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少明
(黃岡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湖北黃岡438000)
應激性消化道出血即急性糜爛性胃炎,具有高發性,嚴重的會有生命危險。腦梗死、腦出血等腦血管疾病與重癥顱腦外傷均為應激性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應激原,臨床統計發現,腦出血患者發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幾率高達16.0%-40.0%[1],具有一定的致殘率與死亡率,從原發病治療、休克防治、內臟并發癥防控等方面做好應激性潰瘍預防十分重要[2]。本文選取90例應激性上消化道出血高發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著重分析探討了奧美拉唑防控應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具體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應激性消化道出血高發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齡為42-75歲,平均年齡為(56.8±4.5)歲,重癥顱腦損傷患者42例,腦梗死28例,腦出血20例,排除既往有上消化道潰瘍史、肝病史及治療前出現應激性潰瘍的患者等。按照患者治療方法將其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住院后均給予常規脫水、降壓等支持治療,針對外傷患者行外科手術治療;昏迷患者留置飼管(鼻飼牛奶等留置食物),鼻飼過程中注意防止食物反流性吸入肺部。研究組患者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行奧美拉唑,劑量為40mg/次,每日12小時持續給藥,用藥4-5天后改為上午8點靜脈給藥,劑量為40mg,晚8點鼻飼或口服奧美拉唑膠囊,劑量為20mg,用藥4天左右后將劑量調整為20mg,僅鼻飼給藥,用藥一周待患者病情穩定后停止藥物治療。對照組患者行法莫替丁治療,取法莫替丁20m靜脈滴注給藥,持續1周后改為口服或鼻飼法莫替丁膠囊治療,劑量為20mg/次,用藥一周。
1.3 療效評價標準 患者住院治療的2周內如發生以下任何一項,便可診斷為應激性上消化道出血[3]:胃管引流咖啡樣液體或血性胃液,胃液隱血試驗結果為陽性;胃鏡檢查發現胃黏膜糜爛并伴有彌漫性充血;柏油樣大便,大便隱血且呈陽性。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4.0數據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記作(均值±標準差)形式,行t檢驗,計數資料記作百分數形式,行X2檢驗,用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研究組45例患者經過藥物防控后有42例未發生應激性消化道出血,有效率為93.3%,對照組有34例未發生應激性消化道出血,有效率為75.6%,研究組防控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出血情況比較 研究組3例出血患者中有2例因藥物治療中斷發生輕度出血,另1例患者合并發生多臟器衰竭死亡。對照組11例出血患者中死亡4例,死亡率達8.9%。對照組患者出血死亡率明顯高于研究組(P<0.05)。
應激性消化道出血是機體在各種危重疾病、各種嚴重創傷影響下發生的急性消化道潰瘍或糜爛癥狀,嚴重的會引發消化道出血、穿孔,發生生命危險。通常情況下,發病后或術后6天內是應激性上消化道潰瘍出血的高發期,其發生機制較為復雜,因危險性較高,臨床上多針對應激性消化道出血疾病進行提前預防。本文研究發現,奧美拉唑在預防應激性消化道出血方面具有十分顯著的臨床療效,將奧美拉唑應用于應激性消化道出血臨床防控中可以大大降低出血率,臨床效果明顯優于法莫替丁等常規藥物臨床療效。
奧美拉唑可以強力抑制基礎胃酸的分泌,還可間接促使胃竇部G細胞釋放大量胃泌素,提升血清中的胃泌素,增加胃部黏膜內供血量,增加胃腸細胞營養供給,提升胃部細胞膜的穩定性,切實起到保護胃黏膜的屏障性功效;此外,奧美拉唑還可抑制幽門螺旋桿菌,幫助胃、十二指腸病變黏膜組織止血、修復、愈合,從而起到治療應激性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法莫替丁作為一種可逆的競爭性組胺H2受體阻滯藥物,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抑制胃酸分泌,但是該抑制活動不徹底,尤其不能抑制餐后及五肽胃泌素刺激的胃酸分泌,其臨床效果有限。本次研究結果與文獻報道結果相近[4],提示奧美拉唑藥物可于應激性消化道出血臨床防控中推廣應用。
[1]馬馳騁,李振作.奧美拉唑與法莫替丁預防應激性上消化道潰瘍出血的療效比較[J].藥學與臨床研究,2008,22(05):380-382.
[2]鄧世滿.奧美拉唑治療應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3,26(02):122-123.
[3]梁保坤.奧美拉唑治療應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療效分析[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3,28(14):122-122.
[4]王桂良,文萍,文劍波,徐林芳,龔敏,韓明,李興.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及奧美拉唑治療急性腦出血并發應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成本-效果分析[J].中國藥房,2010,15(10):87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