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 裴佩
集中分布在成德綿經濟發達地區的15個平原縣是我省縣域經濟發展最活躍的區域之一,2012年的經濟總量占全省縣域經濟的24.5%,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占全省縣域財政收入的33.4%。
夯實底部基礎,壯大縣域經濟,平原縣是最重要的支撐。新的歷史起點,平原縣靠什么提供發展動力?在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道路上,平原縣又將怎樣持續發力?
產業集群 向“高端”要競爭力
今年一季度,雙流縣交出了一張“開門紅”的成績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4.8億元、同比增長4%;總量列成都市第二位、二圈層第一位,完成目標任務的114.3%,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
作為全國“百強縣”和四川“十強縣”榜首,雙流的快速發展除了得益于臨空經濟引領、背靠特大城市的區位優勢和市場需求,更源于雙流縣堅持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向“高端”要競爭力。
近年來,圍繞“一核心三主導一體系”的產業方向,雙流大力發展新興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生物制藥、高端制造業產業體系,占領產業最高端。2013年主要產業規模突破1800億元,制造類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58%,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4.6:51.5:43.9。
創新驅動,培育創新體系,更成為雙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努力推動經濟發展整體轉型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運作。設立每年1億元的人才專項資金,吸引42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全縣高層次人才總量居成都市第二。2013年,科技對雙流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2.5%。
發展“高端”產業也是眉山市東坡區發展經濟的“重頭戲”。該區瞄準百億產業目標,聚力打造泡菜食品、生物醫藥、機械電子三大主導產業。
在東坡,具有地域、文化品牌和技術先進優勢的泡菜食品產業,去年產值突破100億元,帶動了2.6萬群眾就業、15萬戶農戶種植蔬菜,“東坡泡菜”成為日韓、歐美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舌尖上的美味”。
代表高端的生物醫藥產業,依托實驗獼猴繁殖基地、國家新藥有效性評價中心、科創醫藥生產等重大項目,形成集科研、生產、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去年產值已實現三年倍增。
機械電子產業則依托全國領先的富生電器高效節能電機制造等項目,加快向技術高端邁進,力爭三年后產值突破100億元。
正如省社科院副院長盛毅所說:“堅持改革創新、開放合作,注重引進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仍是四川產業發展的核心思想。”無論是瞄準中心城市優勢產業的雙流縣,還是聚力打造三大百億產業的眉山市東坡區,通過高端切入,培育高端產業集群已成為它們發展當地縣域經濟的不二選擇。
城鄉統籌 圈層“攜手”共發展
在成都地圖上,離中心城區青羊區79公里處,是成都的遠郊縣蒲江。
在那里,一個具有國際水準的工業園區和現代化新城——“壽安新城”正拔地而起。這個農業小鎮正在成為具有工業、商業、娛樂、生活、休閑全要素的新興之城。
新城開發的背后,是青羊區與蒲江縣之間緊密的“牽手戰略”——《青羊區蒲江縣深化青蒲對流促進圈層聯動領先發展九大行動計劃》。青羊區在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的同時,將重要的生產基地設在了蒲江。
來自青羊區的置信集團全資子公司——成都合聯公司,在青羊總部基地開發結束后轉移到壽安新城,投資了25億元打造新型產業園,成為壽安新城的園中園。
“青蒲對流”的結對子模式正是產生于“圈層融合”、統籌城鄉的發展理念,由此也帶來了投資的活躍。目前,已有8家青羊區的企業轉移到蒲江。
可以說,“青蒲對流”合作是成都市推進市域內一二三圈層融合發展的成功典型。實際上,“青蒲對流”的模式已經在成都平原地區生根開花:
金牛區、新都區和彭州市簽訂《雁陣聯動融合發展協議》;成華區與新都區、青白江區、大邑縣和彭州市結對聯盟;龍泉驛區和邛崍市合作共建“龍邛工業集中發展區”等。
翻開成都地圖,成都平原經濟區經濟總量占全省60%,其優越的自然條件和產業發展基礎,讓平原地區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如何持續保持發展定力?王東明書記在調研成都平原經濟區時就指出,成都平原經濟區要努力在科學發展、轉型升級、全面小康、城鎮化建設、改革開放五個方面繼續走在全省前列。
“與江浙等地區比較,成都平原經濟區的經濟體量和一體化程度還有較大提升空間。”西南財經大學經濟信息工程學院執行院長霍偉東認為,要以完善的交通為基礎,將創新和競爭作為發展動力,促進成都平原經濟區協同發展,增強其對全省經濟的牽引力。
搶占先機 積極發展第三產業
培育現代服務業是縣域經濟的重要支撐產業,順應了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的要求。近期召開的省縣域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把服務業作為壯大縣域經濟的潛力產業來抓。
全省現代服務業示范城市——德陽,搶占先機,抓緊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一個個現代服務業大項目在各個區域落地。
在旌陽區,一座現代化生態新城——黃河新區正在形成。商貿服務、高檔商住、行政辦公、教學科研、休閑娛樂、生態旅游、養生養老等產業在此加速聚集。
在廣漢高新區,中國西部科技金融創新產業園項目正在如火如荼緊張施工,它以創建西部第一金融創新孵化園為目標,將建設80萬平方米的廠房及金融中心、交易中心、展示中心和20萬平方米的總部經濟區及配套設施。
在“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活動中,德陽瞄準簽約的現代服務業項目不乏大單:投資50.5億元的北新國際商貿物流城項目和投資16億元的中國西部科技金融創新產業園項目蓄勢待發;孝德鎮和孝泉鎮將打造孝德文化商貿城項目和孝泉古鎮文化旅游綜合開發項目……
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并不只有德陽。在樂山市中區,也呈現出發展現代服務業的蓬勃活力——九峰國際汽車博覽新城計劃投資1.5億元,完成部分主體工程建設;盤龍七星大酒店計劃投資1億元,完成主體工程建設……
“發展服務業應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四川省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主要方向之一。”盛毅認為,雖然我省服務業發展水平是四川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短板。但放眼全球,服務業正在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導力量。在四川省工業化進程中,經濟持續發展動力也將更加依賴服務業的發展。
平原縣肩負著率先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任務。如今,它們正沿著“發展縣域經濟、夯實底部基礎”的脈絡全速前進,向著2017年生產總值全部超過100億元的目標,實現新的趕超跨越。(責編:賴飛)
聲音
雙流縣委書記高志堅:
雙流堅持把科技創新、自由貿易作為搶占先機、繼續領跑的“驅動輪”,以科技創新為先導,以生態本底為基石,以空港資源為依托,以自貿經濟為突破,加快培育雙流經濟“新的極核”,提速縣域經濟。
東坡區委書記李明舟:
我們將在交通、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科技創新等方面加大投入,加快連接成都的“三箭齊發”綜合交通建設、中心城區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和重點片區開發建設。
廣漢市委書記毛君甫:
廣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產業為核心、企業為主體、園區為載體、項目為抓手,加快構建石油裝備、醫藥食品、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導產業和通用航空產業、不銹鋼產業并存發展的產業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