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可群 李相興
摘要:以齊墩果酸為對照品,用超聲輔助提取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了地桃花根皮及葉的總三萜含量,結果表明:地桃花根皮、葉中總三萜的相對百分含量分別為3.682%、9.297%,精密度試驗RSD分別為1.79%、2.08%;齊墩果酸對照品在0~100 μg/mL范圍有良好的線性關系,回歸方程為y=0.011 3x-0.017 7,相關系數r2=0.999 1。該方法操作簡便、結果可靠,能為地桃花藥用價值的開發及擴大資源利用提供科學的依據。
關鍵詞:地桃花;總三萜;含量;測定
中圖分類號: R28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14)03-0258-02
地桃花(Urena lobata L.)是錦葵科梵天花屬多年生亞灌木狀草本植物,別稱肖梵天花、野桃花、野棉花、土黃芪、大迷馬樁棵等[1-4],分布于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區[4]。地桃花根或全株均可入藥,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濕、益氣補虛、活血消腫的功效,主治感冒、風濕痹痛、腎炎水腫、帶下、淋病、瘧疾、痢疾、乳腺炎、外傷出血等,是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習用草藥[1-5]。目前的研究表明:地桃花的化學成分主要為氨基酸和蛋白質、糖類、黃酮類、甾醇、鞣質、酚類、有機酸、皂苷等[4-7]。陳勇等的研究表明地桃花水提液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肺炎鏈球菌、銅綠假單胞菌和普通變形桿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8]。國內外還未見有關地桃花總三萜測定的研究報道,本試驗對地桃花根皮及葉的總三萜含量進行研究,以便為該民族藥的進一步開發和擴大資源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材料 地桃花樣品,采自云南省云龍縣,標本保存于貴州民族大學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藥學教研室。
1.1.2 儀器 756PC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舜宇恒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METTLERAE240電子分析天平(上海天平儀器廠),BGZ-30電熱鼓風干燥箱(上海博迅實業有限公司醫療設備廠),SG3200HE超聲清洗儀(上海冠特超聲儀器有限公司),數顯恒溫水浴鍋(常州博遠試驗分析儀器有限公司)。
1.1.3 試劑 無水乙醇、冰醋酸、高氯酸、香草醛均為分析純,齊墩果酸對照品購自貴州迪大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純度≥98%,批號:84650-60-2)。
1.2 試驗方法
1.2.1 地桃花總三萜的提取方法 將曬干的地桃花根皮及葉在電熱鼓風干燥箱中于(60±1) ℃烘干5 h,分別精確稱取干燥、粉碎(過40目篩)的地桃花根皮、葉粉末各2.000 g,按 1 g ∶ 20 mL 的固液比用無水乙醇浸泡、超聲提取2次。提取條件:時間60 min,超聲頻率40 kHz,功率150 W。提取結束后,合并提取液,過濾,冷卻,用無水乙醇定容至100 mL,搖勻備用[9-11]。
1.2.2 標準溶液的制備及測定波長的選擇[12-13] (1)標準溶液的制備。精確稱取65 ℃干燥至恒重的齊墩果酸 20.00 mg,置100 mL容量瓶中,加無水乙醇適量使其溶解以無水乙醇定容、搖勻,每1 mL溶液含齊墩果酸200 μg。(2)測定波長的選擇。分別精確吸取齊墩果酸標準溶液(200 μg/mL)、地桃花根皮、葉提取液各1.00 mL,分別置于3支10 mL比色管中,于85 ℃揮發干溶劑,冷卻,分別精確加入5%香草醛-冰醋酸0.500 mL,再分別加入高氯酸1.00 mL,搖勻,于70 ℃水浴中反應20 min,取出,在冰水浴中冷卻,用冰醋酸稀釋至刻度,搖勻,靜置5 min。以試劑空白建立基線,在400~700 nm波長范圍進行波長掃描,得到齊墩果酸和地桃花根皮、葉提取液顯色后的吸收光譜,以確定最大吸收波長。
1.2.3 齊墩果酸標準曲線的繪制 精確吸取質量濃度 200 μg/mL 的齊墩果酸標準溶液0、1.00、2.00、3.00、4.00、5.00 mL 分別置于6支10 mL比色管中,測定波長的選擇操作同“1.2.2”節,以試劑空白為參比,于540 nm波長下測定吸光度D540 nm,以吸光度為縱坐標、顯色液中齊墩果酸的質量濃度C(μg/mL) 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12-13]。
1.2.4 樣品測定 精確量取“1.2.1”節操作后所得地桃花根皮、葉乙醇提取液各1.00 mL,分別置于10 mL比色管中,測定波長的選擇操作同“1.2.2”節,于540 nm波長下測得地桃花根皮、葉提取液的吸光度D540 nm,代入回歸方程得地桃花根皮、葉的總三萜類化合物以齊墩果酸計算的質量濃度C(μg/mL),換算為干燥藥材中總三萜酸的含量[12-13]。
1.2.5 重復性試驗 精確稱取地桃花根皮、葉樣品各5份,按含量測定方法進行測定,計算平均含量及RSD值。
1.2.6 加標回收試驗 精確量取地桃花根皮乙醇提取液 1.00 mL 5份,再分別精確加入齊墩果酸標準溶液(濃度為 200 μg/mL)1.00mL,按樣品含量測定方法進行測定,計算加標回收率及RSD值。
2 結果與分析
2.1 測定波長的選擇
由“1.2.2”節的試驗結果可知齊墩果酸、地桃花根皮、葉提取液顯色后在540 nm處均有最大吸收,故以540 nm作為總三萜的測定波長。
2.2 標準曲線
于540 nm波長下測定齊墩果酸標準溶液系列的吸光度D540 nm,以吸光度為縱坐標、顯色液中齊墩果酸的質量濃度C(μg/mL) 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圖1),經回歸處理得方程:y=0.011 3x-0.017 7,相關系數:r2=0.999 1,齊墩果酸濃度在0~100 g/mL范圍內吸光度與質量濃度線性關系良好。endprint
2.3 樣品總三萜含量的測定
由表1可知,地桃花根皮、葉樣品中總三萜的平均含量分別為3.682%、9.297%,重復性試驗RSD分別為1.79%和208%,精密度高。
2.4 加標回收率
由表2可知,加標回收率在96.29%~98.39%,RSD為0.880%,說明本試驗所采用的方法適用于地桃花樣品中總三萜含量的測定。
3 結論
地桃花是我國西南地區白族、納西族、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民間草藥,目前其資源還未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本試驗首次對地桃花根皮、葉的總三萜含量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地桃花干燥根皮、葉總三萜含量分別為3.682%、9.297%,為該民族藥的藥用價值開發及擴大資源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云南省衛生廳. 云南中草藥[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1:700-701.
[2]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大理中藥資源志[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222.
[3]劉 毅,陳羲之. 云南常用中草藥單驗方薈萃[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87.
[4]左經會. 六盤水藥用植物[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138-139.
[5]云南藥物研究所. 云南天然藥物圖鑒[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162.
[6]賈 陸,畢躍峰,敬林林,等. 地桃花化學成分研究[J]. 中國藥學雜志,2010,45(14):1054-1056.
[7]謝 臻,陳 勇,唐春麗,等. 地桃花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 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14(1):70-71.
[8]陳 勇,謝 臻,韋 韜,等. 地桃花水提物的體外抗菌試驗研究[J]. 亞太傳統醫藥,2011,7(10):29-30.
[9]劉玉明,柴逸峰,婁子洋,等. 分光光度法測定藍桉果實總三萜酸[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5,25(1):4-6.
[10]袁 媛,楊 毅,開桂青,等. 靈芝三萜提取工藝研究[J]. 安徽化工,2007,33(4):27-29.
[11]張雁冰,王克讓,劉宏民. 馬桑葉中總三萜酸的含量測定[J]. 時珍國醫國藥,2006,17(4):529-530.
[12]蔡亞玲,阮金蘭,蘇 群,等. 紫背鼠尾草中總三萜酸的含量測定[J]. 中藥材,2008,31(5):692-693.
[13]易中宏,鄭一敏,胥秀英,等. 分光光度法測定茯苓中總三萜類成分的含量[J]. 時珍國醫國藥,2005,16(9):847-848.endprint
2.3 樣品總三萜含量的測定
由表1可知,地桃花根皮、葉樣品中總三萜的平均含量分別為3.682%、9.297%,重復性試驗RSD分別為1.79%和208%,精密度高。
2.4 加標回收率
由表2可知,加標回收率在96.29%~98.39%,RSD為0.880%,說明本試驗所采用的方法適用于地桃花樣品中總三萜含量的測定。
3 結論
地桃花是我國西南地區白族、納西族、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民間草藥,目前其資源還未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本試驗首次對地桃花根皮、葉的總三萜含量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地桃花干燥根皮、葉總三萜含量分別為3.682%、9.297%,為該民族藥的藥用價值開發及擴大資源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云南省衛生廳. 云南中草藥[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1:700-701.
[2]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大理中藥資源志[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222.
[3]劉 毅,陳羲之. 云南常用中草藥單驗方薈萃[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87.
[4]左經會. 六盤水藥用植物[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138-139.
[5]云南藥物研究所. 云南天然藥物圖鑒[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162.
[6]賈 陸,畢躍峰,敬林林,等. 地桃花化學成分研究[J]. 中國藥學雜志,2010,45(14):1054-1056.
[7]謝 臻,陳 勇,唐春麗,等. 地桃花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 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14(1):70-71.
[8]陳 勇,謝 臻,韋 韜,等. 地桃花水提物的體外抗菌試驗研究[J]. 亞太傳統醫藥,2011,7(10):29-30.
[9]劉玉明,柴逸峰,婁子洋,等. 分光光度法測定藍桉果實總三萜酸[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5,25(1):4-6.
[10]袁 媛,楊 毅,開桂青,等. 靈芝三萜提取工藝研究[J]. 安徽化工,2007,33(4):27-29.
[11]張雁冰,王克讓,劉宏民. 馬桑葉中總三萜酸的含量測定[J]. 時珍國醫國藥,2006,17(4):529-530.
[12]蔡亞玲,阮金蘭,蘇 群,等. 紫背鼠尾草中總三萜酸的含量測定[J]. 中藥材,2008,31(5):692-693.
[13]易中宏,鄭一敏,胥秀英,等. 分光光度法測定茯苓中總三萜類成分的含量[J]. 時珍國醫國藥,2005,16(9):847-848.endprint
2.3 樣品總三萜含量的測定
由表1可知,地桃花根皮、葉樣品中總三萜的平均含量分別為3.682%、9.297%,重復性試驗RSD分別為1.79%和208%,精密度高。
2.4 加標回收率
由表2可知,加標回收率在96.29%~98.39%,RSD為0.880%,說明本試驗所采用的方法適用于地桃花樣品中總三萜含量的測定。
3 結論
地桃花是我國西南地區白族、納西族、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民間草藥,目前其資源還未得到有效的開發利用。本試驗首次對地桃花根皮、葉的總三萜含量進行研究,結果表明地桃花干燥根皮、葉總三萜含量分別為3.682%、9.297%,為該民族藥的藥用價值開發及擴大資源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云南省衛生廳. 云南中草藥[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1:700-701.
[2]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大理中藥資源志[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222.
[3]劉 毅,陳羲之. 云南常用中草藥單驗方薈萃[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87.
[4]左經會. 六盤水藥用植物[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3:138-139.
[5]云南藥物研究所. 云南天然藥物圖鑒[M].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162.
[6]賈 陸,畢躍峰,敬林林,等. 地桃花化學成分研究[J]. 中國藥學雜志,2010,45(14):1054-1056.
[7]謝 臻,陳 勇,唐春麗,等. 地桃花化學成分研究進展[J]. 廣西中醫學院學報,2011,14(1):70-71.
[8]陳 勇,謝 臻,韋 韜,等. 地桃花水提物的體外抗菌試驗研究[J]. 亞太傳統醫藥,2011,7(10):29-30.
[9]劉玉明,柴逸峰,婁子洋,等. 分光光度法測定藍桉果實總三萜酸[J]. 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5,25(1):4-6.
[10]袁 媛,楊 毅,開桂青,等. 靈芝三萜提取工藝研究[J]. 安徽化工,2007,33(4):27-29.
[11]張雁冰,王克讓,劉宏民. 馬桑葉中總三萜酸的含量測定[J]. 時珍國醫國藥,2006,17(4):529-530.
[12]蔡亞玲,阮金蘭,蘇 群,等. 紫背鼠尾草中總三萜酸的含量測定[J]. 中藥材,2008,31(5):692-693.
[13]易中宏,鄭一敏,胥秀英,等. 分光光度法測定茯苓中總三萜類成分的含量[J]. 時珍國醫國藥,2005,16(9):847-84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