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毅梅 王 蒙 曹志宏 杜星妍
(1.江蘇省環境經濟技術國際合作中心,南京 210036;2.南京師范大學,南京 210023)
哈龍由于具有電絕緣性好,化學性能穩定,滅火速度快,毒性和腐蝕性小,釋放后不留殘渣痕跡或者殘渣很少的優點,曾一度是國際上(包括我國)廣為使用的清潔高效滅火劑[1]。但科學家后來的研究結果表明,哈龍類滅火劑在平流層被較強的紫外線照射分解出活潑的游離溴原子和氯原子,每個游離的溴原子氯原子可以破壞難以計數的臭氧分子。為了保護全人類的利益,保護環境,淘汰臭氧消耗物質刻不容緩[2]。
由聯合國召集相關成員國制定并于1989年1月1日生效的《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將三種哈龍列為附件A 第二組受控物質。1992年哥本哈根會議決定發達國家于1994年1月起逐步淘汰哈龍的生產和消費。而由于哈龍的必要用途,會議給予5 個協定國10年的寬限期。為重點支持發展中國家淘汰ODS 物質,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建立了《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多邊基金。
按照哈龍滅火器10年有效期估算,我國已逐步進入哈龍滅火器/滅火系統報廢高峰期。筆者調研收集了澳大利亞哈龍回收和再利用管理的經驗,針對我國哈龍淘汰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我國1989年加入《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1991年簽署了《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3],1993年我國政府批準執行《中國消耗臭氧層物質逐步淘汰國家方案》。在此基礎上,經過大量的哈龍生產和消費調查,1995年制定了《中國消防行業哈龍整體淘汰計劃》[4],該計劃是我國第一個也是全球第一個ODS 行業整體淘汰計劃,它開創了我國ODS 淘汰的新模式。1997年通過保護臭氧層多邊基金的審查并批準,我國得到了6200 萬美元的贈款資助,用于消防行業哈龍的淘汰。
我國哈龍利用狀況是:哈龍1201 主要用于手提式滅火器上,哈龍1301 主要用于固定滅火系統上,哈龍2402 一直沒有生產,應用也很少。根據《消耗臭氧層物質逐步淘汰國家方案》制定的哈龍淘汰目標,我國在2005年12月31日完成了哈龍1211 的淘汰,2006年1月1日起全部停止哈龍1211 的生產,從2010年1月1日起停止哈龍1301 的生產。主要采取的措施是:按淘汰進程逐年關閉哈龍1211 和1301 滅火劑生產企業;對哈龍滅火器企業實行關廠或轉產非哈龍滅火器;哈龍1211 和哈龍1301 滅火系統廠轉產非哈龍滅火系統。
總體上看,我國消防器材生產企業對哈龍淘汰政策的執行情況良好,均提前完成了所生產產品的淘汰工作。近年來經濟高速發展,樓堂館所拆建頻繁,哈龍替代物主要包括鹵代烴氣體、惰性氣體和水噴霧系統,各地哈龍替代情況復雜,哈龍管理工作缺乏目的性和導向性。此外,近年來我國火災發生的頻率和造成的損失也在不斷增加,如何保證在削減哈龍滅火劑的同時保障消防能力不致降低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鞏固哈龍淘汰及替代工作的成果,應吸取國際先進經驗,對淘汰的哈龍進行妥善處置,加強其回收再利用管理工作,既要保護臭氧層、又要保障必要場所的消防安全需求,積極借鑒國外哈龍回收和再利用的管理經驗,對我國淘汰哈龍,進行有效的管理十分迫切。
澳大利亞為聯邦制國家,州政府和聯邦政府有不同的權利和職責。首先聯邦政府有責任保證澳大利亞根據蒙特利爾協議逐步淘汰ODS 的生產和消費,履行保護臭氧層的國際義務。
1989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通過《臭氧保護法令》,規定1992年12月31日后,除了哈龍的必要用途,終止哈龍的進口。1995年12月31 號后禁止在大部分行政轄區內繼續在非必要設備中使用哈龍。各地方政府停止使用非必要用途的固定式和手提式的哈龍滅火設備。不按照規定執行的,將由地方環保部門提起法律訴訟。
州政府通過立法控制哈龍和哈龍系統的所有權和使用及回收,采取主要措施是:組織培訓、委派項目以及控制ODS 的使用,以確保ODS 排放源最小化。立法也規定哈龍使用單位在一定的期限內向儲存、處理中心送繳哈龍滅火器,否則處以罰款。
臭氧保護政策由澳大利亞環境和自然保護委員會進行修訂,并作為完善澳大利亞哈龍管理政策(AHMS)的基礎。在完善哈龍管理政策的過程中,聯邦政府定期與州政府部門、工業和環保組織等利益相關者協商,充分考慮各方意見。
澳大利亞哈龍銀行運行模式結構如圖1 所示。

圖1 澳大利亞哈龍銀行運行模式圖
澳大利亞成立的國家哈龍銀行,是一個集中的哈龍儲存、處理中心。該中心建有大型高架倉庫,可大量儲存收集到的哈龍及其容器。中心分別配套建設一套哈龍1211 銷毀裝置和一套哈龍1301 精制裝置和儲罐。根據哈龍1211 回收量和需要量,確定銷毀量,進行銷毀;對回收的哈龍1301,由中心進行精制并儲存。
哈龍普通用戶需要在一定的期限內向哈龍儲存、處理中心送繳哈龍滅火器,否則將被罰款。必要場所的哈龍使用單位根據哈龍實際需求量,向哈龍使用委員會提出使用申請,經委員會審批后,由用戶向哈龍儲存、處理中心購買。
澳大利亞哈龍必要用途分別有航空、防衛、海事。1998年澳大利亞發布的哈龍清單指出哈龍儲備主要掌握在以下的政府和經濟部門:國家哈龍銀行、消防工業、航空工業、國防部門、船舶工業。少量的哈龍用于電力和水利設備,這部分哈龍計劃在3~5年內淘汰。還有一部分哈龍儲備在沿海岸油氣平臺,這部分哈龍只能在平臺改修的時候逐步替換。除了消防設備(包括剩余的滅火器),哈龍的庫存量主要儲存在哈龍銀行里。
必要用途的哈龍將得到法律豁免,而哈龍的使用是否屬于必要用途將由國家哈龍必要用途專家組(NHEUP)進行評估。該專家組對全國各地提供建議和解釋判例以幫助減少不必要的哈龍使用。澳大利亞仍將保留哈龍1211 和哈龍1301 的庫存用于國防、航空和海事部門(必要用途)。盡管澳洲的哈龍儲備將一直維系到2030年,但國防和航空部門仍將繼續使用哈龍直到有適合的替代物能替代它們的消防用途。對于海事部門,目前已經發現了大量的可替代物。所有的新船中必須安裝這些替代物,而由于花費和實際操作的制約,舊式船舶中可以繼續使用原有的哈龍滅火系統。澳洲有70 噸的哈龍1211 和250 噸的哈龍1301 作為必要用途的儲備,這些儲備由國家哈龍銀行保留并提供給所需使用者。同時,每隔一段時間要對哈龍清單進行更新,以便為未來哈龍政策的制定提供精確的參考基礎。聯邦政府可以將過剩的哈龍1301(接近310 噸)賣給蒙特利爾協議方用于必要用途。但是交易量有一定限制,不允許超過聯邦政府評估的存儲總量。將過剩的哈龍1211 賣給蒙特利爾協議方用于必要用途。繼續執行哈龍的存儲盤點,并對計劃使用需求進行驗證。
根據我國國情,在未開發出能完全替代哈龍的替代品之前,必要場所可繼續使用哈龍滅火劑,并建立哈龍銀行以保證哈龍停止生產后必要場所的需求。
借鑒澳大利亞的哈龍管理經驗,我國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從哈龍回收、精制、儲存和使用管理等幾方面,規劃和建設中國哈龍銀行體系。此外,哈龍滅火劑作為一種戰略物資,各國都非常重視對其的儲備,我國也應從國家戰略的角度考慮,重視哈龍的儲備和再利用問題,切實保障必要場所的消防安全需求[5]。
中國哈龍銀行在結構上分三級管理,如圖2 所示。
(1)上層是哈龍中央銀行。負責處理全國的哈龍數據信息,調整各哈龍銀行分行的儲存量,與國際哈龍銀行進行信息交流,掌握哈龍出口情況等,同時負責對在必要場所使用哈龍的申請進行評價,提出審查意見,通知哈龍分行和用戶是否可進行哈龍交易。
(2)中間層是哈龍銀行分行。在全國共設立2 個分行,分別針對哈龍1211 和1301 建立一套哈龍回收系統,包括精制裝置和哈龍儲存庫。同時對全國哈龍需求量進行調配,按照哈龍銀行分行的管理辦法,賣給哈龍必要使用場所的用戶,并按時向哈龍中央銀行報送有關數據。
(3)下層是哈龍回收站。負責回收社會上的零散哈龍,回收站按照《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要求在環保部門備案并將回收的哈龍統一上交哈龍銀行分行。

圖2 中國哈龍銀行構想結構圖
根據澳大利亞的哈龍管理經驗,開發理想的哈龍替代品是有效的哈龍淘汰管理方式,其替代物應具備以下特點:高效、清潔、無毒、ODP 值為零、ALT 及GWP值較小,最好為零、應用量-容積比小、良好的氣相絕緣性、良好的儲藏性和穩定性、經濟合理、價格低廉。但在至今為止,尚未找到一種能在滅火性能和適用范圍上可完全取代哈龍的替代型滅火劑。因此,目前不得不保持著在不同場合使用不同種類的哈龍替代物[6-7]。國際上已研究和開發的哈龍替代物有七大類型,分別為鹵代烴類滅火劑、二氧化碳滅火劑、細水霧滅火劑、氣溶膠滅火劑、惰性氣體滅火劑、非揮發性哈龍替代物、泡沫滅火劑[8-10]。
澳大利亞對哈龍回收再利用的管理措施,已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我國應借鑒澳大利亞經驗,通過對哈龍物質的生產、流通、銷售和使用領域的行業調查,確定重點企業名錄,建立企業檔案(包括生產、使用、回收、銷售、維修等領域),建立哈龍保有量數據庫,有效提高哈龍再利用管理水平,為我國哈龍銀行建設工作打下基礎。
清潔、高效、環境友好、經濟將是未來滅火劑的發展方向。我國應結合本國自身情況,學習澳大利亞哈龍回收和再利用管理的經驗,建立中國哈龍銀行,并針對特定場所進行滅火劑的選用,應從環境因素、毒性、滅火效能、防護區及保護對象要求等方面綜合加以考慮。今后將不斷完善現有的滅火技術,開展特定場所的滅火實驗研究,確定系統的設計參數,完善產品的使用性能。此外,還應積極開發新型的滅火產品來對哈龍進行替代管理[11-12],加強哈龍回收再利用管理,鞏固哈龍淘汰成果,履行國際義務。
[1]朱海林.國外哈龍替代物的替代技術概況[J].化工勞動保護,1996(5):16-18.
[2]肖建華.哈龍淘汰與環保替代技術[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10(3):6-9.
[3]聯合國環境署UNEP.蒙特利爾議定書哥本哈根修正案,1992.
[4]國家環保總局,公安部.中國國家整體淘汰哈龍行動計劃,1997.
[5]陳繼承,王亞,王寶偉.[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1999(7):18-19.
[6]劉靜,趙乘壽,冒龔玉,汪鵬,胡源.我國哈龍替代滅火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中國西部科技,2010,9(34):8-10.
[7]杜蘭萍,謝德隆,東靖飛,田亮,宋波.哈龍替代技術的研究[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2,(1):59-62.
[8]潘仁明,周曉猛,劉玉海.“哈龍”替代物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爆破器材,2001,30(4):30-34.
[9]丁康生,盧孔燎.非揮發性哈龍替代物研究[J].化學世界,1995,3:115-117.
[10]戴桂紅.淺談影響蛋白、氟蛋白泡沫滅火劑滅火性能的因素[J].消防科學與技術,2001,3:51.
[11]唐祝華.21 世紀潔凈氣體滅火新技術的開拓、發展與眺望[J].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0,13(12):3-9.
[12]劉江虹,金翔,黃鑫.哈龍替代技術的現狀分析與展望[J].火災科學,2005,14(3):16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