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興東,丁增穩
(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 會計系,安徽 蕪湖 241000)
響應黨的十八大“堅定不移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的部署,我國的制度反腐進入新的階段。自李春城在黨的十八大閉幕后22天被“雙規”并向社會公開,到劉志軍、李春城違法違紀行為的相繼查處,再到近期中石油高管涉嫌嚴重違紀被調查,特別是標志性的薄熙來案件的公開審理、判決等,中國共產黨正在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既堅決查處領導干部違紀違法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由于近年來高校腐敗案件頻頻發生,嚴重摧毀了高校學府凈地。高校腐敗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高校逐步進入反腐視野。
加強對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一方面可以促進高校的黨風廉政建設,另一方面可以規范高等學校的經濟管理。通過經濟責任審計,為高校領導干部評價提供重要的依據。從實際意義角度考慮,目前我國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開展有著非常的必要性。
首先,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迅速發展時期,這勢必促進當地高校的發展。高校的規模不斷擴大的過程中,一些高校領導干部便有機可乘,利用權力之便進行謀私。
其次,高校的升格。2013年經全國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共有51所高校的設置申請獲得了通過,并通過公示,其中經過升格、合并或更名的高校20所。高校的升格是其不斷發展的標志,加強經濟責任審計可以防范在升格過程中出現的經濟腐敗事件的出現。
最后,我國經濟欠發達地區行政化現象比較嚴重,教育的進行以及組織建立在政府嚴格的行政掌管和控制中,而且為了應對外在的行政化,學校教育的內部組織結構也行政化,以行政指令來決定教育和教學。過于行政化的教學管理模式會為高校領導干部腐敗提供豐厚的土壤。
一般來說,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流程包括三個階段,即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和報告階段。由于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特殊性,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對象的履責狀況直接決定了其履責報告表達真實性。因此,在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流程設計的時候,需要重點突出對審計對象責任人的目標責任的分析。
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流程應該涵蓋以下六個方面的內容,即確認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分解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目標,測試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目標的履責狀況,評價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目標的經濟責任履行狀況、高校經濟責任審計風險識別、確定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重點、實施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流程。

圖1: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流程設計圖
校長、院長以及各部門的負責人是一所高校的直接負責人,因此,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對象直指高校領導干部。高校屬于非營利組織,不同于一般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加之高校的職能部門錯綜復雜,使得審計對象的確定就變得更加重要。經濟責任必然與經濟相掛鉤,在進行高校審計時必須首先考慮與之相關的經濟責任。綜合考慮以上各種因素,我們把審計對象確定為以下幾個方面。

圖1: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對象
首先,應根據高校各領導干部(審計對象)的職責性質、內容來確定各自的經濟責任;其次,根據審計目標對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目標進行詳細分解,將高校各職能部門的經濟責任進行分解鏈接;最后,將高校各領導干部(審計對象)與審計目標的執行情況進行對比,并進行評價,進而找出高校各領導干部(審計對象)在履責過程的重大缺陷。
在審計過程中,高校各領導干部需要提交履職報告。履責報告因該詳細說明其在職期間的經濟責任履行狀況。然后,審計根據經濟責任目標對履責報告做出合理評估。進而確定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關鍵切入點。
審計風險識別是高校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管理的基礎,只有全面、正確地識別審計所面臨的風險,對風險的估測和控制技術的選擇才有實際意義。對高校領導干部承擔經濟責任的目標和責任分析與評估,進而確定高校經濟責任審計重點及發現審計風險,以幫助審計人員制定審計計劃,規避在審計過程中出現審計風險。
在進行了基本審核之后,審計人員利用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定量審計,對審計對象進行實質性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出具審計報告,并做出審計評價。另一方面,還需要以此來決定是結束審計還是需要增加另外的審計程序。
審計報告是真實反映審計工作的最終載體,從某種意義上講,審計報告的質量好壞,直接體現審計工作質量和成果。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報告是結合之前環節取得的審計信息,如果在審計過程中出現了分歧信息,需要根據審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做出判決,最終出具審計人員的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報告。
因此,在進行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時,關鍵點是以什么標準確定領導干部的履責情況,即指標體系的構建顯得非常重要。指標體系的構建可以為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提供可靠的標準,從定量的角度確定審計的履責情況,可以防范高校經濟腐敗案件的發生。
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內容是高校領導干部及其履行責任和報告責任,因此指標體系的設置應該針對此方面。因而,構建的指標體系的思路是構建基于目標經濟責任內容的評價指標體系。

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指標體系的內容
通過指標體系的構建,可以將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進行統一,構建完善的高校經濟責任審計指標,這樣可以很好地反映經濟責任人履行經濟責任的狀況。同時,在指標體系中,還涉及了涉及到有關高校治理的指標體系、管理舞弊控制的指標,能全面反映管理舞弊控制的內容以及對經濟權力進行控制的指標。指標體系的構建以經濟責任審計為主導思想,旨在控制高校腐敗案件的發生。
經濟責任審計新規定明確要求,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根據干部管理監督的相關要求運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將其作為考核、任免、獎懲被審計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報告應當歸入被審計領導干部本人檔案。
結合高校實際,把利用指標體系得出的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結果運用到以下幾個方面,旨在防范領導干部出現經濟腐敗事件。
高校黨委要結合內部的審計情況,一方面在年度考核、表彰獎勵及所在處室評選文明單位等方面運用審計成果。對被審計領導干部在任職期間經濟責任履行情況比較好、工作業績突出的,審計綜合評價為優秀等次的,給予表彰和獎勵;審計綜合評價達不到良好以上等次的,年度考核不能評為優秀等次,所在處室不能參加先進單位評選。另一方面在干部考察時,將審計結果寫入考察材料,作為干部任用的參考依據。
在保證審計成果“可用、好用”同時,要提升審計成果運用層次,要讓校黨委在重要決策中參考審計成果。這就給我們具體從事這項工作的同志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微觀見宏觀,透過苗頭看趨勢,深層次去歸納問題。要善于從根源上進行梳理,透過體制機制缺失,研究預防解決的措施,從宏觀層面提出建設性意見,為校黨委決策提供參考依據,使審計成果“有用”。
經濟責任審計工作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防范、預警功能,通過把審計發現的問題通過不同層次的通報,可以加強對領導干部的警示教育。在審計結束后,要原汁原味向被審計對象所在處室通報審計情況,警示教育大遵守財經法律;對審計發現的重大問題和典型問題,不隱瞞、不回避,要及時向校黨委匯報;對審計發現的共性問題,要在校干部職工大會進行通報;對查處的重大違規問題,要在有關媒體進行曝光,起到“審計一人、教育一批、規范一方、警示一片”的效果。
經濟責任審計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預防決策失誤,堵塞制度漏洞,促進管理規范,通過對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督辦,從體制機制上提出解決辦法,力求“查出一個問題、完善一項制度、堵塞一方漏洞”,實現審計成果的最大化。
[1]錢華.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研究[J].財會通訊,2011(13):98-99.
[2]王亞榮,馮民柱.高校經濟責任審計評價的幾個難點問題及對策探討[J].當代經濟科學,2011,(5):119-123.
[3]陶玲.高校經濟責任審計引入效益審計理念探討 [J].會計之友,2012,(17):107-110.
[4]陳曉芳,桂珍若.關于高校經濟責任審計的理性思考[J].審計研究,2006,(4):94-96.
[5]孫萬欣.論高校經濟責任審計[J].時代金融,2007,(1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