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渣學妹:真是太討厭了,連著兩年占名額不說,還是最靠前的位置,你讓今年的文科榜眼怎么哭、去哪兒哭、哭多久?請接受膜拜。
文科榜眼回復學渣學妹:是啊,人家本該是狀元的啊!
過來人:姑娘你可別明年又回來搞哭一個榜眼。這種狗血情節誰經歷了誰知道:和陰差陽錯的A男神在一起之后還是念念不忘那位本命B,千辛萬苦和B在一起之后又覺得還是A好……
我是狀元:想起個歷史性難題,假如老天開眼給了二選一,高考666分和人民幣666萬,你會選擇哪個?想必大家都是注重內涵、不被世俗所擾的人,肯定都會選666萬吧?
我是老板回復我是狀元:666分不一定能有666萬,但是有666萬可以整個666分,你懂的。
我是財迷回復我是狀元:必須666萬,然后找一堆666分的給我打工。
學霸回復我是狀元:呵呵,我曾經有過666分,所以只能選666萬了。
我是狀元:看來小伙伴們都是有著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的人,遇見你們真是三生有幸。
打醬油者:幸虧高考是全國同步進行,要是分開考,妹子來個全國巡回考試,不知道多少個省的文科榜眼得哭暈在廁所……
我不相信:每次高考成績出爐后,大量關于各地狀元的報道,主要內容就是:“復習從來不熬夜,每天十點就睡了,興趣愛好特別廣,從來努力不學習,考試前還出門玩,平時睡到自然醒,師生關系特別好,打游戲比誰都牛。”我特么真不信……
德律信_:遼寧狀元復讀仍是狀元。褒與貶、贊與彈集于一身,引發諸多思考。劉丁寧有追逐夢想的力量,亦有淺嘗輒止的脆弱;有誓不罷休的霸氣,也缺乏妥協的韌性和挫折的歷練。青春無敵,但歲月有悔,生活是更大的戰場。劉丁寧身上,優缺點同樣明顯:她是一個人,不是神。
肖雅欣(某文科狀元):今年高考的成績是620分,我真的要準備復讀了。其實學霸非清華北大不上很正常,姐當年有個學霸同學因為沒上北大,二話不說就把扔掉的書都撿回來了。
王陽(某大學學生):劉丁寧棄港大上北大,終究只是難以復制的個體選擇。而在這奢侈選擇下,她也將承受沉重代價。對劉丁寧的選擇,很多人表示很費解。但若細讀新聞,不難發現個中因由:首先,港大文學研究的主攻方向為西方文藝理論,與她本人熱愛的古典文學方向相去甚遠;其次,其家境承受不起香港的消費水平;再者,港大的學習主要依靠自主,且多為網上進行,她視力不好難以適應。這些,都不是一句“港大很牛”的宏大結論能掩蓋的。
嚴鋒(某大學教授):我與劉丁寧有相似經歷。同樣參加過兩次高考。我對于復讀的回憶并不愉快:不建議仿效,復讀其實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非常無聊。高考這么殘酷的事,一之為甚,豈可再乎!考狀元不是錯,錯的是社會盲目崇拜考試和考試的優勝者。這種崇拜對狀元們本人殺傷更大,媒體和周圍捧得太高,落到現實環境中就會摔得很疼。人生很長,比考試更重要的東西太多。
我不想說:拋去“高四”的艱難不論,在進入北大后,是否就一定能走上幸福學術路呢?總的來說,不僅對于劉丁寧一人,對所有處在這種選拔機制下的學子來說,都是“北大此去無多路”,況且還“行路難,行路難”。而路的盡頭是什么,或許對高考前的學子來說,盡頭僅僅是個平面,而平面之后是什么,沒人想過早地回答他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