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禮
2月16日 雪
今天讀莫言諾貝爾文學獎演講時說到的一個故事,令我刻骨銘心。
上世紀六十年代,莫言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學校里組織同學們去參觀一個苦難展覽,大家在老師的引領下放聲大哭。莫言為了能讓老師看到自己的表現,舍不得擦去臉上的淚水。他看到有幾位同學悄悄地將唾沫抹到臉上冒充淚水。他還看到在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學之間,有一位同學,臉上沒有一滴淚,嘴巴里沒有一點聲音,也沒有用手掩面。那位同學睜著大眼看著哭泣的同學們,眼睛里流露出驚訝或者是困惑的神情。事后,莫言向老師報告了那位同學的行為。為此,學校給了那位同學一個警告處分。多年之后,當莫言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師懺悔時,老師說,那天來找他說這件事的,有十幾個同學。那位同學十幾年前就已去世,每當想起他,莫言就深感歉疚。由此讓莫言悟到一個道理,那就是: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更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人都需要尊重,不尊重別人,強加于人,一廂情愿,不會有民主、自由和仁愛。只要不損害他人利益,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他選擇的自由,人們應該尊重每一個人的個性差異,正如自然界的鮮花一樣,品種繁多,五顏六色,才姹紫嫣紅,豐富多彩,景色艷美。
同學們參觀苦難展覽,老師要求大家都哭,莫言向老師舉報了一個沒哭的同學。當莫言用沉重的語調描述這個故事時,莫言的坦誠與歉疚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年幼的莫言曾向老師告密,極大地傷害了同學,這一“丑聞”,幾十年過去了,他仍然歷歷在目、言猶在耳、刻骨銘心。他面對聽眾,面對媒體,面對世界人們,表示真誠的懺悔和由衷的歉意。他扯下遮羞布,坦陳自己的過失,知錯就改的勇氣和決心,贏得了人們的信賴、尊重和敬佩。“對可恥的行為追悔是對生命的拯救。”靈魂最自由的人,就是那種一舉掙斷鎖鏈的人,就是那種不文過飾非、襟懷坦白、勇于改過的人,就是那種盡快從痛悔中解脫出來,徹底與舊我決裂,堅定地邁向新生活的人。
莫言,我敬您,愛您!
湖南省隆回一中
推薦教師:胡德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