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凌
五月,去洛寧小界鄉。市內的槐花已謝,但他們說——來看槐花!
去了才知道,洛寧北邊的小界,時光過得有點慢,那兒正是人間四月天,桐花一樹紫,槐花滿山白。經行處,正在修路,車在土路上顛簸,漾起撲撲的塵。看看路兩邊,皆是干巴巴的黃土崖。
在路上,還停下來,看了一地煙草,煙葉在當地廣泛種植,是當地人生財的門路之一。也養一種羊,湖羊。當地人說,湖羊是圈養的,不會漫山跑著吃草,能保護生態,而且肉可以吃,羊毛可以賣錢。一個不大的羊圈里,一些工人在剪羊毛。剪了好過夏,涼快,工人們說。
除了種煙,養羊,他們還在丘陵上種蕃薯,種早熟優質蘋果,這里出產的高酸型蘋果,多用來加工蘋果汁——這看似干巴貧瘠的土地,竟是“肥沃”的,“甜”的!
最甜的,還是那一架山。它有一個古意盎然的名字:嶕峣山。我們去看的槐花,就在這座山上。它是這樣的一座山,海拔只有千米,不高,卻靈,據說山上有玉泉寺、龍王廟、“龍井”。井底的泉眼與東海相連,井水映射天下太平。有民謠曰:“井水離地一丈,天下歌舞升平;井水離地二丈,天下擾亂紛爭;井水離地三丈,天下地裂山崩。”相傳廣成子曾在此練丹,軒轅黃帝來此,問道于他,他就升仙了,留下一處腳印。
所以這些傳說,賦予嶕峣山神奇的美。在上山的路上,見槐花林里有一個小小的土龕,一個香爐,靜靜地立著。焚香者不在,爐灰上零落著幾朵槐花,更讓人覺得,這座山,是天地人的接合處。
亦是槐花的海。槐花正進入盛花期,一棵棵樹上,垂下串串雪白的鈴鐺,漫山翻滾著濃郁的甜香。香氣釀造的風,在樹與樹間流淌。山林是安靜的,成群的蜜蜂“嚶嚶嗡嗡”,各色鳥兒,在林子里穿梭。在這個花之海,蜜蜂與小鳥的世界里,我們,只是一群冒然的闖入者。
這些槐樹,并不是野生的,是特意種下的。據說山里蘊藏著豐富的金、銀,鉛、鐵、石英等礦藏,為保護山系,他們在山上設了林場,遍植槐樹,一口氣種了七萬畝,把嶕峣山裝扮成一座“槐山”。
槐花還養活了一大群養蜂人,每到開花時節,山下就會跑來一個個養蜂人。他們拉來無數只蜂箱,把蜂箱在山腳下一字兒擺開,拉開箱蓋,成群的蜜蜂就歡呼著,“呼啦”一下飛出來,熱情洋溢地奔向無數只白花朵。頃刻間,滿山都是采蜜者。養蜂人只需坐在山腳下喝茶聊天看山,就有甜甜的蜜吃,這是世界上最甜蜜的事業,逐花而走;也是最辛苦的行當,居無定所。他們在此收獲的蜜,是純正的槐花蜜,是嶕峣山溢出的汁液。
在山下,我見到一個養蜂人,他的臉是黑紅的太陽色,眼角有密密的紋路。他的家,就在嶕峣山下,是當地人。他說,槐花開時,是他最快樂的節日,因為這時候,他就在自已的家鄉放蜂,每天都能和家人團聚。收入,當然是很不錯的。除了養蜂,他家還有幾畝地,一半種煙葉,一半種糧,小日子過得緊緊實實。很滿足了,他說。
一樹樹槐樹,既釀造了甜蜜的事業,也保護了礦源和青山。小界人是有環保意識的,就像他們養羊,只養適宜圈養的湖羊,在創收的同時,也不忘保護山上的綠色。也像他們種蘋果樹,既種下一片林,又收獲脆甜的果實,和酸甜可口的果汁。
所以,小界的天空是藍的,云是白的,山是綠的。當我們在綠色的山間穿行,站在瓦山水庫邊時,所有人都驚呆了。這里離市區只有幾十公里,卻有著高原般的純凈,油畫般的濃彩,碧綠的群山環抱著一個明鏡般的湖,湖里倒映著藍天,游弋著白云朵,閃著鉆石樣的陽光。也許,小界是用它的空靈澄澈來暗示我們,有時候,生活的甜蜜,并不都要以犧牲藍天白云為交換,甜蜜的代價,可以是滿山綠樹,遍野花開,抑或是,一樹樹紅艷艷的果子……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