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穎,劉志明
(中國石油吉林石化離退休管理中心,吉林吉林132000)
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趨嚴重,而社會的發展依舊日新月異。在這快速的更替中,優勝劣汰的生存法則固然重要。但離退休人員的豐富經驗和人文關懷仍不能忽視。是否做好離休人員的服務工作關系到黨的政策是否落實以及社會能否穩定和諧的發展。離退休人員的脫節會造成大批思想的滯后,寶貴經驗的浪費,企業發展根基不穩固的種種問題。因此,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文化建設,做好離休人員的工作是必要的!
1、物質待遇的不完善
離退休人員容易造成失落感,而物質上的空乏更促進他們內心的不滿。言而無信的生活補貼,遲遲沒有調整的養老金制度,等待成空的節日福利,遙不可及的護理費都對離退休人員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老無所依是社會所面臨的嚴峻問題。健全的對離退休人員的物質待遇亟待建立和完善。
2、精神思想的空虛
精神的匱乏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一是離退休人員的自我怠慢,因離退休而喪失了工作熱情,也丟失了為群體服務的意識與品質,也許會背離企業的利益與宗旨,為企業和社會帶來不好的影響。這需要相關政策的制約和相關的心理疏導。二是離退休人員的依賴性過強,尤其是空巢或者獨居的離退休人員過度依賴福利,期望過高。一旦遭受落差,就容易引起偏激的想法或者不正確的行為。三是離退休人員缺少好的條件與外界接觸,導致思想的滯后性。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卻有一種為人民服務的熱忱,難免會有壯志未酬的落寞。
3、企業政治的完全隔絕
離退休人員一時很難調整參與和不參與的狀態。而我國目前人口老齡化嚴重,年輕人接替效率高,就忽視了離退休人員的政治意見。企業相關事項的無法參與和重要決策的不知情也不利于離退休人員的舒適生活。同時,也浪費了一筆經時間和經歷錘煉出的珍貴經驗和寶貴財富。
1、提高物質待遇,建立活動陣地
首先,對離退休人員的物質生活要有基礎的保障。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養老金和離休人員護理費的落實。這是最基礎的生活費用。無論何時何地,國家都應該制定嚴格的制度,保證這筆資金安全、全面的發放到離退休人員手中。二、節日福利的發放不僅僅是在生活上為離退休人員提供幫助,更是一種精神上的寬慰與富足。三、對于老年人,醫療設施顯得尤為重要。傷殘金、醫療報銷尤其是外地人的醫療返還金、醫療報銷資金等都應該落實。對于“雙高”的離退休人員更應該酌情增加。另一方面,國家應該鼓勵建立一些離退休人員活動中心,成為老年人活動、交流的重要場所。這使他們既鍛煉了身體又舒緩了身心,兩全其美。
2、堅定精神思想,加強心理疏導
離退休人員要時刻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健康生活觀。首先,應貫徹“退休不退色,離休不離黨”的宗旨。開展好“五好”黨支部建設,可以通過分散點的建立把離休人員團結在一起,通過共同參與的組織活動全面提高離退休人員的素質并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次,對于國內外相關企業的時事熱點問題、新的法律法規、先進的企業改革模式應該第一時間讓離休人員了解學習,使他們始終保持嚴謹的工作定位。最后,離退休人員會經歷起伏性的心理變化。畢竟他們剛從群體服務意識轉化到自我中心意識。這種轉變會背離他們過去的生活軌跡與工作態度。有效地心理疏導和人文性把離退休黨支部建設納入各級黨委黨建工作的整體規劃和工作計關懷就顯得尤為重要。定期的走訪交流或是自發的看望問候都能給予他們心靈上富足的寬慰感;安排企業專業人員將企業的發展規劃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合講授也能利于他們安心生活;讀書閱報制度的確立會避免加速他們知識儲備的更替從而擁有一個健全的心理。總而言之,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服務方式,突出強調人文關懷度。拓展服務內容,在心理疏導、精神慰藉上做努力,有針對性地幫助一些離休人員消除心理上的孤獨感、落差感等不好的情緒,對老同志要做到平時有人訪、惑時有人解、難時有人幫、病時有人探。
3、了解企業政治,跟隨企業發展
對于企業的部門重構、公司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人員的調整問題尤其是涉及到離退休人員的自身利益問題的動態應該讓離退休人員時時了解,刻刻掌握。此外,可以定期組織離退休人員的培訓與講座,使他們責任感與使命感依與企業息息相關,增強開拓創新能力、政策運用能力和服務管理能力。充分調動離退休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企業還可以采取對離退休人員定期召開會議,使服務大局,為公司傾力的工作定位時時依附在離退休人員的思想中,促使離退休人員能掌握最新的公司動態進而繼續與公司同呼吸,共命運!
離退休人員的管理政策和服務質量對當政策的落實和社會穩定和諧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健全的生活保障,不體貼的精神年文化建設時是我國面臨的嚴峻挑戰之一。總之,將物質、思想、政治三個方面的提高滲透到企業離退體人員的工作中,需要硬實的管理制度,也需要創新性的人性化服務。
[1]田維卿.要做好離退休老干部管理工作[J].當代礦工,2006,(01).
[2]閻銀鎖,任晉波.做好新形勢下老干部管理服務工作[J].山西老年,2006,(06).
[3]賈晟暹.做好企業老干部管理和服務工作的思考[J].山西老年,2006,(10).
[4]張左已.領導干部社會保障知識讀本【M】.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2
[5]鄭功成.中國社會福利制度論綱——從傳統福利模式到新型福利模式的轉變.[J].人大復印資料.社會保障制度.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