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洪興
(衡水市河沿中學,河北衡水053000)
作文水平是體現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主要標志,作文教學又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徑。現在中學生普遍存在著怕上作文課、怕寫作文的現象。有的學生一上作文課就沒精打采,老師布置了作文題目,更是憂心忡忡,惶惶然不知所措。那么怎樣才能使學生喜歡上作文,至少不至于害怕上作文課呢?我認為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俗話說得:興趣是成功的先導,是最好的老師。必須培養學生對作文的興趣。興趣可以促進學生觀察力、思考力、想像力、提高作文能力。
文學來自于生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可通過各種途徑調動學生的寫作熱情,
靈感來自生活,脫離了生活,作文就成了無源之水,枯竭而無光彩。但現實情況是學生的作文脫離生活,一味的虛構,要么流水賬,要么抄襲模仿,這樣的作文寫多了,作文課不僅對學生是一種折磨,對老師來說何嘗不是。怎么改變這一狀況呢?我們應當讓學生從身邊的點滴小事來體驗生活的真實,感悟生活的精彩。有感而發,寫作就成了一件既快樂,又容易的事。
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競爭力,缺少成功感,沒有形成你追我趕、一比高下的局面。學生都有獲得成功、得到他人認可的渴望,我們可組織以班級為單位的作文小競賽,圍繞節日進行征文活動等,有效刺激學生的競爭意識,參與意識。其實,學生的作文興趣在很大程度上是比出來的,推動有效競爭,越高明的老師越會激發學生比一比的決心和信心。
學生怕寫作文主要是覺得沒有什么東西可寫。這主要是學生們不留心生活,不能有感而發,使寫作與生活脫節。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應該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體驗入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可目前,大多數學生迷戀網絡,手機,愛好單調,根本沒有素材可寫。老師可以用相機或手機捕捉學生們生活中的瞬間:跑操,早自習,餐廳就餐等,制作成PPT,上課后根據作文要求,展示與之相呼應的照片,先引導學生們觀察,再動筆寫,很多學生能一氣呵成的寫出一篇好文章。我覺得,有效啟發學生對生活的思考,逐步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是提高作文教學的一個方法。所以,平時就要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善于用情感、意識、思考去觸摸事物的品質。可以讓學生寫日記,把自己耳聞目睹、親身經歷的事情記下來,用心體悟,反復琢磨,便會慧眼獨具,從中悟出值得闡述并給人以啟迪的哲理。比如,面對祖國遼闊的北疆,毛主席寫下了“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的千古名句。
學生平時很少課外閱讀,缺乏寫作材料,對作文望而生畏。特別是農村的學生,除了一本語文課本,很少有閱讀的材料。既要讓學生有書可看,又要讓學生學會積累,這就需要教師在為學生架設放飛自我的寫作平臺的同時,還必須有正確的指導性,為學生創設激發創意、生發靈感的生動情境,提供利于擷取素材的較大空間。
語文教材中入選了許多名家精品,它用生動、優美的語言將我們帶進了神奇的世界,向我們展現了豐富多彩的畫卷。王維的“人閑桂花落,月靜春山空”,朱自清的“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等,所表現的豐富的內涵、巧妙的構思、精妙的語言為學生的積累提供了許多精典的材料。這樣的好文章讀的多了,積累的多了,厚積而薄發,學生一定能寫出優美的文章。同時,課文中有大量豐富的詞匯,優美的文句,特別是古典詩詞中的名言警句以及說理、抒情、寫景名段名篇,要注意及時積累、總結,還可以推薦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看看《讀者》《青年文摘》等。
作文如做人,真實的才是有生命力的。然而,現在學生的作文,不難發現虛假編造的痕跡,那么如何引導學生抒寫真情實感呢?
首先,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去用心感悟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比如,一向嚴厲的父親忽而現出的一抹淡淡的微笑,母親鬢邊悄悄長出的幾絲白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發現,再用心查究原因,這樣學生往往會被生活中這種平凡的親情感動,所寫出來的文字自然也會真實感人。
其次,鼓勵學生課外自由練筆。課外練筆可以采用日記、隨筆、書信等形式,給學生一個隨心而作的空間。體裁題材不限,長短不限。可以是對一本書一篇文章的評析,可以是身邊精彩生活捕捉,可以是對人生的思考,可以是對時事熱點的關注,也可以是自我天地的心情寫真。這樣的作文形式,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自由馳騁,盡情揮灑的樂趣,在不經意間學生會將自己最真實的情感流露出來,從而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總之,中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多讀好文章、好作品,多寫多練習,培養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積累生活素材,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灑下辛勤的汗水,才會有好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