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9日 晴
回憶我的寫作歷程,除了一些人一些書,給我?guī)椭畲蟮木褪菍懭沼洝?/p>
我喜歡寫日記,日記像一個知心的朋友,真實地記錄著我的點點滴滴、喜怒哀樂。這里沒有矯揉造作,沒有虛構假想,只是完全聽從內心的聲音,自然而淋漓地流露。我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寫日記,至今已寫完20多本,達百萬字。那些本子堆起來,已有厚厚的一摞。日記不僅是我傾述的方式,也是練就我寫作能力的基石。在小學畢業(yè)時,我就已在《讀寫天地》《少年文藝》等全國報刊雜志發(fā)表了30篇童話和作文,大學期間又出版了《琴鳥》《印象河北》等作品。
最開始寫日記,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從小到大,我是一個比較“聽話”的孩子,對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總是力爭精益求精,日記也不例外。后來就喜歡上了寫日記,養(yǎng)成了習慣,即便老師不再要求了,我還是喜歡默默地寫日記。如果你翻看我的日記本就會發(fā)現(xiàn),在我小學四年級下學期到小學六年級結束,這三年的時光里,我的日記一天都沒有間斷過,滿滿的紙頁上沒有一行空行,整個本子沒有半頁浪費。這里記載著一樁又一樁往事:有我種花養(yǎng)鳥的趣事,有比賽獲勝時的喜悅,有我和同學鬧矛盾時的煩惱,有自行車被偷時的憤怒……里面印記著我兒時的脾氣秉性,印記著我的童真稚氣,有些事情甚至許多我說過的話,我都已經淡忘,但它們都留在日記里。每篇日記的字數一般在五百字左右,長的要到兩千字,短的也要兩三百字。我至今還記得小時候,每當寫完回家作業(yè),時間已不早,大概八九點鐘了,我會拿出日記本,一氣呵成整整一頁紙,寫完后又仔細地品讀、檢查。我喜歡用鋼筆寫字,筆水流暢,字跡清逸。這些年來,我已經用壞了十多支鋼筆。
除了寫日記,我還會大量地寫作文,記得小學四年級有一個學期我總共寫了有一百多篇習作。我相信起初我的作文也有很多流水賬,但經過不斷地學習、訓練,便越來越好。有一天,老師拿著我的作文說:“你把這篇文章重新謄抄一遍,讓你爸爸送到縣報社去吧!”就這樣我開始了自己的投稿生涯。投稿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很多時候投出去十封信,也不見得有一封回信。但事實就是這樣,一個人發(fā)表的第一篇文章,可能會鼓舞他一輩子。記得我的第一篇作文在河北省《燕趙晚報》發(fā)表時,老師將一張十元錢的稿費單拿給我,我激動得整個人似乎都飛了起來。發(fā)表文章給了莫大的信心和動力,從此我更加勤懇地寫作,就連進入了初中,我還保證每星期最少寫一篇文章。上了高中,如山般的課業(yè)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沒有太多時間寫作,但我心里一直沒有放棄文學的夢想。上了大學,我恢復了“功力”,讀了許多自己喜歡的書,寫了很多童話、散文和小說,包括那本深受許多小讀者喜愛的《琴鳥》。如今,寫作似乎已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我無法放下手中的筆,尤其不能停止寫日記。
那么,我要跟小讀者們說一說,該怎樣寫日記呢?第一點就是“貴在真實”,日記里不需要有雕琢,不需要有加工,你只須真實、直白地記錄事情經過和自我感受就可以,你會發(fā)現(xiàn)日記是那么真切、坦誠,如一個心照不宣的好友。第二,要想寫好日記,必須懂得堅持,也許你會覺得有點苦,有點累,但你必須堅持寫下去,即使在沒有時間的時候,也要寫上幾行。等養(yǎng)成了習慣,你會知道寫日記能帶給你那么多益處,它能讓你的憂愁得以排遣,讓你的頭腦歸于理智,讓你的快樂得以遞延,讓你的時光得以永駐。
除了寫日記,我還建議同學們準備一個摘抄本。寫好作文無非需要做到三樣事:多讀、多寫、多記。摘抄本就是為了“多記”,它能讓你在寫作時信手拈來,游刃有余。我很小的時候就有了一個厚厚的摘抄本,我給它起名《采蜜集》,本子第一頁有我畫的一幅水彩畫:溫暖的太陽下,高大的垂柳旁,幾只蜜蜂正在花叢中辛勤地采蜜。寓意是,這個本子的主人,就像是蜜蜂一樣,從各處采擷著知識。我把本子分成了幾小沓,每一沓都貼上標簽,分別寫著:“生字”“成語”“疊詞”“歇后語”“佳句”“故事”。我讀書的時候,總是拿一支筆,邊讀邊畫,將生字詞用橫線劃出,將中心句用波浪線劃出,將好的句子、段落用螺旋線劃出,讀罷整篇文章或整本書后,就用字典一一查閱那些生字詞的意思,并將拼音、詞意寫在書上空白處,然后再照抄到《采蜜集》上,這樣寫過兩遍,加深記憶。一有時間,我就會反復地翻看摘抄本。那一本厚厚的《采蜜集》寫滿了,泛黃了,我就又準備了一個本子繼續(xù)摘抄,原來的本子也不丟,十幾年來,我還保存著它,還時常地翻閱。
寫作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事,它讓我們受益無窮。你無須為了完成某件苦差事而寫作,也不必為了迎合他人的目光而寫作,你只須真實、自由地去表達。就像我經常跟人說的,“寫作只是一種情感的宣泄,是一種表達的需要”。
浙江杭州市下沙高教園區(qū)中國計量學院量新學院09文試
作者簡介:
童言,原名張宇飛,主要創(chuàng)作兒童文學、鄉(xiāng)土文學等,著有小說《琴鳥》、長篇童話《阿木,阿木,請你回答我》、散文集《印象河北》等。生于石家莊,80后,從10歲時在《燕趙晚報》(2000年9月)發(fā)表第一篇文章起,至今已在《少年時代》《童話王國》《童話世界》《兒童文學》《小說界》《當代小說》《江南》《歲月》《青春》等一系列全國刊物發(fā)表童話、寓言、小說、散文千余篇,達150萬字。曾獲《人民文學》第二、三屆“包商銀行杯”全國高校文學征文散文獎、“京華杯”寓言大獎賽佳作獎等獎項。現(xiàn)居杭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