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一葦
“千古佳構”現盧宅
撰文/一葦
在中國建筑史上,往往被古人看得很神秘的“風水術”,其實是中華建筑傳統文化因子的一部分,它一直伴隨著整個建筑史的發展,并且一切門類的建筑都浸透了類似的文化觀念。
不可否認,中國的風水文化有許多封建迷信的東西。但是,當撩開封建迷信的面紗,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時,卻會發現風水的核心內容,其實是人們對居住環境進行選擇和處理的科學手段。
盧宅,這樣一個龐大的建筑群,作為婺州望族的宅第,也少不了對環境的科學選擇和處理。因為,曾有建筑名家發現,盧宅的整個建筑群規劃既包含著豐富的實用價值,也蘊含著濃厚的審美情趣,被稱為“千古佳構”,即通過對山川地貌、地形地勢等自然景觀方面的觀察比較,而被選用的優勝之地。

層疊的屋檐和遠山相映成趣


據考證,盧氏祖先由河南范陽遷居浙江天臺,后遷至東陽。在東陽義烏交界的東陽城西巧溪定居后,人丁卻不太興旺。其第四代盧瑛分遷離巧溪七八里地的陶村定居,居然一直到第十七代都是一脈單傳。
在封建社會,人丁不旺,意味著這個家族不太可能興盛起來。正因如此,盧氏族長請人前往各地勘察地形,希望找到一處可以發族的寶地。
后來,盧氏族長花費巨資從外地請來一位風水先生。此人鶴發童顏,大袍寬袖。一連數天,走走停停,族長跟在后頭,大氣也不敢出。最后一天,先生來到東陽城東面,憑風而立,手搭涼棚,凝目遠眺,猛然間拔下發結上的玉簪,往土里一插,拂袖而去。族長立馬仔細清理玉簪邊上的泥土。說來也神,只見泥土深處有一枚銅錢,玉簪不偏不倚,簪尖恰在銅錢的方孔之中。
盧氏隨后遷居于此,果然發族,人丁從第十八世開始稍有好轉。據說,盧氏開始經營新村落時,特意將玉簪所在的南北方向定位為中軸線。還在此處位置,蓋了一塊四四方方的巨石。站在石頭上,往南可以看見由三座山峰組成的筆架山,剛好“鑲嵌”在宅子第一進的大門內。
按照族規,盧氏子孫若有不聽話惹事生非的,長輩往往會罰他站到這塊石頭上,眺望筆架山,訓誡他們必須潛心苦讀,博取功名。
神秘而古怪的風水先生,為整個故事增添了不少的神奇色彩,也讓外界對盧氏的發族,有了一個無處考證的理由。不過,自此開始盧氏家族的境況確實有了很大的改觀。根據雅溪盧氏譜牒所示,十四世時同宗同代兄弟64人,十七世增至366人,二十二世突破千人大關,二十六世同宗同代兄弟2034人,到了三十世達2460人之多。
除了人丁興旺外,在功名上也取得了不少的收獲。據考證,雅溪盧氏自明永樂辛丑盧睿登進士榜以來五百年間,出了進士8人、舉人29人(其中解元2人)、制貢119人,薦舉恩封涉足仕林者150余人。科舉場還出現“同胞三鳳”、“一躍雙龍”、“祖孫父子兄弟科甲”的驚人史跡,在東陽乃至整個金華傳為美談。
盧氏家族2002年新編的七大卷《雅溪盧氏家乘》中這樣記錄著:民國期間,有雅溪盧就棋任浙江省新昌縣縣長;解放之后至今(2005年),出博士20名、碩士10多名,縣團級以上官員48人,僅在省級名校東陽中學任校長的就有四位雅溪盧氏裔孫——盧鎧、盧輝玉、盧炳晉、盧綬青,在海內外頗有名望。
是否極泰來?還是事在人為?盧氏成為“婺州望族”已成事實,至于是否與那鶴發童顏的老者有關,已無考證的必要。

盧府匾額

世雍門樓


世雍門樓

《宅經》有云:“宅以形勢為骨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發。”臨雅溪而建,面東、西二峴而興的盧宅肅雍堂就是遵其法則,希融山川形勝之氣,得人文風潤之福。
“三峰峙其南,兩水環其北,前有蔬圃,后有甫田”,是族譜對盧宅風水環境的生動描述。盧氏夾雅溪而居,村落中心大宗祠為地勢低洼處,形似荷花心。村落的主要廳堂依“面屏、環水、枕山”理想的理論布置,南以東西峴峰為屏。以主體廳堂肅雍堂為例,遙對筆架山,有“云外插三峰,好安畫石筆”之說,被盧氏家族視為文脈所在,歷代嚴禁有所遮擋。
站在儀門南視,筆架山恰好處于頭門的門框以內,成為盧氏家庭神圣意義的一種文化景觀,并成為啟示兒輩好學奮進、施行家教的重要場所。
從大格局看,盧宅前方有筆架山和南山(即朱雀),后有層層迭迭的北山(即玄武),祖山、少祖山和主山東部七里寺區塊高阜以及其后的覆船山等(即青龍),西部地勢較平坦但有縣衙(即白虎),東南方向雅溪水蜿蜒而來緩緩地進入村落并與西溪形成合抱之勢。
這樣的環境特點,恰好符合了一個典型的吉祥之地:左有青龍蜿蜒;右為白虎踞蹲;前方是朱雀翔舞飛升,充滿生氣;后面以玄武龜為依靠,穩如泰山。盧宅的整個聚落剛好“四神“俱全,這一設計與盧氏家族詩禮傳家、科第綿延的門風相互印證,頗為耐人尋味。

樹德堂
另外,甬道三轉二折,入口設八字照壁,含藏風納氣之義。中段正對“天門”水口,寓招財進寶之意。左右雅溪中,西河環抱,并在溪上建構多座石橋,以增加氣氛。匯至宅后辟月塘滯流,并用人工筑沙山一座,避免宅后失之空曠。古人視水為財源和吉利的象征。“以蔭地脈養真氣”,要求進口開敞,出口宜關閉緊密,最怕直瀉無收。月塘不在宅前而在宅后,說是“水口收藏積萬金”的蓄財之庫。泄口建一跌坡,溪流彎曲不至于直去無收,其上建石橋一座,形同關鎖。其后又建文昌閣“坐鎮”,徹底扼住關口,以固一方之元氣。在這里,撇開雅溪、月塘、石橋、筆架山的實際功用、景觀效果不說,其借助山水形勝發族致富的古代勘輿學理論得到了極好的注釋。
可見,盧宅在選址方面獨具匠心。其風水環境的大格局不僅僅是村落,而且還像一個城池選址的最佳模式。肅雍堂居于“龍穴”位上,正好是萬物精華之“氣”的凝結點,于山水環抱之中,是居住的最佳福地。
據傳雅溪為人工開鑿,由東河、西河、北河三條溪流組成,蜿蜒曲折,繞經盧宅的東、西、北三面。溪水東流,節節相通,沿溪有月塘、新屋塘、花橋塘、麻車塘、東馱塘、牛屙塘六個水塘與之相聯。
雅溪既為盧氏家族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又將盧宅融于山水之中,盧氏一族并沒有辜負臨清流而帶塘陂的自然風光,一改肅雍堂的凝重,沿雅溪廣建亭、閣、園苑。雅溪諸園不僅點綴了盧宅的自然風光,而且也寄托了主人的志向追求。
可以說,盧宅是一座集山川靈秀與人文精華與一體的建筑群,宅院、園苑之間顯現的不僅有建筑的精絕,也有山川的靈慧。

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