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錦
今年3月,由國家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制定出臺《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總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其理論基礎是費孝通先生提出的藏彝走廊概念。藏彝走廊作為民族概念,具有沿橫斷山區六江流域分布,自然生態環境復雜多樣,歷史上各民族往來互動頻繁,各個時期的文化積淀非常豐富的特征。同時,藏彝走廊中各民族的文化互動,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機制的表現,是多民族和諧共生環境形成的基礎,對于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具有重要意義?!兑巹潯氛菑倪@一文化多樣性的基底出發,提出以文化產業促進文化發展,以文化產業促進民生改善的具體設想。
藏彝走廊的文化空間形態是南北向的河流和高山并列,高差懸殊,東西向交通非常困難。在長期的歷史過程中,形成了唐蕃古道、茶馬古道、南方絲綢之路及古驛道、古棧道等古代交通道路,道路兩側區域是各種文化交互影響最為充分的區域,遠離道路的區域則成為文化積淀區。經過歷史沉淀,這些道路成為連接各種文化的線性文化遺產。今天的交通線仍然沿歷史通道建立,因此,《規劃》在空間布局上依托高速公路、鐵路等現代交通線路,發揮其在要素聚集和流通中的通道效益,促進區域內特色文化產業帶狀聚集,形成以線路串聯文化生產與服務的獨特方式。
保護藏彝走廊的文化多樣性,是中國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的責任?!兑巹潯肺×藝壹壡甲逦幕鷳B保護區建設的成功經驗,充分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盡可能減少對自然和傳統文化的干擾與損害,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在產業發展尤其是特色街區、特色村鎮、園區基地建設中,突出傳統特點,不搞大拆大建,不拆真建假,不毀壞古跡和歷史記憶,不強行撤并村莊。
《規劃》的主要區域,都是西部民族地區的腹心區域,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兑巹潯分贫艘幌盗胸斦⒍愂盏膬灮菡?,提出了許多體制、機制創新的設想。如將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作為重大項目納入中央財政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范圍;重點支持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的文化旅游開發、民族工藝品創意設計以及相關衍生產品生產、特色文化資源向現代文化產品轉化和品牌推廣等。這不僅對于當地文化產業發展、群眾增收具有重大促進作用,而且具有機制體制創新的引領意義,對于上述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將產生重大影響。(作者系四川大學社會發展與西部開發研究院教授)(責編:李妍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