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威 朱賢友 許杰 尚志恒 王磊
微創鈦板內固定聯合植骨治療復雜性長骨缺損性骨折療效觀察
吳威 朱賢友 許杰 尚志恒 王磊
微創鈦板內固定;植骨;復雜性長骨缺損性骨折
復雜性長骨缺損性骨折多由于嚴重外傷引發, 治療多選擇手術治療, 但手術方式及處理不當, 容易致畸、預后影響正常功能活動、導致不愈合等嚴重并發癥。本院對此類骨折多選擇內固定或外固定治療, 現將鈦板內固定治療與動力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性長骨缺損性骨折療效分析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組268例復雜性長骨缺損性骨折患者均為內固定術治療, 所有病例均為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間收治, 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男184例, 女84例, 年齡13~70歲, 平均年齡(40.15±3.26)歲;均為外傷引發, 其中車禍68例, 摔傷126例, 砸傷74例;開放性172例, 閉合性96例;上肢長骨骨折72例, 下肢長骨骨折186例, 上下肢長骨復合骨折10例, 且均有不同程度其他臟器損傷。根據手術方法不同, 分為微創組與傳統組, 每組134例, 兩組年齡、病情嚴重度、合并傷程度及骨折后就診時間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 入院后首先進行對癥支持處理, 以達到手術要求。微創組具體手術方案:上肢患者選擇臂叢麻醉, 下肢骨折選擇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 患者仰臥于手術床, 于骨折上端行氣壓止血帶并記錄充氣開始時間, 在骨折近端、遠端及骨折處皮膚完整處各開一個3 cm縱行切口, 逐層分離直達骨膜, 同時通過骨折處切口清除壞死組織、瘀血及碎小骨雜, 清理完成后進行旋轉、牽引或復位鉗等方法調整骨折端, 盡量使骨折復位, 并在C臂X線機透視下確定骨折復位良好后, 用剝離器于骨折兩端切口做潛行隧道, 以通過鎖定加壓鈦板寬度為宜。選擇合適且適當調整塑形后鈦板于骨折遠端切口進行導入, 從近端引出。穿過骨折斷端時注意避免穿于碎骨間。穿導完畢后再次運用X線機復查, 確定位置良好后運用螺釘固定。固定完畢后取自體髂骨修剪成棒狀置于缺損處, 逐層關閉切口。傳統組具體手術方案:手術入路均選擇標準入路。麻醉成功后切開皮膚、逐層分離組織, 開放性骨折患者, 清除壞死組織并嚴格清創、消毒。行鋼板內固定治療。
1.3術后處理及隨訪 術后臥床休息, 常規運用抗生素靜脈滴注1~3 d預防感染, 多選擇抗厭氧菌與抗生素聯合運用,次日拔除引流管, 并進行活動, 下肢可借助雙拐進行簡單不負重鍛煉, 切口處隔日換藥, 定期復查。隨后進行跟蹤隨訪,每月1次, 連續隨訪17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情況及并發癥情況。
1.4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療效評定[1]:采用Johner和Wruh評分標準進行評價, 療效分為優、良、差, 以優+良計算優良率。
1.5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7.0進行統計分析,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圍手術期情況觀察結果 見表1。
2.2臨床療效 見表2。
2.3隨訪結果 愈合時間及并發癥發生情況見表3。
表1 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表1 兩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對比
注:與傳統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術中出血量(ml)手術時間(min)住院時間(d)微創組134258.41±16.28a58.22±10.65a20.56±6.25a傳統組134326.56±20.2680.46±12.5126.86±6.82 t 30.3515.677.88 P <0.05<0.05<0.05

表2 兩組優良率對比[n(%), %]
表3 兩組隨訪結果對比

表3 兩組隨訪結果對比
注:與傳統組比較,aP<0.05
組別例數愈合時間(d)發癥感染畸形愈合不愈合松動、折斷微創組134 58.41±18.54a1(0.75)a0a0a0a傳統組13488.26±20.468(5.97)6(4.48)10(7.46)6(4.48) t/χ212.514.144.2610.394.14 P <0.05<0.05<0.05<0.05<0.05
復雜性長骨缺損性骨折發病多由于嚴重外傷引發, 且發生時多會造成骨折部周圍軟組織及血液循環破壞, 且長骨本身血運情況較差, 故容易出現愈合緩慢或骨不連[2,3]。以往治療常以外固定架或鋼板內固定治療, 但通過臨床驗證, 其不愈合、愈合緩慢或骨不連等發生率較高, 約為20%~30%[4]。故為尋找更合理治療方法,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各學者積極尋找治療方法。鈦板是近年興起的內固定材料, 運用于骨科效果良好。
3.1微創鎖定鈦板內固定優點 鈦板塑形性良好, 可更好迎合骨折部位進行塑形, 從而使貼合更加緊密, 具有良好穩定性, 符合四肢骨折固定生物力學要求, 且術式本身對機體的損傷較輕[5]。對于復雜性長骨缺損性骨折, 選擇加壓鎖定鈦板固定, 不但具有鎖定鈦板固定的優點, 且可以通過壓力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 使骨折部位電化學環境發生改變, 產生負電位, 從而誘導骨細胞生長。對于缺損嚴重患者給予自體植骨治療, 不產生排異反應, 又減少骨折愈合時間。
3.2手術技巧及復位 微創手術要明確四肢骨折的力學要求及周圍解剖關系, 以及對于鈦板長度要有嚴格要求, 鈦板長度應與骨折線長度比控制為3:2, 應先運用普通螺釘固定,確定復位良好后再運用鎖定螺釘固定, 且螺釘不宜過密[6]。
3.3塑形與術后并發癥預防 長骨遠端或近端復雜性骨折,難免會侵及關節, 故要對鈦板進行合理塑形, 避免骨骼貼合不緊密, 影響骨折愈合及影響長骨力學要求。研究[7]表明,對于固定材料與骨骼間隙增大2 mm時, 固定材料旋轉鋼性及強度將降低10%~15%, 間隙越大強度及旋轉鋼性越低。微創鈦板加壓內固定術切口小, 可以有效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但依然有發生幾率, 術后應常規抗炎預防。其次, 對于復雜性長骨缺損性骨折患者, 同時伴有周圍軟組織損傷和自身血液循環較差, 故提倡早期鍛煉。術后定期復查, 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制定合理康復鍛煉計劃。
綜上所述, 結合本組研究結果發現, 微創鈦板加壓內固定術治療復雜性長骨缺損性骨折療效明顯, 在手術情況及住院時間及愈合時間、并發癥等方面均優于傳統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只要嚴格遵醫囑進行術后康復鍛煉, 可以有效控制再次發生骨折或鈦板斷裂可能。
[1] 劉春生, 王丹, 張樹明, 等.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長骨骨折術后非感染性骨不連.中華創傷雜志, 2011, 27(10):897-900.
[2] 邱其昌, 徐寶友.應用股骨近端鎖定板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中國矯形外科雜志, 2012, 20(2):178-179.
[3] 楊樹青, 蘇立新, 王志強, 等.鎖定鋼板固定加自體髂骨移植治療長骨骨折不愈合.中華創傷骨科雜志, 2011, 13(8):782-783.
[4] Suzuki T, Smith WR, Stahel PF, et al.Technical problems and complications in the removal of the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J Orthop Trauma, 2010, 24(6):369-373.
[5] Krbec M, Motycka J, Lunacek L, et al.Osteosynthesis for periprosthetic supracondylar fracture above a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using a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Acta Chir Orthop Traumatol Cech, 2009, 76(6):473-478.
[6] 馬寶銀, 趙巨偉, 高秀娟, 等.鎖定鈦板聯合重建鈦板固定治療肱骨干下1/4骨折.臨床骨科雜志, 2012, 15(3):247-248.
[7] 元占璽, 蔣濤, 戈龍生, 等.鎖定加壓鈦板內固定治療小腿下端粉碎性骨折.中華損傷與修復雜志(電子版), 2009, 4(3):303-306.
2014-05-14]
475002 開封市第二人民醫院骨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