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的哮喘兒童不僅對藥物的應答不同,還表現出不同的病程,美國波士頓的Dr. Benjam in A. Raby及其同事發表在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 unology雜志如是說。研究者以疾病表型為基礎,對超過1 000例哮喘兒童進行了聚類分析,以明確不同類型的患兒對藥物治療的應答是否有差異。這些受試患兒均來自于為期48個月的CAMP試驗。對18個基線表型特征進行頻譜分析后,兒童哮喘被分為5個不同的表型。人數最多的表型組(組1)中患兒既往發生急性加重的次數最少、變態反應特征最少、且肺功能留存;人數最少的表型組(組5)中,患兒既往發生急性加重的次數最多、變態反應特征最多、且肺功能減退。組2的變態反應負擔較高,肺功能留存,氣道反應性中等,既往發生急性加重的比率較低;組3的變態反應負擔較高,肺功能受損最為嚴重,氣道反應性中等;組4的變態反應特征較組2更少,肺功能減退程度與組3類似,所有患兒此前幾乎均應急性加重而接受住院治療。研究者注明,使用單一特征并不足以定義這些患兒分組。在4年隨訪期間,不同表型組的表型特征維持一致。嚴重程度“較輕”的3組患兒在接受吸入布地奈德治療后哮喘發作的次數顯著減少,但奈多羅米并未顯著減少發作比率或控制療法的應用。在嚴重程度“最嚴重”的2組中,奈多羅米的療效與布地奈德更為類似。在組4中,奈多羅米和布地奈德顯著減少了發作比率。在組5中,2種藥物均未達到此療效。研究數據提示,盡管應使用布地奈德等吸入性皮質激素作為輕-中度兒童哮喘控制的一級治療方案,但某些患者(包括基線哮喘控制極不理想的患者在內),其對于奈多羅米的應答水平與布地奈德類似。
(文言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