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衛軍+余翔
摘要:為了更全面詳細了解水稻新品種泗稻785的豐產性能,以2011年江蘇省淮南遲播組水稻新品種區域試驗結果為依據,通過對泗稻785和對照品種徐稻3號產量、變異系數、高穩系數和回歸系數分別進行豐產性、穩定性和適應性比較分析,表明泗稻785豐產性能高,穩定性能好,適應范圍廣,是一個理想的具有推廣價值的極具超高產潛力的水稻新品種。
關鍵詞:泗稻785;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 S511.2+20.3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3-0053-02
泗稻785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宿遷農業科學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種,2013年5月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蘇審稻2013009。目前已經通過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申請,保護權號為CNA009776E。該品種全生育期145 d(淮南遲播),株高105 cm,株型緊湊,長勢較旺,分蘗力較強,葉色中綠,葉姿挺,抗倒性強,熟期轉色好。一般有效穗20.3萬穗/667 m2,實粒數125.6粒/穗,結實率938%,千粒重28 g,株高105 cm。接種鑒定穗頸瘟3級,田間誘發鑒定2級,中感白葉枯病,中抗條紋葉枯病。米質理化指標,根據農業部食品質量檢測中心(武漢)2012年檢測:整精米率73.2%,堊白粒率29.0%,堊白度3.2%,膠稠度89.0 mm,直鏈淀粉含量15.4%,達到國標三級優質稻谷標準。適宜江蘇蘇中地區機插與直播及淮北地區移栽種植。
1 材料與方法1.1 供試材料
供試材料為參加2011年江蘇省淮南遲播水稻區域試驗13個材料,由江蘇省種子管理站統一隨機編號。品種報請審定時公布密碼編號,其中遲播9號為泗稻785,遲播13號為對照徐稻3號(CK)。
1.2 試驗設計
按統一試驗方案,在興化市農技推廣中心、泰州市種子管理站、鹽城市鹽都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東臺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淮安市種子管理站和江都高徐農業科學技術站設立6個試驗點,計6個處理,以遲播13號(徐稻3號)作為對照(CK),3次重復,小區面積13.3 m2,各試點均按當地生產要求進行秧田和大田管理,病蟲草防治基本到位。收獲時分小區單收、單脫、計產,其他調查按時進行。試驗匯總結果如表1(江蘇省種子管理站提供匯總數據)。
1.3 試驗方法
分析方法采用與區域試驗所用對照品種相比較的方法進行。高產性分析:以比對照增產百分比評價品種高產性能;穩產性分析:參照Francis提出的以平均產量為參數,以變異系數來度量產量的穩定性[1];高產穩產性分析:以高穩系數法(HSC)綜合高產性和穩定性[2-3];適應性分析:以回歸系數的大小來度量品種的適應性[4-5],并利用決定系數判斷回歸系數估測值的可靠度[6]。
2 結果與分析
2.1 高產性
2010—2011年泗稻785參加江蘇省淮南遲播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610.94 kg/667 m2,較CK(徐稻3號)平均增產7.07%,達極顯著水平。2年區域試驗在12個試驗點全部增產,6個點增產幅度在5%以上,4個點增產幅度在10%以上,2010年興化試驗點較對照增產14.1%,2011年淮安試驗點比對照增產15.48%,2011年興化試驗點產量達到 713 kg/667 m2,顯示出較強的產量潛力。2012年參加江蘇省淮南遲播組生產試驗,5個試點全部增產,平均 683.6 kg/667 m2,比CK(徐稻3號) 增產7.93%,達極顯著水平。
2012年泗稻785在宿遷、淮安、鹽城等展示基地示范種植,產量均表現突出。尤其在宿遷市農委新品種綜合展示基地,在17個展示品種中泗稻785理論產量達822.5 kg/667 m2,最終實收產量為750.40 kg/667 m2,居所有參與展示品種第2位,充分展示了該品種具有超高產增產潛力。
2.2 穩產性
以2011年江蘇省淮南遲播水稻組各參試品種在各試點產量的變異系數(CV)來度量品種的穩產性,并對各試驗品種在區域試驗中的平均產量進行變異系數分析(表2)。結果表明,泗稻785的變異系數為8.227%,數值最低,而對照品種徐稻3號的變異系數為11.588%,泗稻785穩定性明顯優于對照徐稻3號。在所有參試品種中,泗稻785產量穩定性居第1位,穩產性能極好。
2.3 高產穩產性綜合分析
作物產量是遺傳基礎產量和生產環境產量的總和。溫振民等將遺傳基礎產量占目標品種產量的百分比稱作高穩系數(HSC)。可用公式高穩系數=[1-(Xi-Si)/1.1XCK]×100%表示,式中:Xi和Si分別為第i個品種的平均產量和標準差,XCK為對照品種的平均產量。HSC越小表明該品種的豐產穩產性越好,反之則豐產穩定性越差。由表2可以看出,泗稻785的HSC為10.196 1,居第2位,說明泗稻785屬高產穩產類型水稻新品種。
2.4 適應性
根據作物產量是由基因和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原理,采用把參試品種在各試驗點的平均產量(遺傳指數)作物依變量,以各參試點全部供試品種的平均產量(環境指數)作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以其回歸系數(b)的大小來度量品種的適應性。當b=1時,表明該品種具有平均適應性;當 b<1 時,表示該品種的適應性高于平均適應性,當b>1時,表示該品種的適應性低于平均適應性。從表3可以看出,泗稻785的回歸系數為0.791 8,為第2小的數值,而對照徐稻3號的回歸系數為1.013(居第9位),說明該品種對不同生態條件具有很好的適應性,并且大大超出徐稻3號的適應性;加之泗稻785的平均產量明顯高于對照徐稻3號,增產7.6%,表明該品種是一個高產而又適應性強的品種。在用決定系數來判斷回歸系數估測值時,其相關系數達到顯著水平,表明該回歸系數估測的理論產量是可靠的,因而品種適應性分析也是可信的。
3 結論與討論
分析結果表明,泗稻785具有很好的豐產性、穩定性和適應性。示范推廣實踐證明,泗稻785庫大:大穗(130~150粒),大粒(千粒重28~30 g);源足:植株較高,長勢旺,葉姿挺,光合面積大;流暢:灌漿速度快,無二次灌漿現象,熟相好,稈青籽黃。在此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該品種實現了單位穗數、每穗粒數及千粒重等產量因素的有機統一,高產潛力可達 780 kg/667 m2 以上,加之穩定性和適應性都比較突出,說明泗稻785是一個極具推廣價值的中熟中粳新品種。
針對泗稻785適應性強、增產潛力大的特點,在推廣中要注意充分發揮大穗大粒的特出優勢,充分發揮其增產潛力。一是要注意氮磷鉀的配方施肥,重施鉀肥,注重穗肥。一般施氮量在18 kg/667 m2左右,鉀的用量在9 kg/667 m2以上。氮肥前后期用量為6 ∶ 4,機插秧田可以放到5.5 ∶ 4.5。二是要注意揚長避短,由于植株較為高大(105 cm左右),因此要注意適時烤田,破口期適當噴施勁豐、矮壯豐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三是加強預測預報,做到適期防治病蟲害等工作。
參考文獻:
[1]胡秉民,張全德. 農業試驗統計分析方法[M]. 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2]李世平,張哲夫,安林利,等. 品種穩定性參數和高穩系數在小麥區試中的應用及其分析[J]. 華北農學報,2000,15(3):10-15.
[3]溫振民,張永科.用高穩系數法估算玉米雜交種高產穩產性的探討[J]. 作物學報,1994,20(4):508-512.
[4]劉建昌,曹紹書,蔣志謙,等. 水稻新品種(系)區域適應性評價[J]. 貴州農業科學,1997(1):18-21.
[5]陳岳徐,許大熊,陳文貞.雜交稻特優524的豐產性穩定性適應性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2003,19(3):21-22.
[6]張勇躍,劉志堅,張仙美,等. 大豆區試中品種的豐產性、穩產性及適應性分析方法比較[J]. 雜糧作物,2002,23(2):90-93.
摘要:為了更全面詳細了解水稻新品種泗稻785的豐產性能,以2011年江蘇省淮南遲播組水稻新品種區域試驗結果為依據,通過對泗稻785和對照品種徐稻3號產量、變異系數、高穩系數和回歸系數分別進行豐產性、穩定性和適應性比較分析,表明泗稻785豐產性能高,穩定性能好,適應范圍廣,是一個理想的具有推廣價值的極具超高產潛力的水稻新品種。
關鍵詞:泗稻785;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 S511.2+20.3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3-0053-02
泗稻785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宿遷農業科學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種,2013年5月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蘇審稻2013009。目前已經通過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申請,保護權號為CNA009776E。該品種全生育期145 d(淮南遲播),株高105 cm,株型緊湊,長勢較旺,分蘗力較強,葉色中綠,葉姿挺,抗倒性強,熟期轉色好。一般有效穗20.3萬穗/667 m2,實粒數125.6粒/穗,結實率938%,千粒重28 g,株高105 cm。接種鑒定穗頸瘟3級,田間誘發鑒定2級,中感白葉枯病,中抗條紋葉枯病。米質理化指標,根據農業部食品質量檢測中心(武漢)2012年檢測:整精米率73.2%,堊白粒率29.0%,堊白度3.2%,膠稠度89.0 mm,直鏈淀粉含量15.4%,達到國標三級優質稻谷標準。適宜江蘇蘇中地區機插與直播及淮北地區移栽種植。
1 材料與方法1.1 供試材料
供試材料為參加2011年江蘇省淮南遲播水稻區域試驗13個材料,由江蘇省種子管理站統一隨機編號。品種報請審定時公布密碼編號,其中遲播9號為泗稻785,遲播13號為對照徐稻3號(CK)。
1.2 試驗設計
按統一試驗方案,在興化市農技推廣中心、泰州市種子管理站、鹽城市鹽都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東臺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淮安市種子管理站和江都高徐農業科學技術站設立6個試驗點,計6個處理,以遲播13號(徐稻3號)作為對照(CK),3次重復,小區面積13.3 m2,各試點均按當地生產要求進行秧田和大田管理,病蟲草防治基本到位。收獲時分小區單收、單脫、計產,其他調查按時進行。試驗匯總結果如表1(江蘇省種子管理站提供匯總數據)。
1.3 試驗方法
分析方法采用與區域試驗所用對照品種相比較的方法進行。高產性分析:以比對照增產百分比評價品種高產性能;穩產性分析:參照Francis提出的以平均產量為參數,以變異系數來度量產量的穩定性[1];高產穩產性分析:以高穩系數法(HSC)綜合高產性和穩定性[2-3];適應性分析:以回歸系數的大小來度量品種的適應性[4-5],并利用決定系數判斷回歸系數估測值的可靠度[6]。
2 結果與分析
2.1 高產性
2010—2011年泗稻785參加江蘇省淮南遲播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610.94 kg/667 m2,較CK(徐稻3號)平均增產7.07%,達極顯著水平。2年區域試驗在12個試驗點全部增產,6個點增產幅度在5%以上,4個點增產幅度在10%以上,2010年興化試驗點較對照增產14.1%,2011年淮安試驗點比對照增產15.48%,2011年興化試驗點產量達到 713 kg/667 m2,顯示出較強的產量潛力。2012年參加江蘇省淮南遲播組生產試驗,5個試點全部增產,平均 683.6 kg/667 m2,比CK(徐稻3號) 增產7.93%,達極顯著水平。
2012年泗稻785在宿遷、淮安、鹽城等展示基地示范種植,產量均表現突出。尤其在宿遷市農委新品種綜合展示基地,在17個展示品種中泗稻785理論產量達822.5 kg/667 m2,最終實收產量為750.40 kg/667 m2,居所有參與展示品種第2位,充分展示了該品種具有超高產增產潛力。
2.2 穩產性
以2011年江蘇省淮南遲播水稻組各參試品種在各試點產量的變異系數(CV)來度量品種的穩產性,并對各試驗品種在區域試驗中的平均產量進行變異系數分析(表2)。結果表明,泗稻785的變異系數為8.227%,數值最低,而對照品種徐稻3號的變異系數為11.588%,泗稻785穩定性明顯優于對照徐稻3號。在所有參試品種中,泗稻785產量穩定性居第1位,穩產性能極好。
2.3 高產穩產性綜合分析
作物產量是遺傳基礎產量和生產環境產量的總和。溫振民等將遺傳基礎產量占目標品種產量的百分比稱作高穩系數(HSC)。可用公式高穩系數=[1-(Xi-Si)/1.1XCK]×100%表示,式中:Xi和Si分別為第i個品種的平均產量和標準差,XCK為對照品種的平均產量。HSC越小表明該品種的豐產穩產性越好,反之則豐產穩定性越差。由表2可以看出,泗稻785的HSC為10.196 1,居第2位,說明泗稻785屬高產穩產類型水稻新品種。
2.4 適應性
根據作物產量是由基因和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原理,采用把參試品種在各試驗點的平均產量(遺傳指數)作物依變量,以各參試點全部供試品種的平均產量(環境指數)作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以其回歸系數(b)的大小來度量品種的適應性。當b=1時,表明該品種具有平均適應性;當 b<1 時,表示該品種的適應性高于平均適應性,當b>1時,表示該品種的適應性低于平均適應性。從表3可以看出,泗稻785的回歸系數為0.791 8,為第2小的數值,而對照徐稻3號的回歸系數為1.013(居第9位),說明該品種對不同生態條件具有很好的適應性,并且大大超出徐稻3號的適應性;加之泗稻785的平均產量明顯高于對照徐稻3號,增產7.6%,表明該品種是一個高產而又適應性強的品種。在用決定系數來判斷回歸系數估測值時,其相關系數達到顯著水平,表明該回歸系數估測的理論產量是可靠的,因而品種適應性分析也是可信的。
3 結論與討論
分析結果表明,泗稻785具有很好的豐產性、穩定性和適應性。示范推廣實踐證明,泗稻785庫大:大穗(130~150粒),大粒(千粒重28~30 g);源足:植株較高,長勢旺,葉姿挺,光合面積大;流暢:灌漿速度快,無二次灌漿現象,熟相好,稈青籽黃。在此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該品種實現了單位穗數、每穗粒數及千粒重等產量因素的有機統一,高產潛力可達 780 kg/667 m2 以上,加之穩定性和適應性都比較突出,說明泗稻785是一個極具推廣價值的中熟中粳新品種。
針對泗稻785適應性強、增產潛力大的特點,在推廣中要注意充分發揮大穗大粒的特出優勢,充分發揮其增產潛力。一是要注意氮磷鉀的配方施肥,重施鉀肥,注重穗肥。一般施氮量在18 kg/667 m2左右,鉀的用量在9 kg/667 m2以上。氮肥前后期用量為6 ∶ 4,機插秧田可以放到5.5 ∶ 4.5。二是要注意揚長避短,由于植株較為高大(105 cm左右),因此要注意適時烤田,破口期適當噴施勁豐、矮壯豐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三是加強預測預報,做到適期防治病蟲害等工作。
參考文獻:
[1]胡秉民,張全德. 農業試驗統計分析方法[M]. 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2]李世平,張哲夫,安林利,等. 品種穩定性參數和高穩系數在小麥區試中的應用及其分析[J]. 華北農學報,2000,15(3):10-15.
[3]溫振民,張永科.用高穩系數法估算玉米雜交種高產穩產性的探討[J]. 作物學報,1994,20(4):508-512.
[4]劉建昌,曹紹書,蔣志謙,等. 水稻新品種(系)區域適應性評價[J]. 貴州農業科學,1997(1):18-21.
[5]陳岳徐,許大熊,陳文貞.雜交稻特優524的豐產性穩定性適應性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2003,19(3):21-22.
[6]張勇躍,劉志堅,張仙美,等. 大豆區試中品種的豐產性、穩產性及適應性分析方法比較[J]. 雜糧作物,2002,23(2):90-93.
摘要:為了更全面詳細了解水稻新品種泗稻785的豐產性能,以2011年江蘇省淮南遲播組水稻新品種區域試驗結果為依據,通過對泗稻785和對照品種徐稻3號產量、變異系數、高穩系數和回歸系數分別進行豐產性、穩定性和適應性比較分析,表明泗稻785豐產性能高,穩定性能好,適應范圍廣,是一個理想的具有推廣價值的極具超高產潛力的水稻新品種。
關鍵詞:泗稻785;豐產性;穩產性;適應性
中圖分類號: S511.2+20.3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3-0053-02
泗稻785為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宿遷農業科學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中熟中粳新品種,2013年5月通過江蘇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蘇審稻2013009。目前已經通過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申請,保護權號為CNA009776E。該品種全生育期145 d(淮南遲播),株高105 cm,株型緊湊,長勢較旺,分蘗力較強,葉色中綠,葉姿挺,抗倒性強,熟期轉色好。一般有效穗20.3萬穗/667 m2,實粒數125.6粒/穗,結實率938%,千粒重28 g,株高105 cm。接種鑒定穗頸瘟3級,田間誘發鑒定2級,中感白葉枯病,中抗條紋葉枯病。米質理化指標,根據農業部食品質量檢測中心(武漢)2012年檢測:整精米率73.2%,堊白粒率29.0%,堊白度3.2%,膠稠度89.0 mm,直鏈淀粉含量15.4%,達到國標三級優質稻谷標準。適宜江蘇蘇中地區機插與直播及淮北地區移栽種植。
1 材料與方法1.1 供試材料
供試材料為參加2011年江蘇省淮南遲播水稻區域試驗13個材料,由江蘇省種子管理站統一隨機編號。品種報請審定時公布密碼編號,其中遲播9號為泗稻785,遲播13號為對照徐稻3號(CK)。
1.2 試驗設計
按統一試驗方案,在興化市農技推廣中心、泰州市種子管理站、鹽城市鹽都區農業科學研究所、東臺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淮安市種子管理站和江都高徐農業科學技術站設立6個試驗點,計6個處理,以遲播13號(徐稻3號)作為對照(CK),3次重復,小區面積13.3 m2,各試點均按當地生產要求進行秧田和大田管理,病蟲草防治基本到位。收獲時分小區單收、單脫、計產,其他調查按時進行。試驗匯總結果如表1(江蘇省種子管理站提供匯總數據)。
1.3 試驗方法
分析方法采用與區域試驗所用對照品種相比較的方法進行。高產性分析:以比對照增產百分比評價品種高產性能;穩產性分析:參照Francis提出的以平均產量為參數,以變異系數來度量產量的穩定性[1];高產穩產性分析:以高穩系數法(HSC)綜合高產性和穩定性[2-3];適應性分析:以回歸系數的大小來度量品種的適應性[4-5],并利用決定系數判斷回歸系數估測值的可靠度[6]。
2 結果與分析
2.1 高產性
2010—2011年泗稻785參加江蘇省淮南遲播組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610.94 kg/667 m2,較CK(徐稻3號)平均增產7.07%,達極顯著水平。2年區域試驗在12個試驗點全部增產,6個點增產幅度在5%以上,4個點增產幅度在10%以上,2010年興化試驗點較對照增產14.1%,2011年淮安試驗點比對照增產15.48%,2011年興化試驗點產量達到 713 kg/667 m2,顯示出較強的產量潛力。2012年參加江蘇省淮南遲播組生產試驗,5個試點全部增產,平均 683.6 kg/667 m2,比CK(徐稻3號) 增產7.93%,達極顯著水平。
2012年泗稻785在宿遷、淮安、鹽城等展示基地示范種植,產量均表現突出。尤其在宿遷市農委新品種綜合展示基地,在17個展示品種中泗稻785理論產量達822.5 kg/667 m2,最終實收產量為750.40 kg/667 m2,居所有參與展示品種第2位,充分展示了該品種具有超高產增產潛力。
2.2 穩產性
以2011年江蘇省淮南遲播水稻組各參試品種在各試點產量的變異系數(CV)來度量品種的穩產性,并對各試驗品種在區域試驗中的平均產量進行變異系數分析(表2)。結果表明,泗稻785的變異系數為8.227%,數值最低,而對照品種徐稻3號的變異系數為11.588%,泗稻785穩定性明顯優于對照徐稻3號。在所有參試品種中,泗稻785產量穩定性居第1位,穩產性能極好。
2.3 高產穩產性綜合分析
作物產量是遺傳基礎產量和生產環境產量的總和。溫振民等將遺傳基礎產量占目標品種產量的百分比稱作高穩系數(HSC)。可用公式高穩系數=[1-(Xi-Si)/1.1XCK]×100%表示,式中:Xi和Si分別為第i個品種的平均產量和標準差,XCK為對照品種的平均產量。HSC越小表明該品種的豐產穩產性越好,反之則豐產穩定性越差。由表2可以看出,泗稻785的HSC為10.196 1,居第2位,說明泗稻785屬高產穩產類型水稻新品種。
2.4 適應性
根據作物產量是由基因和環境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原理,采用把參試品種在各試驗點的平均產量(遺傳指數)作物依變量,以各參試點全部供試品種的平均產量(環境指數)作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以其回歸系數(b)的大小來度量品種的適應性。當b=1時,表明該品種具有平均適應性;當 b<1 時,表示該品種的適應性高于平均適應性,當b>1時,表示該品種的適應性低于平均適應性。從表3可以看出,泗稻785的回歸系數為0.791 8,為第2小的數值,而對照徐稻3號的回歸系數為1.013(居第9位),說明該品種對不同生態條件具有很好的適應性,并且大大超出徐稻3號的適應性;加之泗稻785的平均產量明顯高于對照徐稻3號,增產7.6%,表明該品種是一個高產而又適應性強的品種。在用決定系數來判斷回歸系數估測值時,其相關系數達到顯著水平,表明該回歸系數估測的理論產量是可靠的,因而品種適應性分析也是可信的。
3 結論與討論
分析結果表明,泗稻785具有很好的豐產性、穩定性和適應性。示范推廣實踐證明,泗稻785庫大:大穗(130~150粒),大粒(千粒重28~30 g);源足:植株較高,長勢旺,葉姿挺,光合面積大;流暢:灌漿速度快,無二次灌漿現象,熟相好,稈青籽黃。在此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該品種實現了單位穗數、每穗粒數及千粒重等產量因素的有機統一,高產潛力可達 780 kg/667 m2 以上,加之穩定性和適應性都比較突出,說明泗稻785是一個極具推廣價值的中熟中粳新品種。
針對泗稻785適應性強、增產潛力大的特點,在推廣中要注意充分發揮大穗大粒的特出優勢,充分發揮其增產潛力。一是要注意氮磷鉀的配方施肥,重施鉀肥,注重穗肥。一般施氮量在18 kg/667 m2左右,鉀的用量在9 kg/667 m2以上。氮肥前后期用量為6 ∶ 4,機插秧田可以放到5.5 ∶ 4.5。二是要注意揚長避短,由于植株較為高大(105 cm左右),因此要注意適時烤田,破口期適當噴施勁豐、矮壯豐等植物生長調節劑。三是加強預測預報,做到適期防治病蟲害等工作。
參考文獻:
[1]胡秉民,張全德. 農業試驗統計分析方法[M]. 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2]李世平,張哲夫,安林利,等. 品種穩定性參數和高穩系數在小麥區試中的應用及其分析[J]. 華北農學報,2000,15(3):10-15.
[3]溫振民,張永科.用高穩系數法估算玉米雜交種高產穩產性的探討[J]. 作物學報,1994,20(4):508-512.
[4]劉建昌,曹紹書,蔣志謙,等. 水稻新品種(系)區域適應性評價[J]. 貴州農業科學,1997(1):18-21.
[5]陳岳徐,許大熊,陳文貞.雜交稻特優524的豐產性穩定性適應性分析[J]. 中國農學通報,2003,19(3):21-22.
[6]張勇躍,劉志堅,張仙美,等. 大豆區試中品種的豐產性、穩產性及適應性分析方法比較[J]. 雜糧作物,2002,23(2):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