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中建
各地景觀照明工程實施的根本目的在于其直接和間接帶來的經濟效益,以及因經濟提升而獲得的政治效益。對人們審美需求的滿足和城市形象的提升也隱含了不同程度的商業訴求目的。人們更喜歡將景觀照明看作一種特別的展示手段而不是一種單純的藝術,并借助“舞臺化”的表現方法呈現出來。這樣一來,景觀照明藝術就具有了雙床屬性,即展示屬性和“舞臺化”屬性。
(一)展示屬性眾所周知,在漢語語境中,展示的意思是呈現或者炫耀,其本質是“甲”向“乙”傳遞合乎“甲”目的的各種信息。廣泛意義上,任何事物的呈現都可以視為一種展示。因此,說景觀照明具有展示設計的本質屬性實在說不上新穎且充滿爭議。然而,景觀照明藝術的生命在于其景觀性,也就是說,它除了滿足必要的照明功能需求外,更側重運用燈光對照明對象的景觀重構,以此營造富于藝術特色的夜間形象。由此可見,景觀照明藝術是一種發生在戶外公共空間中的展示設計形式。以上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繁榮起來的景觀照明為考察對象,可以清晰地看出,這種展示設計屬性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1歷史文化資源的夜間展示首次明確提出我國歷史文化遺產概念的文件是2005年下發的《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在這一通知中指出,歷史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前者是指有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的各種可移動的或不可移動的文物,后者是指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密切相關并世代傳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而歷史文化資源的概念不同,它側重于歷史文化遺產的開發和利用,強調文化遺產所帶來的直接或間接經濟與社會效益,是一個經濟學的概念。隨著人們夜晚活動的頻率和強度增加,對城市所擁有的歷史文化資源進行夜晚展示成為發展夜經濟的一個重要內容:一方面,通過對古建筑、街區等物質文化遺產的照明設置來重構其夜晚景色,形成夜間特有的旅游景觀資源;另一方面,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景觀照明結合起來,通過夜市、燈會、節慶、文娛演出等形式來促進夜間的文化消費,展示豐富多彩且繁榮昌盛的夜生活景色。
2城市形象的夜間展示80年代開始,我國的城市建設中出現了一種思潮,即“城市美化運動”,追求視覺的唯美設計,以反映城市決策者或設計者的審美為取向,以“景觀大道”、“城市廣場”、“城市河道美化”的大量工程為突出表現。景觀照明作為這些項目工程的具體組成部分和內容,一開始就具有“城市美化運動”所特有的兩個突出特征:“一是專注于工程的紀念性和表面文章,將建筑或城市空間作為權利符號;二是將建筑與空間當作表演舞臺,為了展示而規劃”。而從1988年上海市外灘和南京路的夜景照明工程開始的20多年里,景觀照明被冠以人們熟知的“亮化工程”、“光亮工程”、“面子工程”等名字,成為城市形象展示的一種特有手段和形式。
3“光景藝術”展示我國著名舞臺燈光設計師金長烈先生認為:當代戲劇演出的舞臺空間廣泛運用光影、燈彩、光束等各種燈光照明方式,形成一種與傳統實體布景不同的“景”,即“光景”。同時還指出:演出空間進一步擴大,演出形式也更加復雜多樣,出現諸如音樂噴泉、“光效藝術”表演等大量“非戲劇性”的演出樣式。這種“光景藝術”對景觀照明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一方面,舞臺燈光的藝術表現和設計技巧被借用到城市景觀公共空間,極大地豐富了景觀照明的表現樣式和表現手法,提升了城市夜景觀的景觀藝術品質;另一方面,諸如演藝廣場、音樂主題公園、服裝展示等“非戲劇性”的演出形式已經成為城市景觀空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考察近三十年的景觀照明發展現狀,我們發現景觀照明是一種城市空間中的“光景藝術”展示,用燈具的造型、光影塑型來展示特定景觀空間的主題、風格與文化,其實質是公共藝術展示與科學技術展示的有機結合——用新的照明科學與技術塑造物理光環境,以時尚藝術形式與方法展示景觀空間的藝術品質。具體表現為景觀照明的裝置藝術化和景觀照明環境的燈光環境科學化。
(二)“舞臺化”屬性無論景觀照明藝術用來展示城市的歷史文化景觀資源,或者是城市形象,或是具有公共藝術性質的“光景藝術”,還共生著明顯的“舞臺化”特征。
1舞臺燈光照明對建筑泛光照明的影響,促進了景觀照明藝術的形成和獨立發展人們普遍認為20世紀20年代始于美國的建筑泛光照明是以城市景觀為參照的景觀照明藝術的開始。史實告訴我們,此時的“建筑泛光應用是與劇場舞臺燈光的設計開發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的,許多設計師同時在劇場舞臺燈光和建筑照明中工作,劇場照明的技術和藝術極大豐富了當時的城市和建筑形象,而照亮了的城市形象和建筑也促進了舞臺照明藝術的發展。一個代表性的例證就是:“現代建筑照明之父”理查德· 凱利將用光營造舞臺氣氛的手法運用到建筑照明實踐當中,并在在1952年舉行的美國建筑技術學會、工業設計師協會以及照明工程師協會的發展中提出了“光能影響”理論,強調營造氛圍的“環境光”、照亮主題的“焦點光”、創造藝術氣質和品位的“閃爍光”的合理使用,完善了其脫胎于舞臺照明技術的建筑景觀照明理念。可見,景觀照明的藝術從一開始就表現出與“舞臺燈光”驚人的一致性。此后,舞臺燈光藝術一直是景觀照明藝術的借鑒目標和靈感源泉。而隨著我國當代戲劇藝術的多元化發展,在戲劇形式復雜多樣的背景下,出現了諸如節慶活動演出、“光效藝術”表演等具有“非戲劇性”的演出形式,使燈光照明的舞臺性和非舞臺性、戲劇性和非戲劇性的界限變得模糊起來,為舞臺燈光藝術直接走入景觀空間提供了可能。以上世紀80年代深圳的《中華民俗村》、《錦繡中華》等主題性游樂公園的建設為標志,主題公園這一旅游景觀的形式在我國迅速發展并繁榮起來。而在這些主題公園修建中,各種不同形式的演藝場所和空間成為慣用手法,從而使舞臺燈光得以介入景觀照明之中。而始于1988年上海市的“景觀照明工程”的模式被此后的各地爭相效仿,最終衍變為人們耳熟能詳的“亮化工程”,舞臺燈光藝術的形式和技術又被借用到城市公共空間的夜景營造當中。
2景觀照明設計團隊中舞臺燈光師的專業知識和背景的必然反映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的景觀照明“爆炸式”發展,無論是對景觀設計師的數量還是質量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種矛盾解決的途徑有兩個,一是通過照明工程的國際招標,引入景觀照明設計與施工人才;二是抽調舞臺燈光師、建筑照明師、藝術設計師、藝術家等形成景觀照明設計團隊,參與為數眾多的各式景觀照明工程。無論是國際團隊還是國內團隊,舞臺燈光師都是主力之一。萬敏《城市夜景觀發展綜述》在考察了當代我國城市照明發展后指出:景觀照明藝術的從業者中,最為活躍的是許多具有舞臺美術(確切地說是舞臺燈光)學科背景的人員力量。而這些具有“兩棲”專業和知識背景的燈光設計師在實施景觀照明藝術設計工程中必然會帶有不同程度的“舞臺化”特征,并憑借他們在景觀照明中對舞臺燈光形式與技巧的成功借用影響其他隊員,形成景觀照明藝術表現的共識,積淀為景觀照明藝術的表現形式和方法,從而使景觀照明的藝術展示呈現出明顯的“舞臺化”特征。
3景觀照明展示的藝術表現和技術手段與舞臺燈光具有共通的特征
這種特征至少表現在:在技術層面上,景觀照明和舞臺照明共用燈光技術成就。比如:數字控制與調光技術不但是當代舞臺燈光的主要技術之一,也被廣泛應用到城市廣場、建筑照明等景觀建筑和設施當中。在藝術表現層面上,舞臺照明的表現技巧和形式往往也會直接或稍加變通后應用到景觀照明當中來。首先,景觀照明被賦予了服務景觀主題或自成主題的地位和意義。無論是主題公園的文藝表演主題,還是城市夜景中的“光效藝術”主題,或是節日的慶祝與活動主題,燈光要么作為烘托手段,要么作為主題本身,在主題表現上與舞臺燈光的表現基本相同。其次,景觀照明與舞臺燈光一樣,也具有場景的舞臺化轉換特征。都具有光區從一個空間轉變到另一個空間,一種亮度轉換成另一種亮度,一種色彩轉換成另一種色彩的藝術表現特征。需要指出的是, 這兩者也有明顯區別:一是景觀空間因缺少頂面而難以實現舞臺照明中的光區變換效果。二是轉換的形式不同:在電影、戲劇中,場景會隨著劇情發展而不停切換。反映到景觀照明空間中,就成為了景觀空間組團或節點在景觀軸線或空間序列上的轉換。在“場景切換”上,一個是人不動,景動;一個是景不動,人動。再次,景觀照明的展示與舞臺燈光照明在光影效果和意境營造上大致相同。景觀照明的展示同樣注重光色、燈光塑形和光運動的應用,只是表現的程度有所減弱而已。
綜上所述,景觀照明藝術的本質是對城市夜晚空間中被照物體的夜晚展示,舞臺化照明藝術的表現形式和手法是景觀照明藝術最具活力的表現形式。在審美層面上,舞臺照明藝術具有展示和“舞臺化”的雙重屬性,其中展示屬性為目的,“舞臺化”屬性為展示的具體手法和方式。(責任編輯:帥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