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曉霞
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腺肌病68例臨床分析
菅曉霞
目的 探討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腺肌病的臨床療效, 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方法 68例子宮動脈栓塞術治子宮腺肌病的患者, 術后隨訪9個月~2年, 評價臨床癥狀改善情況。結果 45例患者痛經癥狀完全緩解, 5例再次妊娠, 保留子宮的53例患者中44例患者的子宮均有不同程度縮小。結論 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腺肌病效果顯著, 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可作為臨床治療該病的常規療法。
子宮腺肌病;子宮動脈栓塞術;痛經;妊娠
子宮腺肌病是指子宮內膜腺體和間質存在于子宮肌層中, 伴隨周圍肌層細胞的代償性肥大和增生;病因尚不明確, 多發于40歲以上經產婦;臨床主要表現為月經量增多和經期延長, 以及逐漸加劇的進行性痛經;此外, 部分患者可有不明原因的月經周期陰道流血等癥狀[1], 給患者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痛苦。臨床上多以切除子宮為治療手段, 這對年輕需要保留生育能力的年輕女性造成了巨大的傷害。1994年法國學者Ravina等[2]首次報道, 在應用子宮動脈栓塞術(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UAE)以減少子宮肌瘤術中出血時發現, 患者在接受UAE治療后出血癥狀停止、肌瘤縮小, 有些患者經過UAE治療痊愈。近年來醫師把用于子宮肌瘤的子宮動脈栓塞術用于治療子宮腺肌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3,4]。現選取本院采用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腺肌病的68例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為臨床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 2010年1月~2012年2月于本院采用子宮動脈栓塞術治子宮腺肌病的68例子宮腺肌病患者, 所有患者臨床表現為月經量增多和經期延長, 以及逐漸加劇的進行性痛經, 部分患者伴有不明原因的月經中期陰道流血、性欲減退等癥狀。年齡27~48歲, 平均年齡(37.5±6.5)歲。
1.2子宮腺肌病的診斷方法 68例患者根據典型的臨床癥狀、B型超聲和CT等影像學檢查診斷。其中有11例患者行子宮全切除手術, 術后組織病理學檢查提示子宮腺肌病, 其余57例則根據臨床癥狀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診斷。
1.3手術方法 手術前計算患者月經周期, 常規行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記錄子宮大小、肌壁厚度及病灶, 所有患者均常規檢查肝腎功能、凝血功能、尿常規, 確保無手術禁忌證。患者月經干凈后5 d進行手術。局部麻醉下采用Seldinger技術穿刺右股動脈后, 將5F Cobra導管分別插入雙側髂內動脈開口處造影, 將導管分別超選擇插管至雙側子宮動脈, 再次造影, 以明膠海綿顆粒栓塞雙側子宮動脈。
1.4術后隨訪 對68例患者進行定期隨訪, 隨訪時主要記錄患者痛經緩解程度, 有無妊娠以及子宮大小。隨訪期間3例患者失去聯系, 遂將其資料排除在外。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 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痛經緩解情況 65例患者行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后平均觀察(28±4.8)個月經周期, 隨訪均超過9個月。隨訪時痛經緩解率為69.23%(45/65), 45例痛經緩解的患者中7例出現絕經, 2例患者手術后即出現閉經, 未進一步治療。20例患者術后痛經癥狀緩解不明顯, 其中13例行子宮全切除手術(11例癥狀緩解不明顯行子宮全切除手術, 2例分娩時子宮破裂行子宮全切除手術), 病理檢查顯示子宮腺肌病病灶呈凝固性壞死, 3例未進一步治療, 2例于外院進行中藥及激素治療1年后痛經明顯緩解。2例痛經緩解不明顯計劃行子宮全切除手術。
2.2術后妊娠情況 隨訪53例保留子宮者, 1例術前已行絕育手術, 46例未妊娠(33例未采取避孕措施, 13例采取避孕措施), 1例妊娠后人工流產, 1例妊娠后自然流產, 1例足月分娩, 孩子健康, 2例分娩時子宮破裂, 遂行子宮全切除術, 1例術后未妊娠, 計劃進行體外受精。
2.3術后子宮變化情況 隨訪的53例患者, 44例子宮有不同程度的縮小, 另外9例子宮大小在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治療前后子宮大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44例子宮縮小者治療前后子宮大小比較mm)
表1 44例子宮縮小者治療前后子宮大小比較mm)
注:治療前后比較,aP<0.05
子宮大小介入治療前術后6個月tP長度89.21±11.2280.56±9.78a7.62<0.05寬度80.36±10.5673.62±8.24a4.83<0.05厚度68.21±12.3860.78±7.98a5.67<0.05
子宮腺肌病是以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以及逐漸加劇的進行性痛經為主的婦科常見疾病, 目前多認為子宮腺肌病是基底層內膜細胞增生、侵入到肌層間質的結果[1], 消除內膜異位是治療該病的關鍵。目前, 尚無根治本病的藥物, 癥狀嚴重、年齡偏大而又無生育要求的患者可行全子宮切除術[1]。1994年首次應用于子宮肌瘤治療的子宮動脈栓塞術為該疾病的治療開辟了新途徑。通過子宮動脈栓塞術, 異位內膜病灶壞死吸收, 肌層內病灶縮小或消失, 減少再異位的可能。本研究選用新鮮明膠海綿顆粒, 能栓塞毛細血管前小動脈, 而且栓塞較為完全, 同時明膠海綿能夠在21 d內溶解吸收, 子宮動脈及大分支血管復通, 而小分支由于栓塞而無法復通[3]。
本組資料中, UAE治療前后患者痛經癥狀有明顯好轉,治愈率達69.23%, 有5例患者術后再次妊娠, 保留子宮者44例子宮均有不同程度縮小,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示內膜異位得以消除。
綜上所述, 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子宮腺肌病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方法, 不需要開腹, 無腹腔粘連, 可以保留器官的完整性, 能明顯縮短治愈時間, 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 可作為臨床治療該病的常規療法。
[1] 豐有吉, 沈鏗.婦產科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319-321.
[2] Ravina JH, Merland JJ, Herbreteau D, et al.Preoperative embolization of uterine fibroma: preliminary Results (10 cases).Presse Med, 1994, 23(33):1540.
[3] 陳春林, 劉萍, 呂軍, 等.子宮動脈栓塞術在子宮腺肌病治療中的應用.中華婦產科雜志, 2002, 37(20):77-79.
[4] 陳春林, 祝江紅, 劉萍, 等.子宮動脈栓塞治療子宮腺肌病中長期療效觀察.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13(6):434-437.
2014-06-12]
456300 河南省內黃縣人民醫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