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菲菲等
摘要:為了了解南京地區不結球白菜種質遺傳多樣性,對50份白菜種質的株高、株型等15個形態學性狀進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結果表明,15個形態學性狀的平均變異系數為30.35%,其中葉柄長的變異系數最大,為5848%,其次為株型、葉柄質量和葉形。主成分分析表明植株葉片指標、葉柄指標、植株外形和顏色指標等4個主成分代表了80.04%的變異,并以此進行聚類分析,依據種質間遺傳距離將供試材料聚為夏播品種、秋播品種和腌制品種等3個大類。
關鍵詞:白菜;種質資源;主成分分析;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 S634.302.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3-0106-03
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Makino)別稱青菜、小白菜,北方也稱油菜,是我國重要的十字花科蔬菜,在蔬菜周年生產和供應上占有重要地位[1]。白菜在南京地區栽培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很大,因此南京地區白菜種質資源豐富。本研究通過收集南京地區地方品種種質資源及市場上的主栽品種,分析南京地區白菜種質遺傳多樣性,以篩選優良種質進行保存利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江蘇省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收集,來源于南京市市場銷售的純度較高的白菜品種和常見的地方品種,詳見表1。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2012 年春秋2季在江蘇省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直播種植,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 次重復,每小區種植50株,施肥量、水分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根據生產實際實施。
1.2.2 性狀觀察記載 在白菜采收期,每個小區隨機抽取5株調查株型、株高、開展度、成葉數、葉形、葉色、葉長、葉質量、葉寬、葉柄形、葉柄色、葉柄長、葉柄上下寬、葉柄質量等性狀,然后將質量性狀賦值以進行分析[2],具體賦值見表2。
1.2.3 數據處理方法 采用SPSS 19.0進行數據分析。首先將數量性狀和質量性狀的數據進行標準化,再進行主成分分析,獲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以歐氏距離為聚類統計量,采用最遠距離法進行主成分聚類分析并形成樹狀圖。將聚類結果轉換為協表征矩陣,用Macomb程序對聚類結果和相似系數矩陣之間的相關性進行Mantel檢驗[3]。
2 結果與分析
2.1 形態性狀的多樣性分析
表3表明,不同的種質之間存在很大的變異,各性狀在不同材料之間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多樣性。在觀察的15個性狀中,平均變異系數為30.35%,其中葉柄長的變異系數最大,為58.48%;其次為株型、葉柄質量和葉形;變異系數最小的是開展度,僅為12.30%。變異系數的大小與性狀的變異范圍成正相關,即變異系數越大,表明性狀的變異范圍越大。當然,表型性狀的變異系數是在賦值后計算出來的,因此不同性狀之間賦值的差異也影響著變異系數的大小[4]。
2.2 主成分分析
表4表明,前4個主成分的貢獻率依次為35.656 1%、20871 4%、15.339 2%和8.538 6%,累計貢獻率為 80.405 3%,可以用來進行聚類分析。第1主成分中葉長、葉寬和葉質量絕對值較大,表明第1主成分反映的主要是葉片指標;第2主成分中葉柄寬和葉柄質量的絕對值較大,表明第2主成分反映的是葉柄指標;第3主成分中株型和株高的絕對值較大,表明第3主成分反映的是外形指標;第4主成分中葉色和葉柄色的系數絕對值較大,表明第4主成分反映的是顏色指標。因此,本研究中對白菜種質進行分類依次考慮的指標分別為植株葉片、葉柄、植株外形和顏色等4個指標。
2.3 聚類分析
根據主成分表達式計算出各個品種的4個主成分值進行聚類分析(圖1)。供試的50份種質在遺傳距離為17.5時,能夠分為三大類:第一大類為夏播品種。包含20份種質,分為2個亞組,第1亞組以華冠為代表的耐熱雜交白菜品種,株型美觀,商品性好;第2亞組包含黃心菊3份種質。第二大類為秋播品種。包含26份種質,同樣可以分為2個亞組,其中第1亞組包含矮腳黃等11份種質,以地方品種為主,品種外觀一般;第2亞組包含精華等15份種質,是市場上的雜交秋播品種,具有葉片卵圓、葉色淺、株型美觀的特點。第三大類為腌制品種。包含高梗白等4份種質,是當地常用的腌制品種,具有植株高、葉柄多的特點,其中高梗白和箭桿白葉片少,中其白和無錫白葉片多[5]。
將聚類結果轉換為協表征矩陣,對協表征矩陣和相似系數矩陣的相關性進行Mantel檢驗,結果表明2種矩陣極顯著相關,相關系數為0.80,說明聚類結果能很好地體現種質之間的遺傳關系[6]。
3 結論與討論
以表型性狀作為形態學標記進行種質資源的遺傳分析,是其他分析手段的基礎,也是目前許多不具備分子標記分析手段植物的主要分析方法,通過主成分分析能夠對表型性狀作進一步的分析,以便可以在不損失或很少損失原有形態性狀信息的前提下,將原來的多個性狀轉換為個數較少而且不相關的綜合指標,從而簡化表型性狀的分類工作[7],減少聚類分析的誤差。
本研究中的50份種質能夠分為3類,其中第1類具有較強的耐熱性,包括具有一定耐熱性的五月慢、四月慢等前期耐寒、后期耐熱的耐抽薹品種,但是本研究中并沒有進行耐熱性檢驗,表明目前新品種選育中存在相互模仿,甚至造成異名同種或者同名異種等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這與市場實際情況相符合。同時,這類包含2個具有耐寒性的黃心菊品種,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檢驗黃心菊種質的耐熱特性。本研究中的聚類分析結果與種質比較明顯的特征植株顏色關系不大,顏色對種質資源的分類不具有決定性作用。
隨著現代分子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分子標記技術的成熟應用,結合形態學標記,能夠準確地研究種質之間的遺傳關系。但是分子標記技術的大規模利用還主要集中在一些模式植物中,在許多蔬菜作物中目前還沒有條件開展分子水平的研究。利用雜種優勢、開發適合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要求的新品種同樣迫切[8],因此,作為育種研究的基礎,種質資源的保存、研究及利用都是現代育種工作的一部分。利用相對傳統的形態學標記,結合有效的生物學統計方法能夠提供一條可行的研究道路,從而提高育種效率,為地方種質資源的保護等工作構建基礎、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成素云. 不結球白菜雄性不育新種質P70-203的研究及雜交種指紋圖譜鑒定[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9.
[2]孔秋生. 蘿卜種質資源多樣性和親緣關系的研究[D].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3.
[3]韓建明. 不結球白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和遺傳模型分析及bcDREB2基因片段克隆[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7.
[4]孫 繼,葉利勇,陶月良.蕪菁種質資源形態性狀的多樣性分析[J]. 浙江農業科學,2007(3):248-251.
[5]曹壽椿,李式軍. 白菜地方品種的初步研究 Ⅲ. 主要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1(1):40-48.
[6]于愛霞. 三色堇自交系遺傳多樣性評價及化學去雄的初步研究[D].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2.
[7]趙德新,孫治強,任子君,等. 茄子形態學性狀主成分分析及聚類分析[J].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43(4):393-397.
[8]王勝軍,陸作楣,萬建民. 采用表型和分子標記聚類研究雜交秈稻親本的遺傳多樣性[J]. 中國水稻科學,2006,20(5):475-480.endprint
摘要:為了了解南京地區不結球白菜種質遺傳多樣性,對50份白菜種質的株高、株型等15個形態學性狀進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結果表明,15個形態學性狀的平均變異系數為30.35%,其中葉柄長的變異系數最大,為5848%,其次為株型、葉柄質量和葉形。主成分分析表明植株葉片指標、葉柄指標、植株外形和顏色指標等4個主成分代表了80.04%的變異,并以此進行聚類分析,依據種質間遺傳距離將供試材料聚為夏播品種、秋播品種和腌制品種等3個大類。
關鍵詞:白菜;種質資源;主成分分析;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 S634.302.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3-0106-03
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Makino)別稱青菜、小白菜,北方也稱油菜,是我國重要的十字花科蔬菜,在蔬菜周年生產和供應上占有重要地位[1]。白菜在南京地區栽培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很大,因此南京地區白菜種質資源豐富。本研究通過收集南京地區地方品種種質資源及市場上的主栽品種,分析南京地區白菜種質遺傳多樣性,以篩選優良種質進行保存利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江蘇省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收集,來源于南京市市場銷售的純度較高的白菜品種和常見的地方品種,詳見表1。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2012 年春秋2季在江蘇省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直播種植,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 次重復,每小區種植50株,施肥量、水分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根據生產實際實施。
1.2.2 性狀觀察記載 在白菜采收期,每個小區隨機抽取5株調查株型、株高、開展度、成葉數、葉形、葉色、葉長、葉質量、葉寬、葉柄形、葉柄色、葉柄長、葉柄上下寬、葉柄質量等性狀,然后將質量性狀賦值以進行分析[2],具體賦值見表2。
1.2.3 數據處理方法 采用SPSS 19.0進行數據分析。首先將數量性狀和質量性狀的數據進行標準化,再進行主成分分析,獲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以歐氏距離為聚類統計量,采用最遠距離法進行主成分聚類分析并形成樹狀圖。將聚類結果轉換為協表征矩陣,用Macomb程序對聚類結果和相似系數矩陣之間的相關性進行Mantel檢驗[3]。
2 結果與分析
2.1 形態性狀的多樣性分析
表3表明,不同的種質之間存在很大的變異,各性狀在不同材料之間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多樣性。在觀察的15個性狀中,平均變異系數為30.35%,其中葉柄長的變異系數最大,為58.48%;其次為株型、葉柄質量和葉形;變異系數最小的是開展度,僅為12.30%。變異系數的大小與性狀的變異范圍成正相關,即變異系數越大,表明性狀的變異范圍越大。當然,表型性狀的變異系數是在賦值后計算出來的,因此不同性狀之間賦值的差異也影響著變異系數的大小[4]。
2.2 主成分分析
表4表明,前4個主成分的貢獻率依次為35.656 1%、20871 4%、15.339 2%和8.538 6%,累計貢獻率為 80.405 3%,可以用來進行聚類分析。第1主成分中葉長、葉寬和葉質量絕對值較大,表明第1主成分反映的主要是葉片指標;第2主成分中葉柄寬和葉柄質量的絕對值較大,表明第2主成分反映的是葉柄指標;第3主成分中株型和株高的絕對值較大,表明第3主成分反映的是外形指標;第4主成分中葉色和葉柄色的系數絕對值較大,表明第4主成分反映的是顏色指標。因此,本研究中對白菜種質進行分類依次考慮的指標分別為植株葉片、葉柄、植株外形和顏色等4個指標。
2.3 聚類分析
根據主成分表達式計算出各個品種的4個主成分值進行聚類分析(圖1)。供試的50份種質在遺傳距離為17.5時,能夠分為三大類:第一大類為夏播品種。包含20份種質,分為2個亞組,第1亞組以華冠為代表的耐熱雜交白菜品種,株型美觀,商品性好;第2亞組包含黃心菊3份種質。第二大類為秋播品種。包含26份種質,同樣可以分為2個亞組,其中第1亞組包含矮腳黃等11份種質,以地方品種為主,品種外觀一般;第2亞組包含精華等15份種質,是市場上的雜交秋播品種,具有葉片卵圓、葉色淺、株型美觀的特點。第三大類為腌制品種。包含高梗白等4份種質,是當地常用的腌制品種,具有植株高、葉柄多的特點,其中高梗白和箭桿白葉片少,中其白和無錫白葉片多[5]。
將聚類結果轉換為協表征矩陣,對協表征矩陣和相似系數矩陣的相關性進行Mantel檢驗,結果表明2種矩陣極顯著相關,相關系數為0.80,說明聚類結果能很好地體現種質之間的遺傳關系[6]。
3 結論與討論
以表型性狀作為形態學標記進行種質資源的遺傳分析,是其他分析手段的基礎,也是目前許多不具備分子標記分析手段植物的主要分析方法,通過主成分分析能夠對表型性狀作進一步的分析,以便可以在不損失或很少損失原有形態性狀信息的前提下,將原來的多個性狀轉換為個數較少而且不相關的綜合指標,從而簡化表型性狀的分類工作[7],減少聚類分析的誤差。
本研究中的50份種質能夠分為3類,其中第1類具有較強的耐熱性,包括具有一定耐熱性的五月慢、四月慢等前期耐寒、后期耐熱的耐抽薹品種,但是本研究中并沒有進行耐熱性檢驗,表明目前新品種選育中存在相互模仿,甚至造成異名同種或者同名異種等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這與市場實際情況相符合。同時,這類包含2個具有耐寒性的黃心菊品種,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檢驗黃心菊種質的耐熱特性。本研究中的聚類分析結果與種質比較明顯的特征植株顏色關系不大,顏色對種質資源的分類不具有決定性作用。
隨著現代分子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分子標記技術的成熟應用,結合形態學標記,能夠準確地研究種質之間的遺傳關系。但是分子標記技術的大規模利用還主要集中在一些模式植物中,在許多蔬菜作物中目前還沒有條件開展分子水平的研究。利用雜種優勢、開發適合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要求的新品種同樣迫切[8],因此,作為育種研究的基礎,種質資源的保存、研究及利用都是現代育種工作的一部分。利用相對傳統的形態學標記,結合有效的生物學統計方法能夠提供一條可行的研究道路,從而提高育種效率,為地方種質資源的保護等工作構建基礎、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成素云. 不結球白菜雄性不育新種質P70-203的研究及雜交種指紋圖譜鑒定[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9.
[2]孔秋生. 蘿卜種質資源多樣性和親緣關系的研究[D].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3.
[3]韓建明. 不結球白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和遺傳模型分析及bcDREB2基因片段克隆[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7.
[4]孫 繼,葉利勇,陶月良.蕪菁種質資源形態性狀的多樣性分析[J]. 浙江農業科學,2007(3):248-251.
[5]曹壽椿,李式軍. 白菜地方品種的初步研究 Ⅲ. 主要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1(1):40-48.
[6]于愛霞. 三色堇自交系遺傳多樣性評價及化學去雄的初步研究[D].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2.
[7]趙德新,孫治強,任子君,等. 茄子形態學性狀主成分分析及聚類分析[J].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43(4):393-397.
[8]王勝軍,陸作楣,萬建民. 采用表型和分子標記聚類研究雜交秈稻親本的遺傳多樣性[J]. 中國水稻科學,2006,20(5):475-480.endprint
摘要:為了了解南京地區不結球白菜種質遺傳多樣性,對50份白菜種質的株高、株型等15個形態學性狀進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類分析。結果表明,15個形態學性狀的平均變異系數為30.35%,其中葉柄長的變異系數最大,為5848%,其次為株型、葉柄質量和葉形。主成分分析表明植株葉片指標、葉柄指標、植株外形和顏色指標等4個主成分代表了80.04%的變異,并以此進行聚類分析,依據種質間遺傳距離將供試材料聚為夏播品種、秋播品種和腌制品種等3個大類。
關鍵詞:白菜;種質資源;主成分分析;聚類分析
中圖分類號: S634.302.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3-0106-03
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Makino)別稱青菜、小白菜,北方也稱油菜,是我國重要的十字花科蔬菜,在蔬菜周年生產和供應上占有重要地位[1]。白菜在南京地區栽培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很大,因此南京地區白菜種質資源豐富。本研究通過收集南京地區地方品種種質資源及市場上的主栽品種,分析南京地區白菜種質遺傳多樣性,以篩選優良種質進行保存利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為江蘇省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收集,來源于南京市市場銷售的純度較高的白菜品種和常見的地方品種,詳見表1。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2012 年春秋2季在江蘇省南京市蔬菜科學研究所試驗基地直播種植,采用隨機區組設計,3 次重復,每小區種植50株,施肥量、水分管理和病蟲害防治等根據生產實際實施。
1.2.2 性狀觀察記載 在白菜采收期,每個小區隨機抽取5株調查株型、株高、開展度、成葉數、葉形、葉色、葉長、葉質量、葉寬、葉柄形、葉柄色、葉柄長、葉柄上下寬、葉柄質量等性狀,然后將質量性狀賦值以進行分析[2],具體賦值見表2。
1.2.3 數據處理方法 采用SPSS 19.0進行數據分析。首先將數量性狀和質量性狀的數據進行標準化,再進行主成分分析,獲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以歐氏距離為聚類統計量,采用最遠距離法進行主成分聚類分析并形成樹狀圖。將聚類結果轉換為協表征矩陣,用Macomb程序對聚類結果和相似系數矩陣之間的相關性進行Mantel檢驗[3]。
2 結果與分析
2.1 形態性狀的多樣性分析
表3表明,不同的種質之間存在很大的變異,各性狀在不同材料之間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多樣性。在觀察的15個性狀中,平均變異系數為30.35%,其中葉柄長的變異系數最大,為58.48%;其次為株型、葉柄質量和葉形;變異系數最小的是開展度,僅為12.30%。變異系數的大小與性狀的變異范圍成正相關,即變異系數越大,表明性狀的變異范圍越大。當然,表型性狀的變異系數是在賦值后計算出來的,因此不同性狀之間賦值的差異也影響著變異系數的大小[4]。
2.2 主成分分析
表4表明,前4個主成分的貢獻率依次為35.656 1%、20871 4%、15.339 2%和8.538 6%,累計貢獻率為 80.405 3%,可以用來進行聚類分析。第1主成分中葉長、葉寬和葉質量絕對值較大,表明第1主成分反映的主要是葉片指標;第2主成分中葉柄寬和葉柄質量的絕對值較大,表明第2主成分反映的是葉柄指標;第3主成分中株型和株高的絕對值較大,表明第3主成分反映的是外形指標;第4主成分中葉色和葉柄色的系數絕對值較大,表明第4主成分反映的是顏色指標。因此,本研究中對白菜種質進行分類依次考慮的指標分別為植株葉片、葉柄、植株外形和顏色等4個指標。
2.3 聚類分析
根據主成分表達式計算出各個品種的4個主成分值進行聚類分析(圖1)。供試的50份種質在遺傳距離為17.5時,能夠分為三大類:第一大類為夏播品種。包含20份種質,分為2個亞組,第1亞組以華冠為代表的耐熱雜交白菜品種,株型美觀,商品性好;第2亞組包含黃心菊3份種質。第二大類為秋播品種。包含26份種質,同樣可以分為2個亞組,其中第1亞組包含矮腳黃等11份種質,以地方品種為主,品種外觀一般;第2亞組包含精華等15份種質,是市場上的雜交秋播品種,具有葉片卵圓、葉色淺、株型美觀的特點。第三大類為腌制品種。包含高梗白等4份種質,是當地常用的腌制品種,具有植株高、葉柄多的特點,其中高梗白和箭桿白葉片少,中其白和無錫白葉片多[5]。
將聚類結果轉換為協表征矩陣,對協表征矩陣和相似系數矩陣的相關性進行Mantel檢驗,結果表明2種矩陣極顯著相關,相關系數為0.80,說明聚類結果能很好地體現種質之間的遺傳關系[6]。
3 結論與討論
以表型性狀作為形態學標記進行種質資源的遺傳分析,是其他分析手段的基礎,也是目前許多不具備分子標記分析手段植物的主要分析方法,通過主成分分析能夠對表型性狀作進一步的分析,以便可以在不損失或很少損失原有形態性狀信息的前提下,將原來的多個性狀轉換為個數較少而且不相關的綜合指標,從而簡化表型性狀的分類工作[7],減少聚類分析的誤差。
本研究中的50份種質能夠分為3類,其中第1類具有較強的耐熱性,包括具有一定耐熱性的五月慢、四月慢等前期耐寒、后期耐熱的耐抽薹品種,但是本研究中并沒有進行耐熱性檢驗,表明目前新品種選育中存在相互模仿,甚至造成異名同種或者同名異種等破壞市場秩序的行為,這與市場實際情況相符合。同時,這類包含2個具有耐寒性的黃心菊品種,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檢驗黃心菊種質的耐熱特性。本研究中的聚類分析結果與種質比較明顯的特征植株顏色關系不大,顏色對種質資源的分類不具有決定性作用。
隨著現代分子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分子標記技術的成熟應用,結合形態學標記,能夠準確地研究種質之間的遺傳關系。但是分子標記技術的大規模利用還主要集中在一些模式植物中,在許多蔬菜作物中目前還沒有條件開展分子水平的研究。利用雜種優勢、開發適合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要求的新品種同樣迫切[8],因此,作為育種研究的基礎,種質資源的保存、研究及利用都是現代育種工作的一部分。利用相對傳統的形態學標記,結合有效的生物學統計方法能夠提供一條可行的研究道路,從而提高育種效率,為地方種質資源的保護等工作構建基礎、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成素云. 不結球白菜雄性不育新種質P70-203的研究及雜交種指紋圖譜鑒定[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9.
[2]孔秋生. 蘿卜種質資源多樣性和親緣關系的研究[D].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3.
[3]韓建明. 不結球白菜種質資源遺傳多樣性和遺傳模型分析及bcDREB2基因片段克隆[D]. 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07.
[4]孫 繼,葉利勇,陶月良.蕪菁種質資源形態性狀的多樣性分析[J]. 浙江農業科學,2007(3):248-251.
[5]曹壽椿,李式軍. 白菜地方品種的初步研究 Ⅲ. 主要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 南京農業大學學報,1981(1):40-48.
[6]于愛霞. 三色堇自交系遺傳多樣性評價及化學去雄的初步研究[D]. 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2.
[7]趙德新,孫治強,任子君,等. 茄子形態學性狀主成分分析及聚類分析[J].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09,43(4):393-397.
[8]王勝軍,陸作楣,萬建民. 采用表型和分子標記聚類研究雜交秈稻親本的遺傳多樣性[J]. 中國水稻科學,2006,20(5):475-4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