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娟 陳軼群 張小丹
(中環聯合(北京)認證中心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
實施綠色采購有助于保護環境和資源,促進綠色產業市場的形成,推動綠色生產和消費等宏觀市場效應的實現。隨著各國和各地區面臨的資源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政府/公共綠色采購制度已經引起了各國的普遍重視。公共機構對于綠色產品的采購已成為世界主流趨勢,不同的地區、國家都有其推薦的綠色產品采購標準,通常各國綠色采購標準主要分為以下三種,一種是對產品涉及的環境方面做出籠統的規定,大部分都是一些共性指標;第二種則是針對不同采購項目和物品本身特點的特性指標,具體對每項指標設定具體的限值,制定專門的采購規范;最后一種則是直接引用現有的生態標志標準。國際上實施政府/公共綠色采購較好的國家主要有以下幾個做法。
美國環境保護署主要負責其國的綠色采購管理,同時與其它機構合作共同推廣綠色采購。美國還強調可持續采購應該側重于采購的整個過程,而不是終端產品,建議每次一種新產品實施綠色采購時都要先通過試點項目進行測試,成功通過測試的才能納入常規采購程序。聯邦政府為推廣綠色采購確立了“購買環境優先產品(EPP)”指導方針和具體的實施原則。EPP 可以幫助聯邦政府“購買綠色”,它借助聯邦政府的巨大購買力,刺激市場對綠色產品和服務的需求。美國環境保護署已制定了五項“指南”(Final Guidance on EPP),對聯邦政府層面如何實施EPP 提供了宏觀的指導。“指南”可以為采購機構提供具體的采購指導,同時也可以為那些希望供貨給聯邦政府的制造商提供準入指導。方針具體使用時,需要按照不同產品、服務的類型和相關市場、采購方法的不同而差別對待。具體的指導原則如下:①原則1:環境+價格+性能=環境友好采購:將環境因素和產品安全、價格、性能等因素一樣,納入采購常規考量因素之一。②原則2:污染預防:強調污染預防在采購環節中的作用。③原則3:全生命周期角度/多重環境屬性:檢查整個產品或服務的生命周期中的多個環境屬性。④原則4:環境影響比較;選擇產品或服務時比較可能涉及的所有環境影響。⑤原則5:環境性能信息:收集整理全面、準確、有意義的關于產品或服務的環境性能信息。
同時,環境保護署(EPA)開通了專業的EPP 網站,該網站整合了聯邦政府實施綠色采購有關的所有資源、數據庫、培訓課件、供貨商信息等。
美國公共綠色采購主要的特點就是“通用原則指導,具體產品細化,借用工具、方法,詳細周到費時”,力圖做到“價值最優”。其公布的一則地毯的成功采購案例中顯示,一單價值5 億元合約期5年的地毯合同,通過一些列環境屬性比較(包括VOC 排放、循環材料利用率、可回收利用率等)以及在使用多個地毯行業標準的共同參與下,歷時15 個月才達成。
辦公電子產品通常是公共采購中得大宗產品,也是涉及法律法規較多的一類產品,本文以電子產品為例給出了具體采購時,EPA 通用的評判方法(見圖1)。采購者通過以下流程查詢采購商品、服務的信息。可以看出在整個評估過程中,需要使用多個輔助評估工具、借鑒相關產品背景數據庫和典型成功案例才能達成環保采購。
歐盟的公共采購通常分為產品(貨物)采購、服務采購和工程采購。采購人在制定采購需求時就開始將環保要求納入考慮范圍。具體到采購對象上,歐盟的產品采購注重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考察,服務采購注重執行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工程采購要遵循“可持續建筑”的要求。歐盟制訂了“綠色公共采購共同標準,GPP 標準”來指導和規范歐盟各國實施綠色采購。GPP 的基本概念是建立在明確的,可核實的,合理的和激進的產品和服務的環保標準,且基于生命周期方法和科學證據的基礎上。

圖1 以電子產品為例的EPP 采購流程
發展至今,歐盟綠色采購的標準已涵蓋建筑,食品和餐飲服務,辦公IT 設備等領域,為20 個類別的產品提供綠色采購支持,“GPP 標準[2]”是在現行歐盟法律和歐盟環境標志標準基礎之上,綜合考慮企業和社會公眾意見而制訂的。當采購任何一個產品或一組服務時,都有兩級“標準”可以參考:
(1)核心“GPP 標準”:體現了最重要的環境影響,取得必須的認證資格,達標成本較低。
(2)綜合“GPP 標準”:體現了更多的環境影響,市場上最佳的環保產品,達標成本較高。
同時會有一個“獎勵標準”(award criteria),來權衡產品或服務的性價比。
值得一提的是,歐盟的生態標簽制度始于1992年,直到2008年發布了第一個GPP 采購標準。生態標簽發展的20 多年里擁有良好的市場口碑和經濟價值,因此,為了增進兩個標準的協同性[3],歐盟GPP 標準制定流程在很大程度上遵循歐盟生態標簽標準的制定流程的結構,即,同一產品(服務、工程)的采購標準和相關生態標簽標準在制定或更新時,其最初的工作組和工作文件是一致的。也就是說這兩個標準在制定原則和環境因素考慮方面都是一致的。同時,采購標準中提出的一些指標的在合同評審時所用的驗證方式也是通過參考相關認證結果或其他證據材料。
日本不僅是亞洲、也是全世界開展公共綠色采購最為徹底的國家之一。特別是日本政府于2000年頒布了《綠色采購法》,旨在通過鼓勵國家機構或其他公共機構以提供適當環保產品信息的方式(刺激社會對環保商品的需求),帶頭促進環保產品(有助于減輕環境負荷的產品和服務)的采購來加快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社會。該法的實施將日本的綠色采購推向了新的發展階段。采購法為19 個領域的266 個特定采購品目[4](數據截至2013年5月)(包括,紙類、OA 器材、汽車、文具、公共工程、勞務等)都設定了采購標準。因為要通過政府采購行為來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到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技術,生產綠色產品的行列中去,因此日本綠色采購法中的采購標準較日本生態標簽標準而言,雖然同樣關注產品的環保性能,但是技術要求略低。如圓珠筆采購中對于再生塑料比例的要求,生態標簽中為再生塑料比例70%以上,而采購標準中只需達到40%以上。在實際采購時,生態標簽可以作為確定產品或服務是否滿足采購標準的依據。

圖2 日本綠色采購法特定采購品目和生態標志的關系
韓國為了進一步緩解生產消費和資源環境間的沖突問題,韓國政府正在加緊推進各項環境政策。韓國政府從92年開始推進了韓國環境標志認證計劃,到現在為止有126 大類產品已經納入環境標志里面。1997 韓國技術標準委員會推廣了“產品循環利用標志”。1998 環保部提出了優先采購綠色產品的理念,并與1999年成立了韓國綠色采購網絡(GPN)[5],GPN 是韓國綠色采購推進的關鍵部門,其旨在鼓勵消費者購買環保產品,促進綠色采購和協調環境和經濟問題。1999年韓國工商能源部推行了節能標志。韓國《綠色采購法》于2004年12月頒布,2005年7月開始實施。法律規定公共機構有購買環境友好產品、服務的義務。該法實施的目的是通過強制性采購計劃擴大綠色產品市場,防止浪費資源和造成環境污染,并努力在國內經濟方面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個法律適合于國家和地方的政府機構,還有政府投資機構等等。該法規認定的生態產品的范圍包括:①環境標志認證產品或相當產品;②良好的循環利用綠色認證產品或相當產品;③符合MOE 規定標準的其他產品。
韓國還專門建立了生態產品分銷系統[6],這包括政府電子采購系統和ECOI(生態產品總體信息系統)。在政府電子采購系統上設有生態產品專賣店,可以看到有關生態產品的具體信息。

圖3 韓國生態產品分銷系統
我國自2007年1月1日起,《關于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實施的意見》正式在中央和省級(含計劃單列市)預算單位實行,自2008年1月1日起已經在全國全面實行。該意見還同時發布《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該清單由財政部和國家環境保護部(原國家環保總局)綜合考慮政府采購改革進展和環保產品技術及市場成熟等情況,從國家認可的環境標志產品認證機構認證的環境標志產品中按類別確定實行政府采購的范圍,八年來,環保部、財政部共發布十四期《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產品種類由最初的14 大類產品增加到42 類產品品目1,企業數也由81 家增加到1318 余家,產品型號也由800 多個型號的產品增長到86628 多種型號。
“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由財政部、環境保護部負責制訂。列入“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的產品由財政部、環境保護部從國家采信的環境標志產品認證機構認證的環境標志產品中,根據環保性能、技術水平和市場成熟度等因素擇優確定,并在財政部、環境保護部指定的媒體上定期向社會公布。
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的調整公布時間一般為每年的1月和7月,列入清單的產品類別要滿足生產批量較大,技術成熟,質量可靠,具有比較健全的供應體系和良好的售后服務能力且環境效益比較明顯等要求。產品進入清單的需滿足下列條件:①產品屬于環保清單所列產品類別;②產品屬于國家批準的環境標志產品認證機構認證的環境標志產品,具有有效的環境標志產品認證證書,且取得證書的時間符合規定;③產品制造商按照公示通知的要求提交相關材料;④產品制造商符合政府采購法律制度對政府采購供應商的條件要求。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國的采購標準都有其各自特點(見表1),標準體系越復雜,執行難度也就越大,同時對從采購業人員的專業知識要求就越高,因此在社會發展的不同時期選擇適合自己國情的采購標準是確保政府綠色采購順利實施的基礎。

表1 各國公共綠色采購標準比較
通過對比和介紹可以很明顯的看出,我國現行的政府綠色采購方式有其很強的優勢,比較適合我國的經濟現狀,歸納一下主要是:①實用性強、對專業知識要求低、易于操作;②工作量攤分,減少了采購人員的工作強度;③具有較好的連續性、不會因為人員變動影響采購質量;④采用的標準高,環保性能更優。
從國際上來看,制定政府綠色采購標準、指南是各國開展政府綠色采購較為普遍的情況,由于產品的千差萬別,制定統一的標準不能適用到所有的政府采購產品;而環境標志標準相對來講要求比較高,部分指標難以檢測,影響了政府采購的效率,因此,世界各國較為普遍的選擇了第二種模式,例如歐盟和德國。均是在制定環境標志標準時,同時制定政府綠色采購標準,其標準內容和要求均來源于環境標志標準的部分內容。因此,借鑒中國環境標志標準也會是中國制定相關綠色采購標準的方式之一。
中國開展政府綠色采購標準制定時應針對不同采購項目和物品本身特點的特性指標,具體對每項指標設定具體的限值,制定專門的標準。政府綠色采購標準定政府采購綠色標準應以生命周期評價為基礎,結合各類采購項目的特點,考慮目前的技術水平和市場供應情況等制定,還要考慮國家環境保護目標要求,即從節能減排、提高利用率、有利于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處置等方面綜合考慮[7]。政府綠色采購標準還要考慮指標的可操作性,選擇最能體現產品環保特性的指標,指標要易于檢測和獲得。提高政府綠色采購效率。政府綠色采購標準還要定期評估,及時更新,使政府綠色采購產品保持行業領先,發揮政府綠色政策功能作用。
[1]http://www.epa.gov/epp/pubs/guidance/index.htm
[2]http://ec.europa.eu/environment/gpp/index_ en.htm
[3]http://ec.europa.eu/environment/gpp/gpp_ criteria_ process.htm
[4]JICA 課題(1—3)建立和完善中國政府綠色采購的技術支持體系—赴日研修課件
[5]韓國環境標志與韓國的綠色采購ppt,
[6]http://www.g2b.go.kr/index.jsp
[7]Iseal 聯盟項目報告(內部資料).利用市場機制促進中國綠色公共采購效果的機遇和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