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林娣
系統健康教育在兒童支氣管哮喘中的應用
夏林娣
目的探討系統健康教育在兒童支氣管哮喘中的應用。方法100例支氣管哮喘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50例。兩組患兒治療采用全球哮喘防治創議(GINA)方案治療。對照組常規健康教育, 觀察組實施系統的健康教育干預。結果觀察組患兒規范用藥、正確吸入氣霧劑、記錄哮喘日記以及定期復診例數及臨床療效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系統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兒自我護理能力, 提高臨床療效, 減少哮喘發作, 維持長期穩定, 提高生活質量。
健康教育;支氣管哮喘;兒童
支氣管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氣道慢性炎癥, 我國五大城市資料統計兒童支氣管哮喘患病率3%~5%[1]。由于支氣管哮喘有慢性、反復發作的特點, 影響了兒童的身心健康, 因此臨床高度重視哮喘的控制與預防。系統健康教育是幫助控制哮喘的重要措施。通過健康教育可提高患兒自我護理能力,幫助控制哮喘的急性發作[2]。2012年5~10月對50例支氣管哮喘患兒實施系統的健康教育, 取得滿意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5~10月在本院兒科門診就診的支氣管哮喘患兒100例, 診斷標準采用2008年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3]。排除肺炎、結核感染、支原體感染等呼吸系統疾病。治療采用全球哮喘治療GINA方案。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對照組50例, 男26例, 女24例,年齡7~14歲, 平均年齡9.5歲;觀察組50例, 男25例, 女25例, 年齡7~14歲, 平均年齡10歲, 自愿參與合作。兩組患兒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 具有可性比。
1.2方法 兩組患兒均給予GINA方案治療, 對照組患兒進行常規健康教育, 向患兒及家長講解兒童哮喘防治知識, 對其存在的問題一一解答。觀察組實施系統的健康教育, 建立隨訪檔案, 按照規定的時間進行隨訪, 系統健康教育干預包括心理護理、日常生活指導、用藥指導、自我監測病情等方面, 隨訪1年觀察其防治效果。
1.2.1心理護理 長期哮喘的患兒因情緒的變化, 性格變得孤獨和自卑。心理護理指導家長幫助患兒糾正不良情緒,盡量滿足患兒合理需求, 允許患兒表達感情。通過口頭知識講解、發放疾病知識小冊子向患兒及家長介紹哮喘的相關知識、誘發因素、治療方法、預后及急性發作時的應急處理,每季度由??漆t生及護士組織1次“哮喘之家”活動, 邀請治療效果好的患兒及家長現身說法, 互相交流, 分享個人經歷, 消除患兒家長的顧慮, 幫助患兒堅持長期、持續、規范用藥, 樹立信心, 提高哮喘的控制率。
1.2.2日常生活指導 ①飲食指導:指導患兒禁食海鮮、辛辣、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易致敏的食物, 保持飲食的清淡、富含維生素類的蔬菜、水果。②運動指導:指導患兒進行適度的體育鍛煉, 進行有氧運動, 避免劇烈運動, 避免在灰塵、霧霾及寒冷的天氣運動。③避免接觸易致敏物:不要飼養寵物、不要在室內灑香水、避免花粉塵螨、油漆味的接觸,出門帶口罩, 預防感冒和病毒感染。有條件的可脫敏治療。
1.2.3用藥指導 遵醫囑規范用藥, 向患兒及家長講解藥物的劑量、用法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吸入療法是作為治療哮喘的最佳給藥途徑, 正確吸入氣霧劑是有效治療的關鍵。①介紹霧化吸入器具:根據患兒及家長學習能力的不同, 提供霧化吸入器的學習資料。②介紹使用方法:使用氣霧劑前,打開蓋子, 搖勻藥液, 深呼氣至不能再呼時張口, 將定量霧化吸入器噴嘴置于口中, 雙唇包住咬口, 以慢而深的方式經口吸氣, 同時以手指按壓噴藥, 至吸氣末屏氣10 s, 然后緩慢呼氣。護士示范后, 指導患兒反復練習, 直至患兒完全掌握。每次吸入完畢后要漱口、洗臉, 以避免藥物殘留口腔內發生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
1.2.4自我監測病情指導 包括如何為患兒制定自我監測計劃, 如何記錄哮喘日記及其目的和意義, 指導患兒及家長正確使用峰流速儀及記錄結果的方法。
1.2.5電話隨訪 及時評價患兒病情、遵醫情況、治療效果、糾正錯誤的吸入方法及解答患兒家長提出的相關問題, 告之門診復診時間。
1.3評價方法 ①健康教育1年對患兒進行評估, 以發放問卷的形式調查患兒自我護理情況, 包括患兒姓名、性別、年齡、病情、規范用藥、正確吸入氣霧劑、飲食、哮喘日記、定期復診。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 發放問卷100份, 回收100份, 回收率100%。②臨床療效依據全國兒科哮喘防治協作組1998年修訂判斷標準[4], 臨床控制: 哮喘癥狀完全緩解,即使偶有輕度發作不需用藥即可緩解。FEV1( 或PEF)增加量>35%, 或治療后FEV1( 或PEF)≥80%預計值。PEF晝夜波動率< 20%。顯效: 哮喘發作較治療前明顯減輕, FEV1(或PEF)增加量范圍25%~35%, 或治療后FEV1( 或PEF)達到預計值的60%~79%, PEF晝夜波動率<20%, 仍需用糖皮質激素或支氣管舒張劑。好轉: 哮喘癥狀有所減輕, FEV1( 或PEF) 增加量15%~24%, 仍需用糖皮質激素和( 或)支氣管舒張劑。無效:臨床癥狀和FEV1( 或PEF) 測定值無改善或反而加重。患兒健康教育1年將治療前后病情變化評定為臨床控制、顯效、好轉、無效??傆行?(臨床控制+顯效+好轉)/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tata1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兒疾病自我護理情況比較 健康教育1年觀察組患兒規范用藥、正確吸入氣霧劑、哮喘日記、定期復診例數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見表1。
2.2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見表2。

表1兩組患兒疾病自我護理比較(n)

表2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n, %)
支氣管哮喘是兒童常見的一種呼吸道慢性疾病, 患兒需要長期治療, 門診隨訪。哮喘的治療效果不僅與患兒病因、病情、環境以及現有的治療方案有關, 還與患兒及家長的自我護理能力有關。有研究報道[5]患兒及家長缺乏哮喘知識與未接受適當的健康教育是導致哮喘復發率高的重要原因。產生這種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患兒及家長對疾病沒有正確的認識, 對激素有一種恐懼心理, 即在患兒病情好轉就中斷治療, 使患兒在病情緩解期不能遵醫規范用藥, 違反了支氣管哮喘需要長期管理原則;另一方面是醫護人員宣教不到位, 患兒及家長對治療的依從性差和缺乏相關的自我護理知識, 從而影響了哮喘的治療效果, 導致哮喘反復發作。本研究表明通過系統的健康教育患兒及家長對哮喘的相關知識有了全面的、正確的了解和認識, 懂得哮喘誘因的消除和控制方法及哮喘發作時的應急處理, 提高了自我護理能力, 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長期正確、規范用藥, 更好地配合治療和預防, 從而有效控制哮喘發作, 維持長期穩定, 提高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兒在規范用藥、正確吸入氣霧劑、哮喘日記記錄、定期復診例數及臨床療效均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系統健康教育能提高哮喘患兒自我護理能力和提高患兒的臨床治療效果。幫助患兒堅持長期、持續、規范用藥, 樹立信心,提高哮喘的控制率。
參考文獻
[1] 尤黎明, 吳瑛.內科護理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61-73.
[2] 馮愛芳, 李金英.石家莊地區兒童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的常見誘因調查分析 .中國兒童保健雜志, 2012, 20(3):277-279.
[3] 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呼吸組.兒童支氣管哮喘防治常規指南.中華兒科雜志, 2008, 46(10):745-753.
[4] 全國兒科哮喘防治協作組.兒童哮喘防治常規(試行) .中華兒科雜志, 1998, 36(12):747-751.
[5] 譚莉.支氣管哮喘患者緩解期用藥的健康教育.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0, 7(2):115-116 .
2014-08-21]
226001 南通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