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娜+楊彩紅+高淑婷
【摘 要】 醫療電子是一個全社會關注的話題,是關乎民生,和每個人的健康都息息相關的。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醫療電子和物聯網相結合的智能醫療服務體系也開始快速發展起來。本文將對物聯網在智能醫療體系中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
【關鍵詞】 醫療電子 物聯網 智能醫療
在國家“新醫改”政策和“十二五”規劃的指引下,中國正處于醫療改革的關鍵時期,舊的醫療體系已經不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需求。現代醫療體系對醫療電子和醫療信息化的要求越來越高,物聯網技術的出現,剛好滿足了這種要求,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物聯網“十二五”規劃》也明確的指出要重點支持醫療衛生的物聯網應用即智能醫療領域。有消息稱,目前我國智能醫療市場發展規模將超100億。在新醫改的推動下,國家在公共衛生領域方面進行了大量投資。在智能醫療及醫療信息化方面,除來自新醫改的國家投入外,醫院自籌以及社會資本的參與都促使智能醫療的快速發展。而且隨著物聯網的火熱發展,醫療體系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將進一步提高,實現監護工作無線化,全面改變和解決現代化數字醫療模式、智能醫療及健康管理、醫院信息系統等的問題和困難,提高醫院的綜合管理水平,并使醫療資源高度共享,降低公眾醫療成本。
1 物聯網在智能醫療體系中的應用
什么是物聯網?在2010年我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所附的注釋中就有解釋:“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比如射頻識別RFID、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按照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連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它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絡。”根據醫療衛生行業的實際業務需求及物聯網技術的應用現狀,物聯網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建立智能醫療體系
利用物聯網與病人佩戴的裝有RFID的腕帶標識,可獲得實時信息查詢及醫療安全控制。比如通過無線網絡調閱病人病歷、醫囑和各種檢查、化驗及護理信息,還可以查閱病人的家族病史、既往病史、藥物過敏等電子健康檔案,為醫生制定治療方案提供幫助;醫生和護士可以通過移動終端設備做到對病患生命體征、治療化療等實時監測信息,實現無線智能查房,提高醫生的工作效率。
1.2 藥品防偽與追溯
物聯網技術在藥品管理和用藥環節也能發揮巨大作用,通過物聯網的RFID技術,可以將藥品名稱、品種、產地、批次及生產、加工、運輸、存儲、銷售等環節的信息,都存于RFID標簽中,實現藥品從生產到進藥房的全稱追蹤和監控,當出現問題時,也可以根據標簽的信息,追溯全過程,甚至可以定位已售出藥品的位置,方便追回問題藥品。同時還可以把藥品信息傳送到公共數據庫中,患者或醫院可以將標簽的內容和數據庫中的記錄進行對比,從而有效地識別假冒藥品。2011年6月,就有食品藥品信息溯源系統亮相物聯網博覽會,2012年12月,廣州也開始建設基于物聯網的疫苗倉儲監管信息系統項目。
1.3 醫療垃圾的監管
每天,城市要產生醫療垃圾幾十噸。這些醫療垃圾所含的病菌是普通生活垃圾的數十倍,被《國家危險廢物名錄》列為頭號危險廢物,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對空氣造成污染,致使疾病傳播,對人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構成極大的威脅。如何及時安全地回收處置醫療垃圾,一直是個棘手的問題。而現在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對醫療垃圾的處理全程的實時監管成為可能,利用RFID技術,對醫療垃圾的打包、暫存、裝車、運輸、中轉、處理的全過程進行實時的信息采集,跟蹤,避免醫療垃圾的非法處理。2012年,杭州就引進了一套醫療垃圾回收系統,垃圾回收袋上貼有RFID標簽,并在治療科室安裝掃描點,只要垃圾袋位于房間內,就能讀取到袋子上的信息,一旦袋子不經特定人員處理離開,就會報警,垃圾回收車上裝有GPS定位系統,一舉一動都顯示在醫院的監管系統上,一目了然,防止醫療垃圾被中途轉賣。該方案將于2013年開始在杭州主城區試運行。
1.4 社區服務站應用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健康保健的關注度越來越高,正逐步從傳統醫療行為的診斷和治療,向以預防為主、防患于未然、消病于未起的“治未病”的預防醫學方向發展,形成以日常保健為主、診療就醫為輔的健康生活理念,因此,對日常健康監護等醫療保健的服務需求越來越迫切。但是舊的醫療體制給大家的印象是“費事、費力、貴”,再加上醫療信息無法共享,導致大醫院人越來越多,而社區醫院門可羅雀。隨著醫療電子技術的發展,應用物聯網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社區醫院和大醫院的醫療信息共享,在社區醫院甚至在家中就可以進行遠程醫療和自助醫療,也可以進行健康的監測,出現嚴重問題時,可以通過聯通的系統進行預約。全新的診療模式可以把目前大多數醫院以治療為主的診療方式轉為預防和康復,降低醫療資源使用,減輕醫護人員工作量,提高醫院運作效率,有利于緩解醫療資源緊缺的壓力。2012年2月,一套安裝入戶的智能健康系統在無錫新區新安街道試運行,可動態反映居民健康參數,數據由無線網絡自動上傳至社區中心,專門的“健康保姆”會通知她最近一段時間的身體狀況,指導如何飲食、用藥。通過這樣智能式的社區服務,可及時預防和控制疾病,提高居民健康意識。
2 在醫療體系中普及物聯網技術存在的問題
雖然物聯網在智能醫療體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想要在醫療體系中普及物聯網技術還存在很多現實問題。
2.1 標準問題
物聯網是一個多設備、多網絡、多應用、互聯互通、互相融合的一個大網,不只是一個小企業可以做出來,做起來,它不僅需要技術,它更是牽涉到各個行業,各個產業,需要多種力量的整合。這里面既有傳感器、計算機軟件系統,又有通信網絡,所有的接口、通信協議都需要有國家標準來指引。由于各行業應用特點及用戶需求不同,國內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物聯網技術標準規范,這成為了物聯網發展的最大障礙。從技術上講,物聯網應用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傳感網絡,即以二維碼、RFID、傳感器為主,實現“物”的識別。二是傳輸網絡,即通過現有的互聯網、廣電網絡、通信網絡,實現數據的傳輸。三是應用網絡,即輸入輸出控制終端,比如通過現有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進行操作。由此可以看到,物聯網是建立在多種行業多種標準共存的異構網之上,實現各種不同需要的數據之間的通信。因此,盡快統一技術標準,形成一個完整的管理機制,這是物聯網馬上就要面對的問題。智能醫療系統是關系民生的應用領域,更應該有完整統一的技術標準,才能保障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endprint
2.2 產品的研發問題
在物聯網技術發展產品化的過程中,我國一直缺乏一些關鍵技術的掌握,所以硬件產品檔次上不去,價格下不來。特別是醫療電子產品,我國本土研發進展相對滯后,核心技術大都掌握在國外一些大型公司中,比如德國西門子,美國通用公司等。這就導致了我國的高端醫療電子產品對國外公司依賴性較高,消費巨大。在軟件應用系統開發過程中,由于國內市場缺乏相應的政策和法規,某些公司為了盈利,只顧及表面,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開發出的應用系統并不能真正的服務于醫院,很多醫院的智能醫療體系僅僅是個擺設,沒有解決任何實際問題。因此物聯網在我國醫療體系中的發展應用是一個任重道遠的過程,需要國家的長期政策支持。
2.3 使用成本問題
物聯網是需要將物與物連通起來實現更好的控制,要真正實現“物聯網”的概念,必須實現全面感知、可靠傳遞以及智能處理三個特點,首先必須從感知層收集大量數據,這就需要大量配置各種傳感器,而這種大量配置傳感器需要耗費高昂的成本,智能醫療體系中對智能電子標簽的需求較多,動輒耗資千萬元,沒有政府支持的醫院很難實現大規模的應用,如何將價格控制在大規模應用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是目前普及物聯網應用面臨的重要問題。
2.4 醫生和病人觀念的轉變
利用物聯網技術的智能醫療體系是對原有醫療模式的一種轉變,醫生對老的診療模式非常熟悉,同時對新生事物心存疑慮,加上一些上年紀的醫生對新生事物的學習接受能力較差,都使得物聯網在智能醫療體系中的普及收到影響。對于病人而言,是否愿意把自己的信息通過物聯網實時傳送給醫院,會不會把這些信息看作是自己的隱私而有所顧慮。所有的這些都需要時間去改變。所以物聯網在醫療系統中的應用需要通過逐步試驗,由點到線、到面的過程。
3 結語
我們可以預測,不久的將來,物聯網技術將日漸成熟。智能醫療作為實用性強、貼近民生、市場需求較為旺盛的領域之一,必將成為發展重點,使國內的醫療環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智慧醫療[DB OL].http://baike.baidu.com/view/6097688.htm,2013.4.13.
[2]杜向陽.淺談便攜式醫療電子設備的應用及發展趨勢[C].第二十六屆中國(天津)2012 IT、網絡、信息技術、電子、儀器儀表創新學術會議論文集,2012年.
[3]中國數字醫療網.物聯網:讓醫療衛生服務邁向智能化[DB OL].http://news.hc3i.cn/art/201101/11482_2.htm,2011.1.14.
[4]薛青.智慧醫療:物聯網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J].信息化博覽,20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