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江
【摘 要】 河流污源的來源主要是未加工處理的工業廢水,生活廢水。近幾年,我市境內渾河、南運河、北運河、沙河等河流沿岸大大小小數十個排污口持續排污,在環境監測公報中可以看到,氨氮和COD指標很高。除自然因素如北方平原河流天然凈污能力差等原因外,沿河工業污染物排放是造成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市造紙、釀造、制藥、印染、化工等重污染行業多,河流治污壓力非常大。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許多河流的治污就這樣反反復復,多年不見成效。
【關鍵詞】 河流 污染 整治
1 我市主要河道流域情況
我市境內共有河流26條,河流總長1487.33公里,其中大型河流有遼河、渾河、繞陽河、柳河,中型河流有蒲河、秀水河、養息牧河、北沙河,其余為小型河流。我市境內地表水主要由遼河、渾河兩大水系構成。我市河流的特點是汛期(每年6—9月份)流量大、水位高、挾沙量大,枯水期流量?。ㄐ⌒秃恿髟诳菟诨緹o水),季節性明顯。
2 河流水質污染現狀
由于工業排污、生活垃圾傾倒、污水處理廠運行效率不夠等原因,境內兩大河流遼河、渾河水體污染嚴重,氨氮、生化需氧量(BOD)嚴重超標。按我市第二次水資源評價,全市河流在1474.1km的評價河長中,Ⅰ、Ⅱ、Ⅲ類水質河長占10.6%,Ⅳ、Ⅴ、劣Ⅴ類水質河長占89.4%。全市水功能區,達到功能區標準的河段僅占12.8%。達標情況從區域分布看,全市境內只有柳河為達標河段。大伙房水庫以下81.7%的河長為Ⅴ、劣Ⅴ類水質;地下水Ⅱ、Ⅲ類水質的分布僅占全市總面積的5.2%,其余均為Ⅳ、Ⅴ水質;我市境內的15座水庫只有一座達到Ⅲ水質標準,6座為Ⅳ類,3座位Ⅴ類,5座為劣Ⅴ類。
3 我市河流污染存在問題
(1)污水偷排現象時有發生。以渾河為例,渾河在我市境內的37個排污口,在2001年內被全部掐斷,但是現在仍有偷排現象,部分河段偶有顏色灰白、腐臭現象。
(2)一些未被審批的項目在偏僻處排放,針對這部分監管缺失。排污企業不能批新項目是我市在治理渾河污染中采取的一大舉措,但還存在一些未被審批的項目在偏僻處排放。北運河污染時,就經常發現此類問題,在河邊看到有排放灰紅色污染水的管道,順線路摸查到生產廠家,結果被拒之門外,等聯合到執法部門第再去,管道已停止排放。
(3)污、雨水管網混亂。我市建市以來一直都是污、雨水合流排放,近年來在逐漸進行污、雨水分流改造,但進展緩慢,修建缺乏系統性,一般是隨著道路建設,星星點點進行建設,導致新建雨水管道上游,依然是合流系統,還是排放污水,無法實現分流,大量雨水也隨著污水一起進入了污水處理廠。若進行處理,又造成污水處理廠運行費用的巨大浪費;若不進行處理,污水就直接進入水體,而這是污水處理廠的一貫做法,從而造成水體“舊傷未去,又添新傷,雪上加箱”,自凈功能下降。
(4)郊區污、雨水管網建設落后,造成大量污水無法有組織排放,只能就近排入水體,造成河流污染,甚至是灌溉水污染,導致農田污染,影響糧食安全。
4 關于河流污染治理的建議
4.1 治理目標
以“水清、景美、人歡”治理總目標。“水清”就是要達到我市內與郊區的河溪水清澈、水質良好;“景美”就是要進一步抓好重點河流沿岸景觀工程建設,做好綠化、亮化、硬化、美化等工作;“人歡”就是要創造人水和諧環境,使市民傍水而歡、親水而樂。
4.2 治理思路
河流環境綜合治理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系統工程,必須通過工程與非工程措施結合,治標與治本方略兼顧,各相關部門聯合行動,采取綜合措施,落實長效機制,制訂計劃,分步驟、分階段實施建設,努力使我市水環境明顯改善,最終達到治理目標。
4.3 具體對策
(1)建立健全相應法律法規。完善的法律、法規是保證我市水環境建設的重要依據,從根本上治理水污染,必須有法可依。早在1999年,我市人大常委會就制定了《我市水污染防治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明確了市政府為責任主體,對水污染防治的監督管理、工業和生活廢水的處理、地表水污染防治、地下水污染防治及飲用水保護、法律責任等作出了具體規定。但是,隨著《水污染防治法》等上位法的修改及新的環保法出臺,《條例》對城鎮污水處理、農村面源污染防治、飲用水安全沒有明確的規定,不能適應我市水環境保護的需要,需要完善修改,我市應盡快出臺水資源保護治理的相關條例細則,完善水資源治理與監管法規。(2)政府牽頭,加強領導。排澇、污水截流、水質監控以及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需要水利、建設、環保、城建等相關部門的相互配合與大力支持。為此建議,一是加強領導,成立我市水環境綜合治理領導小組,由市領導牽頭,各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明確各自職責、工作計劃和任務,相互配合,齊抓共管。確保整治工作協調有力,確保管理工作落到實處。二是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解決好整治與管理相脫節的矛盾。(3)切實加快污水截流管網建設和污、雨水系統分流建設。加快老城區污水截流管網改造。按照老城區管網改造規劃,逐步健全污水截流管網,實施雨污分流,確保工業和生活污水不排入城區區河道,全部進入污水處理廠,努力增加城市污水處理率。(4)重點加強污水排放監控。一是要繼續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把握好產業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策略,加強對列入淘汰目錄中污染水環境的設備、工藝的監管,對違法違規建設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化工、印染等嚴重污染水環境的生產項目,及時責令停業、關閉或搬遷。注重以水定項目、定地點、定發展,實施水環境保護一票否決。二是要加大現有污染企業的治污力度。嚴格污染企業設備淘汰制度,定期檢查、公布污染企業被限制或禁止生產的生產工藝及設備使用期限,加大對嚴重超標排放污染企業監管和查處力度,對污染嚴重企業要下決心“關、停、并、轉”,從嚴控制河流沿岸工業企業的污染排放總量。(5)樹立整個社會對水資源的保護意識,加強監管,號召全民監督。建議公開我市河流水質調查報告,公開污染企業名單,公開舉報電話。通過在廣場、商業區、大企業、社區等地發放公益畫冊、志愿者宣傳以及在電視臺、網絡等媒體投放相關主題公益廣告等方式逐步強化人們對河流的保護意識,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建議政府長期堅持宣傳引導。(6)河流貫穿多個省市,建議與其它省市聯合治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