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77年前的7月7日,日本軍隊在中國北平(現稱“北京”)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挑起“七七事變”,開啟了日本全面侵華戰爭。中華民族由此進入全面抗戰,嗣后,中國戰區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戰場。
二戰固然是日本軍國主義分子和德意法西斯分子等強加給包括中美在內遭受侵略、欺凌的世界各國人民的災難,又何嘗不是日德意諸國人民的災難?檢討歷史,無論是同盟國還是原“軸心國”的人民,都應對那些可能造成軍國主義與法西斯主義借尸還魂的借口保持敏感與高度警惕,以史為鑒,堅持走和平道路。
當前可能否定戰后國際秩序的最大風險,莫過于日本安倍政府以“保衛日本國民的生命和自由”為借口,為日本對外侵略“基因”的復活創造機會。近日,安倍政府執意通過內閣會議決議正式決定修改憲法解釋,解禁集體自衛權。這意味著,日本已經放棄“專守防衛”政策,為出兵海外與其他“與日本關系密切的國家”聯合作戰鋪平道路。
以保護之名行侵略之實,日本早有前科。120年前,日本就曾經以保衛領館和僑民為由,出兵朝鮮半島,挑起中日甲午戰爭。在此之前,時任日本首相山縣有朋發表的《施政方針演說》,可視為其國內動員和輿論準備:日本要自衛,第一要守護主權線,第二要保護利益線。
無獨有偶,這個概念邊界模糊隨意的“利益線”,與安倍政府解禁集體自衛權后能為之作戰的那些所謂“與日本關系密切的國家”頗有一脈相承之意。
日本的有識之士已經看到,日本自衛隊成立60年來,“正因為有憲法限制,沒有殺過一個外國人,也沒有一名自衛隊員戰死,但安倍內閣今天解禁集體自衛權之后,日本將成為一個可以發動戰爭的國家”。這是對現行日本憲法和平理念的公然踐踏,也是對二戰后國際秩序的公然蔑視。
安倍政權解禁集體自衛權的舉措,一定程度上得到華盛頓的默許甚至縱容。美國要“重返亞洲”,又擔心自己實力相對下降,亟需日本來負擔成本。解禁集體自衛權后的日本可以協助保衛美國艦船,可以幫美國攔截導彈,還可以為美國提供武器和后勤支援。這是典型的“好了傷疤忘了痛”。美國只看到日本可以分攤其成本,卻忽視了自己與國際社會可能為此支付的代價。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到頭來難免“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二戰中,亞洲太平洋廣大地區淪為焦土,以數千萬生命為代價換得了鎖定日本“外侵基因”的制度框架,現在美國為了一己之私而打開潘多拉魔盒。日本現在突破了憲法和平精神的約束,可以為了所謂的“美國的利益”向他國挑釁,未來當然也可以為了它在西太平洋的利益向美國叫板。往事并不如煙,這讓珍珠港的亡靈情何以堪!
就亞洲國家目前的現實而論,安倍修憲背后的對外軍事能力擴張意圖,只會加劇南海地區乃至東南亞、東亞的緊張態勢,甚至造成區域政治經濟關系的長期對峙。最終,所有區域成員本可以用于經濟社會發展和促進民生的資源,都將大量消耗在缺乏生產性的戰略與戰術對峙上,這將降低整個區域的福利水平。為實現“掌控”亞洲的圖謀,日本的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野心演變為災難,并不完全是野心家本人的責任,其他人的忽視、容忍或放縱,不啻于對野心家的鼓勵。因此,當安倍政權尋找借口為其政治野心開脫的時候,熱愛和平并曾經飽受日本侵略的國家必須呼吁:不要一錯再錯,沒有任何借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