礙。在具體表現上,基礎知識以及基本技能較為薄弱,缺乏良好的科學素質,對于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影響了新知識的獲取及在學習的能力,對于繼續鍛煉能力更是影響頗多。認知障礙的形成也是復雜的,主要是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缺乏合理、適時的指導和嚴格要求,嚴密訓練。
要克服以上兩種障礙,可以有以下的做法。
要想幫助這些學生克服對學習的情感障礙,教師要正確認識學生,不僅要理解他們,而且要真誠愛護,熱情幫助、教育他們。還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
要做到克服情感與認知障礙,關鍵是教師在教育上實現三個觀念的轉變。
(1)人才觀念的轉變。人才的定義,人才的作用,職業教育在培養人才中所體現的作用都需要進行轉變。職業教育更切近企業,培養的是各業中、高級實用型人才的。與升入普通高中乃至升入大學的同學不是一個培養方向。
(2)質量觀念的轉變。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之上,要更看重學生的成材率及轉化率。
(3)教學觀念的轉變。一方面,在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教學考核的形式上,要適應職業學校的學生實際情況。要改變那種教師為主體,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除了傳道、授業、解惑以外,需要幫助學生養成受用一輩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效的學習方法。
教師觀念轉變了,教育與教學活動形式就會轉變,以消除學生的情感障礙為教學改革思想基礎。
師生關系的合理性嘗試可以有效改善教學效果。要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教師的主導作用,發展師生之間平等互利、互敬互愛的合作關系,是發展學生個性的良好基礎。學生的素質教育就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只有師生之間的合作,才能使教師有的放矢地進行引導、啟發、幫助、激勵。既要著重于他們的智力與能力的培養。還應真正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的培養,通過各種途徑培養他們較高境界的道德修養、強烈的高成就動機、調整與控制個人情緒的能力以及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職業學校的學生普遍有自卑感,自認為普通高中的學生,由于心理上的自卑,導致行為的消極;學習沒有主動性。如何幫助他們克服這種消極的心理狀態,形成新的心理定勢呢?教師心態的轉變十分重要,不要時刻高高在上,毫無親切感,更不應該利用家長儀器強制學生服從自己的意志;學生也有自己的權利,在思想、價值觀方面也有自己的話語權以及決定權,學生應該享有與教師平等溝通的權利,對于他們所希望所需要的東西教師應耐心傾聽,對教科書提出批判性意見也是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思考的表現形式。在學生學習成績方面,應以多鼓勵、多引導為主,使他們更上一層樓;這些觀點說的很容易,但實際做起來確有一定困難。學習的差異性人,并不緊緊取決于智力,更為重要的在于自己的行為。對于自身不能正確地分析與評價,自控能力差,自抱自棄;第二方面是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惰性較強,懶于思考;第三個方面是學習法不好。不重視自學,不重視理解。如果從這三個方面進行改善的話,相信一定能夠將學習成績迎頭趕上。
喚起理智的覺醒固然重要,但要獲得長久的效應,務必在其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感。“首次效應”尤為重要,要特別重視第一堂課和第一單元的教學。使學生覺得確有收獲;第一單元測試,務必使學生得到比較滿意的成績。為此,一是教學上從學生實際水平出發,放慢教學進度,調整教學節奏,控制教學難度,削減教學梯度,使學生“學來順利”;二是習題練習,課外作業的數量和難度進行嚴格控制,對于較難理解,容易忽視的隱含條件或容易發生錯解的習題,事前進行必要的疏導和提示,使其覺得“做來順手”。三是單元測試的題量和難度要適度,使學生既能獨立、準時完成,而又獲得比較滿意的結果,使90-95%以上的學生在直覺上獲得第一次成功感,以進一步消除對學習的恐懼感。
教學進度因地制宜,重點章節及關鍵內容應盡量降低速度,換位思考,讓學生能夠接受,能夠消化。寧可少講幾個,也要講一個,落實一個。對于應鞏固、深化的內容。要增加多次記憶的機會,發揮知識的遷移作用和思維的延續作用,防止了得新忘舊。與此同時,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將階段性教學目標降低,控制好難度與深度。對概念的理解要由淺入深,規律的應用應熟能生巧,目標定得過高,急于求成,勢將適得其反。
總之,隨著職業教育課程逐步深化改革,各職業院校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素質。提高學生素質也是有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學生不是終身職業,它只是各種職業的預備隊。但學生時期的素質狀況,直接關系他們以后走上各種職業崗位的職業素養。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培養學生是建立在培養共產主義事業接班人基本要求的基礎之上的,是共產主義道德在學校教育中的表現,是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根本方針相一致的。
[1]范才生.素質教育:中國基礎教育的使命.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2]孟繁華.賞識你的學生.海南出版社,2004.
[3]鐘啟泉.班級管理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