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凡洋
(南京政治學院,江蘇南京210003)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直是我黨的優良群眾路線,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政治優勢。伴隨著網絡的普及,廣大群眾通過網絡獲取和交流信息,關心時政,針砭時弊。網絡時代,在堅持傳統群眾路線的同時,如何發揮網絡在溝通黨群關系的重要作用,是新時期做好群眾路線工作面臨的新挑戰。
一是網上群眾路線為群眾路線拓展了新形式,賦予了時代內涵。網絡時代,人們通過網絡參政議政、參與政治生活的方式與傳統有很大的不同。群眾路線是具體的,客觀的,依存于現實社會,而現實是一個動態發展的過程。人民群眾的意愿不斷通過網絡表達,傳統的方式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人民群眾的訴求。網絡是虛擬的,但卻是對現實社會的折射和延伸,網絡社會的輿論影響現實社會。我黨必須高度重視網絡運用,堅持傳統群眾路線的與網上群眾路線的有機結合。
二是網上群眾路線為群眾路線提供了新的平臺,是新時期實現黨的群眾路線的有效途徑。我黨代表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須在實際工作中加強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了解人民群眾的訴求,解決人民群眾提出的問題。“從群眾中來”,就是要黨員干部深入群眾中去,通過調查走訪了解人民群眾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掌握制定政策的方向;“到群眾中去”,就是要將黨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返回群眾中,通過群眾的具體社會實踐進行檢驗,在具體實踐中得到落實和實現。網絡時代微博等網絡技術應用,新的信息傳播和溝通方式成為主流形式。確保黨的群眾路線與時俱進,要在新形勢下了解群眾工作的新需求,探索新路子。網絡以成為群眾工作的重要載體和溝通黨和群眾的主要渠道,走網上群眾路線刻不容緩。
網絡在給群眾路線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新問題和新挑戰,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還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對網上群眾路線工作的發展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一是網絡的不可控性。首先網絡給群眾提供了反映訴求的新渠道的同時,大量群眾也通過網絡便利的條件,放棄上訪,改為上網反映問題,對社會轉型期出現的矛盾放大化,對一些負面和炒作信息更感興趣,更喜歡傳播。更有甚者放大、炒作人民訴求。其次是“草根暴力表達”的挑戰。網絡在促進群眾路線發展的同時,也成為“草根”表達自我不滿情緒的發泄口。“逢官必貶”、“見富及罵”,矛頭往往指向“三公部門”及其工作人員。一旦這些部門的人員卷入網絡事件,網民就一棒子打死,造成干群不信任、加深干群之間的對立。
二是對網絡群體性事件的危害。網上的非理性,現實的偏激行為時有發生。網絡群體性事件近年來逐漸呈上升趨勢。每個網民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傳播者。很多熱點問題會在短時間內通過網絡放大和歪曲,導致變了形,走了樣。群體性事件發生時,政府很難加以控制,形成三個進不去:基層黨組織進不去;思想政治工作進不去;公安武警等國家強制力進不去的尷尬局面。日益增多的網絡事件,很容易從虛擬中的風暴變成現實的災難,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和社會秩序,網絡謠言成為社會事件的誘因時常可見。
三是網絡恐慌癥。一部分領導干部在現實中處理問題的能力非常強,經驗非常豐富,但面對網絡則束手無策。網絡‘恐懼癥’與‘麻木癥’并存,要么把網上輿論視為洪水猛獸,想當然地進行堵、封、瞞、蒙,結果適得其反;要么漠視網上輿情而反映遲鈍,貽誤引導和處置的良機,導致‘小事情’演化為‘大事件’。網民對政府官員的不信任,危害了政府的形象。
網絡時代,網絡已經成為人民群眾發出聲音,提出問題的重要途徑,持續性發展網上群眾路線勢在必行。要針對網上群眾工作的新情況、新問題,把握特點,創新方法,從具體實踐中下手,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發揮網上群眾路線的“正能量”。
一要搭建平臺,拓寬渠道。發揮網上群眾路線的積極作用,就必須為網上群眾交流搭建一個行之有效的平臺。讓網絡真正成為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的便捷廣闊渠道。要加強政府官方網絡建設,做到政務公開,將計劃、成績和問題等方面及時準確地進行公布,確保人民群眾的知情權,隨時接受網民的詢問。建立健全在線交流系統,推動微博建設,保持微博的常態化更新和互動。要積極推進主題網絡直播活動,實現領導和群眾全方位、多層面的交流互動。
二要讓話語落地,提升網上對話能力。網絡時代的話語體系與現實工作報告不同,要將話語落地。領導干部是網上群眾路線工作的引導者和執行者,領導的網上對話能力關乎網上群眾路線工作的效益。有的領導在網絡群眾工作上不會講、不敢講,處于沉默失語的狀態,跟新群體說不上去;跟群眾說不下去;跟青年學生說不進去;跟老同志說被頂回去,這種話語怎能讓觀眾信服和信賴。網絡對話要拋開講大話、空話、套話和廢話的習慣,適應網絡的互動形式,實現與網民的良性交流,確保語言貼近事實,睿智幽默。官方媒體適應網絡時代的特點,堅持走基層、改文風、轉作風,加強網上宣傳力度,變官腔為網語、變教導為互動,及時將熱點問題意見公開,引導社會輿論導向,真正引領主流輿論,掌握輿論的主動權和主導權。
三是加強制度建設,確保網絡群眾工作規范有序。制度是確保網上群眾工作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為確保網上群眾路線的進一步發展和充分發揮作用,必須要加強相關的制度建設。政府應當以公開透明為準則,結合權威信息發布、信訪投訴受理、參政議政吸納、輿論監督回應、信息咨詢服務為一體的網絡新聞發言人制度,保證政府能夠對民意及時掌握、處理和回應。通過網上輿情監督,及時發展苗頭,化解傾向性問題,避免等到問題出現時不知所措,將網上群眾路線真正變成溝通黨群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