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黎杰等
摘要:以申綠3號黃瓜為試驗材料,研究了7種不同菌渣基質配方對日光溫室黃瓜生長發育和產量品質的影響。結果表明:菌渣雞糞(體積比3 ∶ 1)混合發酵料 ∶ 蛭石 ∶ 珍珠巖=4 ∶ 1 ∶ 1為最優配方,利用該配方栽培的溫室黃瓜株高、葉片數、葉長葉寬等生長發育指標最優,單株產量僅次于T2,較土壤對照(CK)、基質對照(T5)提高21.0%、299%,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質含量僅次于T8,比CK處理分別提高47.8%、58.6%,游離氨基酸含量最高,比CK提高40.4%。
關鍵詞:黃瓜;菌渣;復合基質;無土栽培
中圖分類號:S642.2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3-0109-03
種植業和養殖業是宿遷市農村經濟的兩大支柱產業,每年食用菌生產留下的菌渣接近40萬t,畜禽糞便約400 t,而且這一數字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合理有效利用菌渣及畜禽糞便等資源,不僅能延伸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還可以實現廢物再利用,變廢為寶,凈化生產環境,促進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基質栽培屬于無土栽培,是一種不采用土壤栽培而是用農業廢棄物、草炭、巖棉等有機基質及配套設施栽培日光溫室蔬菜的新技術。利用這一技術栽培設施蔬菜,不僅可以充分消化農業廢棄物資源,而且能徹底解決設施蔬菜的連作障礙,可謂一舉多得。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品種
申綠3號,水果型黃瓜。
1.2 日光溫室無土栽培槽及灌水系統建設
對現有日光溫室(長60 m、寬10 m)進行改造,先將日光溫室內土壤整平,北面留1 m作為生產走道、南面留50 cm,用廢舊紅磚堆砌成南北走向的無土栽培槽,槽長9 m、寬 48 cm (內徑)、高24 cm、槽距50 cm。槽底鋪1層厚 0.1 mm 的塑料薄膜,用磚壓緊邊緣,膜上鋪厚3 cm的細沙,沙上覆蓋舊編織袋,然后將發酵好的培養料施入槽中,培養料厚30 cm(與槽齊平)。
在溫室接近水源的一頭建造1個深1.2 m、長2 m、 寬 1 m 的蓄水池,用于整個溫室的灌水。溫室內主管道及栽培槽內的滴灌帶用塑料管,槽內設滴灌帶1根。
1.3 栽培原料處理
將生產后的金針菇廢菌包脫袋后,粉碎備用。將金針菇菌渣、雞糞按體積比3 ∶ 1進行混合,添加酵素菌2.5 kg/m3,加水拌勻,濕度控制在60%~65%。
1.4 建堆發酵
將充分混勻拌好的栽培原料堆積成條狀,高度為 1.5~2 m,寬度為1.5~3 m,長度視場地大小和發酵料多少而定。蓋上草簾或尼龍編織袋進行發酵。
堆后第2天溫度即可上升至70 ℃,應立即翻堆。從建堆到發酵結束需要20~30 d。料下20 cm處料溫超過60 ℃時,保持該溫度1 d即可進行翻堆,連翻3~5次,每次溫度達到60 ℃,保持24 h再翻堆。翻堆一般在下午進行,如果料堆表面干燥應當適當補足水分以利發酵。 2012年7月17日開始第1次翻堆,至8月10號結束發酵。
1.5 菌渣復合基質填槽
將發酵好的菌渣雞糞混合發酵料按不同配方混勻后填入栽培槽中。料厚20 cm。配方T1:菌渣雞糞(3 ∶ 1)混合發酵料;配方T2:菌渣雞糞(3 ∶ 1)混合發酵料 ∶ 蛭石 ∶ 珍珠巖=1 ∶ 1 ∶ 1;配方T3:菌渣雞糞(3 ∶ 1)混合發酵料 ∶ 蛭石 ∶ 珍珠巖= 2 ∶ 1 ∶ 1;配方T4:菌渣雞糞(3 ∶ 1)混合發酵料 ∶ 蛭石 ∶ 珍珠巖= 4 ∶ 1 ∶ 1;配方T5:草炭 ∶ 蛭石 ∶ 珍珠巖=1 ∶ 1 ∶ 1(基質對照);配方T6:菌渣雞糞(3 ∶ 1)混合發酵料 ∶ 爐渣 ∶ 珍珠巖=4 ∶ 1 ∶ 1;配方T7:菌渣雞糞(3 ∶ 1)混合發酵料 ∶ 草炭 ∶ 珍珠巖=4 ∶ 1 ∶ 1;配方T8:菌渣雞糞(3 ∶ 1)混合發酵料 ∶ 河沙 ∶ 珍珠巖=4 ∶ 1 ∶ 1。
試驗設土壤栽培作為對照(CK),株距40 cm,行距 50 cm,采用隨機區組排列,重復3次,每小區種植黃瓜40株。
1.6 栽培管理
試驗于2012年7—12月在宿遷市農業科學研究院6號日光溫室內進行。8月10日在日光溫室內進行穴盤育苗,9月6日將發酵料填槽、鋪平;設滴灌管、覆地膜后澆透水進行定植。無土栽培的黃瓜需要2~3 d澆1次水,每次5~10 min,每周澆施1 000倍液的大量元素水溶肥料1次。用尼龍繩進行吊蔓。肥水、通風管理及時到位,病蟲害預防為主,采用高效低毒的百菌清、代森錳鋅、阿維菌素等提早預防。10月11日開始采收,11月20日結束采摘。
1.7 試驗方法
黃瓜植株定植后10、20、30 d記錄不同處理的生長發育指標。隨機取樣10 株,測定株高、葉片數、葉長、葉寬植物學性狀;在果實成熟時,每采摘1次分別計產,各處理隨機抽取10個果實,測定單瓜重和品質指標。
可溶性蛋白質含量、游離氨基酸總量、維生素C、可溶性糖的測定分別采用考馬斯亮藍比色法、茚三酮溶液顯色法、二甲苯萃取比色法、苯酚法。以上測定方法均參考文獻[1]進行。
1.8 數據分析
利用Excel和Stst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采用新復極差法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配方處理對黃瓜生長發育的影響
不同配方基質處理對黃瓜生長的各個階段的影響作用不同。從表1可以看出,T7處理從株高、葉片數與其他各處理均達到了顯著水平,極顯著高于土壤對照、T1、T2、T3、T4、T5、T6處理;T8處理僅次于T7處理。基質對照處理T5在定植后10 d與T8、CK的差異不顯著,但在20 d后極顯著低于二者,到30 d后,株高和葉片數達到處理中的最低值。T1呈顯著下降趨勢,T2呈顯著上升趨勢,T6與CK處理差異不大。endprint
從表2可以看出,T7處理的葉長、葉寬與T1、T2、T3、T4、T5、T6處理相比差異極顯著,略高于T8、CK。T2、T3、T4呈上升趨勢,T3在20 d后僅次于CK處理。T1、T5處理成顯著下降趨勢。綜合分析,T7處理效果最佳,T8次之,其他處理低于CK處理。
2.3 不同配方基質處理對黃瓜產量的影響
不同基質處理對黃瓜產量的影響是不同的。從圖1可以看出,CK的單瓜重量最高,其余依次為T3、T1、T8、T5、T6、T7、T2、T4。單瓜重量不與產量成正比關系,圖1表明T2處理黃瓜的單株產量最高,分別比CK、T5高33.6%、43.4%;T7次之,分別比CK、T5高21%、29.9%;隨后依次是CK、T3、T5、T6、T8、T1、T4。申綠3號為水果型黃瓜,單瓜重量高的商品性不一定好,因此,T7處理不管從瓜重還是產量上都是較優的。而T2處理前期長勢差、采摘期晚,盛果期比其他處理推遲,從生產需要來講,T7是最佳處理。
2.4 不同配方基質處理對黃瓜品質的影響
不同基質處理對黃瓜產量的影響是不同的。結合圖2、圖3可知,T8的可溶性糖含量為 3.67%、蛋白質含量為 2.53 mg/g,維生素C含量最高,為 254.9 mg/kg;T7次之,可溶性糖含量為2.35%、蛋白質含量為 3.60 mg/g,分別較對照提高47.8%、58.6%;T7的游離氨基酸含量最高,為 485.7 mg/kg;T1處理可溶性糖含量、氨基酸含量、維生素C含量最低,CK處理蛋白質含量最低。從圖3可以看出,維生素C含量各處理差值不大。
3 小結與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利用菌渣雞糞(體積比3 ∶ 1)混合發酵料 ∶ 草炭 ∶ 珍珠巖 = 4 ∶ 1 ∶ 1的復合基質配方, 生產的日光
溫室黃瓜的生長發育指標和產量品質遠遠超過了土壤栽培和基質對照栽培。
基質栽培的配方是決定栽培成敗的關鍵。近年來,對黃瓜基質栽培的研究較多,基質選擇多種多樣,一般應因地制宜,選擇資源豐富、價格便宜且能夠滿足作物生長需要的原料。如羅志楨試驗棉籽殼、玉米秸粉、爐灰渣體積比為 2 ∶ 5 ∶ 3 的配比最有利于黃瓜產量和品質的提升[2];蘆波等以稻殼、草炭和爐渣體積比為5 ∶ 7 ∶ 2為種植黃瓜的最佳基質配方[3];汪勝軍等研究結果表明,草炭土、蛭石和爐渣體積比為2 ∶ 2 ∶ 1的配比為最佳配方[4];張志忠等試驗結果認為,平菇菇渣可使水果黃瓜正常生長[5];蘭紅宇篩選出最適合黃瓜生長的陶粒、珍珠巖、沙子體積比為 2 ∶ 1 ∶ 1 和3 ∶ 1 ∶ 1的混合基質配方[6]等等。
本試驗從生產地周邊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利用當地大量的農業廢棄物資源,首次將菌渣和畜禽糞便的混合發酵料與草炭、珍珠巖等復合基質用于栽培黃瓜,效果甚佳。利用食用菌生產廢料和畜禽糞便等生產的復合基質栽培取代了傳統土壤栽培,最徹底、最快速地解決了土壤連作障礙,實現了農業生產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應用前景廣闊,值得大面積推廣。
參考文獻:
[1]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和技術[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7-249.
[2]羅志楨. 有機基質栽培對大棚黃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 土壤肥料,2005(6):54-55.
[3]蘆 波,潘 凱,楊 麗,等. 黃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基質配方篩選[J]. 農業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07(5):34-35.
[4]汪勝軍,吳亞平,龐建新. 不同基質配方對設施栽培黃瓜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 山東農業科學,2010(6):50-52.
[5]張志忠,鐘建明,馬瓊媛,等. 平菇混合基質對水果黃瓜生長的影響研究[J]. 北方園藝,2011(5):33-35.
[6]蘭紅宇. 不同基質材料配比和氮濃度對無土栽培黃瓜生理指標的影響[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11(8):51-53.endprint
從表2可以看出,T7處理的葉長、葉寬與T1、T2、T3、T4、T5、T6處理相比差異極顯著,略高于T8、CK。T2、T3、T4呈上升趨勢,T3在20 d后僅次于CK處理。T1、T5處理成顯著下降趨勢。綜合分析,T7處理效果最佳,T8次之,其他處理低于CK處理。
2.3 不同配方基質處理對黃瓜產量的影響
不同基質處理對黃瓜產量的影響是不同的。從圖1可以看出,CK的單瓜重量最高,其余依次為T3、T1、T8、T5、T6、T7、T2、T4。單瓜重量不與產量成正比關系,圖1表明T2處理黃瓜的單株產量最高,分別比CK、T5高33.6%、43.4%;T7次之,分別比CK、T5高21%、29.9%;隨后依次是CK、T3、T5、T6、T8、T1、T4。申綠3號為水果型黃瓜,單瓜重量高的商品性不一定好,因此,T7處理不管從瓜重還是產量上都是較優的。而T2處理前期長勢差、采摘期晚,盛果期比其他處理推遲,從生產需要來講,T7是最佳處理。
2.4 不同配方基質處理對黃瓜品質的影響
不同基質處理對黃瓜產量的影響是不同的。結合圖2、圖3可知,T8的可溶性糖含量為 3.67%、蛋白質含量為 2.53 mg/g,維生素C含量最高,為 254.9 mg/kg;T7次之,可溶性糖含量為2.35%、蛋白質含量為 3.60 mg/g,分別較對照提高47.8%、58.6%;T7的游離氨基酸含量最高,為 485.7 mg/kg;T1處理可溶性糖含量、氨基酸含量、維生素C含量最低,CK處理蛋白質含量最低。從圖3可以看出,維生素C含量各處理差值不大。
3 小結與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利用菌渣雞糞(體積比3 ∶ 1)混合發酵料 ∶ 草炭 ∶ 珍珠巖 = 4 ∶ 1 ∶ 1的復合基質配方, 生產的日光
溫室黃瓜的生長發育指標和產量品質遠遠超過了土壤栽培和基質對照栽培。
基質栽培的配方是決定栽培成敗的關鍵。近年來,對黃瓜基質栽培的研究較多,基質選擇多種多樣,一般應因地制宜,選擇資源豐富、價格便宜且能夠滿足作物生長需要的原料。如羅志楨試驗棉籽殼、玉米秸粉、爐灰渣體積比為 2 ∶ 5 ∶ 3 的配比最有利于黃瓜產量和品質的提升[2];蘆波等以稻殼、草炭和爐渣體積比為5 ∶ 7 ∶ 2為種植黃瓜的最佳基質配方[3];汪勝軍等研究結果表明,草炭土、蛭石和爐渣體積比為2 ∶ 2 ∶ 1的配比為最佳配方[4];張志忠等試驗結果認為,平菇菇渣可使水果黃瓜正常生長[5];蘭紅宇篩選出最適合黃瓜生長的陶粒、珍珠巖、沙子體積比為 2 ∶ 1 ∶ 1 和3 ∶ 1 ∶ 1的混合基質配方[6]等等。
本試驗從生產地周邊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利用當地大量的農業廢棄物資源,首次將菌渣和畜禽糞便的混合發酵料與草炭、珍珠巖等復合基質用于栽培黃瓜,效果甚佳。利用食用菌生產廢料和畜禽糞便等生產的復合基質栽培取代了傳統土壤栽培,最徹底、最快速地解決了土壤連作障礙,實現了農業生產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應用前景廣闊,值得大面積推廣。
參考文獻:
[1]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和技術[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7-249.
[2]羅志楨. 有機基質栽培對大棚黃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 土壤肥料,2005(6):54-55.
[3]蘆 波,潘 凱,楊 麗,等. 黃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基質配方篩選[J]. 農業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07(5):34-35.
[4]汪勝軍,吳亞平,龐建新. 不同基質配方對設施栽培黃瓜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 山東農業科學,2010(6):50-52.
[5]張志忠,鐘建明,馬瓊媛,等. 平菇混合基質對水果黃瓜生長的影響研究[J]. 北方園藝,2011(5):33-35.
[6]蘭紅宇. 不同基質材料配比和氮濃度對無土栽培黃瓜生理指標的影響[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11(8):51-53.endprint
從表2可以看出,T7處理的葉長、葉寬與T1、T2、T3、T4、T5、T6處理相比差異極顯著,略高于T8、CK。T2、T3、T4呈上升趨勢,T3在20 d后僅次于CK處理。T1、T5處理成顯著下降趨勢。綜合分析,T7處理效果最佳,T8次之,其他處理低于CK處理。
2.3 不同配方基質處理對黃瓜產量的影響
不同基質處理對黃瓜產量的影響是不同的。從圖1可以看出,CK的單瓜重量最高,其余依次為T3、T1、T8、T5、T6、T7、T2、T4。單瓜重量不與產量成正比關系,圖1表明T2處理黃瓜的單株產量最高,分別比CK、T5高33.6%、43.4%;T7次之,分別比CK、T5高21%、29.9%;隨后依次是CK、T3、T5、T6、T8、T1、T4。申綠3號為水果型黃瓜,單瓜重量高的商品性不一定好,因此,T7處理不管從瓜重還是產量上都是較優的。而T2處理前期長勢差、采摘期晚,盛果期比其他處理推遲,從生產需要來講,T7是最佳處理。
2.4 不同配方基質處理對黃瓜品質的影響
不同基質處理對黃瓜產量的影響是不同的。結合圖2、圖3可知,T8的可溶性糖含量為 3.67%、蛋白質含量為 2.53 mg/g,維生素C含量最高,為 254.9 mg/kg;T7次之,可溶性糖含量為2.35%、蛋白質含量為 3.60 mg/g,分別較對照提高47.8%、58.6%;T7的游離氨基酸含量最高,為 485.7 mg/kg;T1處理可溶性糖含量、氨基酸含量、維生素C含量最低,CK處理蛋白質含量最低。從圖3可以看出,維生素C含量各處理差值不大。
3 小結與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利用菌渣雞糞(體積比3 ∶ 1)混合發酵料 ∶ 草炭 ∶ 珍珠巖 = 4 ∶ 1 ∶ 1的復合基質配方, 生產的日光
溫室黃瓜的生長發育指標和產量品質遠遠超過了土壤栽培和基質對照栽培。
基質栽培的配方是決定栽培成敗的關鍵。近年來,對黃瓜基質栽培的研究較多,基質選擇多種多樣,一般應因地制宜,選擇資源豐富、價格便宜且能夠滿足作物生長需要的原料。如羅志楨試驗棉籽殼、玉米秸粉、爐灰渣體積比為 2 ∶ 5 ∶ 3 的配比最有利于黃瓜產量和品質的提升[2];蘆波等以稻殼、草炭和爐渣體積比為5 ∶ 7 ∶ 2為種植黃瓜的最佳基質配方[3];汪勝軍等研究結果表明,草炭土、蛭石和爐渣體積比為2 ∶ 2 ∶ 1的配比為最佳配方[4];張志忠等試驗結果認為,平菇菇渣可使水果黃瓜正常生長[5];蘭紅宇篩選出最適合黃瓜生長的陶粒、珍珠巖、沙子體積比為 2 ∶ 1 ∶ 1 和3 ∶ 1 ∶ 1的混合基質配方[6]等等。
本試驗從生產地周邊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利用當地大量的農業廢棄物資源,首次將菌渣和畜禽糞便的混合發酵料與草炭、珍珠巖等復合基質用于栽培黃瓜,效果甚佳。利用食用菌生產廢料和畜禽糞便等生產的復合基質栽培取代了傳統土壤栽培,最徹底、最快速地解決了土壤連作障礙,實現了農業生產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應用前景廣闊,值得大面積推廣。
參考文獻:
[1]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原理和技術[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67-249.
[2]羅志楨. 有機基質栽培對大棚黃瓜產量和品質的影響[J]. 土壤肥料,2005(6):54-55.
[3]蘆 波,潘 凱,楊 麗,等. 黃瓜有機生態型無土栽培基質配方篩選[J]. 農業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07(5):34-35.
[4]汪勝軍,吳亞平,龐建新. 不同基質配方對設施栽培黃瓜生長和產量的影響[J]. 山東農業科學,2010(6):50-52.
[5]張志忠,鐘建明,馬瓊媛,等. 平菇混合基質對水果黃瓜生長的影響研究[J]. 北方園藝,2011(5):33-35.
[6]蘭紅宇. 不同基質材料配比和氮濃度對無土栽培黃瓜生理指標的影響[J]. 黑龍江農業科學,2011(8):51-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