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梅
(哈爾濱商業大學MBA教育中心)
作為連鎖零售企業,在追求急速擴張的過程中,會嚴重暴露管理方法滯后、管理制度鏈條缺失,管理方式粗放的問題,缺少獨特的、整套的、成熟的管理規范的同時,企業的弱點總被反復復制和放大,最終導致“其興也勃焉,其亡也突焉”的曇花一獻的局面。
所以如何制定出一整套嚴謹務實的內控體系,并利用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來確保整個集團的經營目標和財務目標的順利實現,讓連鎖公司之間發揮很好的協同作用,成為連鎖零售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課題。
首先,內部控制必須與連鎖零售企業的業態緊密結合。所謂連鎖,必須有集團化的運作模式。而集團化運作其實就是追求協同效應的過程,需要企業從全局高度設計適合整個集團的內部控制體系。但應注意考慮以下幾點:
1、集團整體利益是否能夠實現最大化。犧牲某些局部利益是否值得?因為有些內控實施人員在制定體系的時候總喊著集團利益最大化,可忽略了一些旗艦店、特許專賣店的特殊性,簡單的把統一性和同一性覆蓋整個連鎖企業。這是不對的,筆者曾經經歷的一家連鎖零售企業,其旗下有幾家所謂的“傾銷店”,簡單說就是“處理品店”。
2、集團對分、子公司的管控必須能夠應對瞬息萬變的商業行情變化和決策及時性的嚴格考驗。因為在嚴酷的商戰面前,最需要的是把握商機,而不是用條條框框把下屬公司控制死,從而缺乏足夠的戰斗力和沖鋒勁頭,導致管理失去方向。
3、對于內控成本的控制是否包括在內控體系中。內控成本本身有多高,付出的代價中有多少是必須的、是對企業一勞永逸的,是需要謹慎衡量的。有些企業的內控實施人員制訂了詳盡的內控規范,我們不能說它沒用,但對一個有幾百家門店的大連鎖公司來說,窮其盡善盡美的管理監督不如事前培訓和制定出有效的完善的內控規范更加實惠。
4、內控建設必須從無到有,踏實有序的進行,也就是積跬步方能致千里。要有意識預先利用一些獨有的集團能力和資源,建立起威信和良好的秩序,進而能為日后分、子公司的內控管理落地開花奠定基礎。
其次,筆者也想談以下連鎖零售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應關注的重點:
1、找準關鍵業務循環和關鍵控制點設置有效的控制體系。以涉及到資金結算的管理活動為例:
資金管理活動是財務管理中涉及資產管理的重要內容。而連鎖零售企業普遍具有貨幣資金數量大,流速快,閑置少,流量季節性等特點,使連鎖零售企業可以通過實現收款行為規范化、資金管理集中化、信用結款普遍化以及進行資金運作化等措施來科學合理的調度和運用資金,為企業創造更高效益。
另外,機構設置及權責分配也是零售企業資金管控的重點。比如說建立一支內控稽核隊伍隨時隨地的監管是筆者認為比較行之有效的零售企業內控資金管理模式。因為款臺的收款是零售企業直接的收入來源,銷售部門搞個9折銷售可能要審批幾道關卡,可一個款臺、一個收銀員、一天始終用一個9折的vip卡或偶而送人情的收款行為如何用內控來有效規范,正說明了這個企業的內控是否行之有效!
而對內控稽核隊伍最有效的用人機制是輪崗制和外部聘任制。否則時間越長,工作越容易出現懈怠,影響工作效果。
2、內部控制建設的基礎是良好的控制環境。企業控制環境決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發揮,是內部控制其他要素發揮作用的基石,會直接影響到企業內部控制的貫徹和執行,是企業的內部控制核心。它直接決定著企業其他控制活動能否有效實施。而很多連鎖零售企業都是私人企業,先不說企業文化,就是私企的“人情風”就很讓人頭疼。
所以說,許多熱血人士呼喚企業強而有力的內部控制文化,這種文化的氛圍就是建立、形成良好的內部控制需要的氛圍。仿佛就是民眾對領袖的渴望,可作為企業的領袖在支持內控實施人員,并一起積極營造良好的控制環境的工作中藥付出很多努力、付出很多汗水,才能使企業的員工擁有自覺的控制覺悟和控制態度。這也就是說內控中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企業高層管理者,他們更要努力推進內部控制工作,促使企業員工的權責匹配;同時用有效的激勵機制來激勵員工,獎優罰劣,樹立內控的權威。真正做到優化內控的控制環境。
此外,內控的一個基本出發點是企業的架構。就是權責分明的架構讓企業的枝干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應結合連鎖零售企業的特點,設計出和企業業務發展和企業實際相融合的最優組織架構。地區總部在集團總部的監督下嚴格按總部有關規定開展經營管理活動。根據適合的組織架構,配備合格的職業經理人,確立行之有效的戰略決策系統也是內部控制環境建設的重要方面。
而作為核心的零售業解決方案必須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他可以通過以下方面增強商場(門店)的管理效率:優化多種業態處理流程;與中央系統完全集成,從而獲得中央計劃和優化的利益;與預算、加工和服務的集成;要更多的充分利用移動設備;實時登陸商店運作的所有數據;從多種不同的角度建立分析報告;準備資產負債表,維護多套分類帳等等。
如果脫離了完善的信息系統,內部控制的實施和保障將失去重要支撐。而科技以人為本。
3、前面也提到,完善的內部監督是內部控制建設的保證。企業內部控制是一個完整的規范化測試過程,要通過納入管理過程的大量流程規范和操作規程來實現。同時,內部控制要能夠隨時適應瞬息萬變的商業態勢,而內部控制必須被監督就提上議事日程。因此企業應建立完善自我評估和修復機制的內部控制制度,這也是內部控制建設的保證。
內控體系的建立將一直伴隨著企業的發展戰略、經營目標和財務目標的變化而變化,不能單純的為了控制而控制,不能讓內控“綁架了”企業的經營行為。
中國商界風云詭譎,每隔一兩年便有一些龐大而知名的企業轟然倒地。很多曾經不可一世的企業家們由于缺乏控制意識和控制藝術,使企業失控導致企業失敗!
隨著連鎖零售企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我們的管控設計也要更加關注母子公司的協同配合,經營效率的提升,對營業風險的預判,相信內控的建設將成為我們企業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期待變被動的內控成為主動的內控,為打造走向世界的中國連鎖零售企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