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東洋經濟》雜志網站7月17日文章,原題:清華大學理科人才堅定的就業觀 名牌大學高材生在就業觀念上有何變化?清華大學歷來人才輩出,多位國家領導人都從那里畢業。近日,日本《東洋經濟》雜志記者田中奈美對5名清華大學理工科學生進行采訪,聆聽他們的就業觀。韓青松是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學生,作為南方某地方政府的“選調生”,他表示,最初他被故鄉某電力公司接收,父母對此也非常滿意。但細想之下其實不知道自己進入該公司后能做什么。韓青松說自己一直希望從事管理而不是技術工作,還想通過努力謀求更高職位。他想先作為“選調生”鍛煉自己。作為女生,馬那和蘇玲不像韓青松那樣“抱負遠大”,對工作她們首先考慮是否喜歡,之后才是穩定。學習電子工程的馬那希望在北京通過努力獲得戶口,現在正考慮去一家質檢中心應聘。她說,雖然也被其他地方接收,但由于那些企業無法解決戶口,她謝絕了。同一系的蘇玲因不適應北京的環境和氣候,選擇到南方一家商業銀行工作。她說,銀行工作時間不長,有自由時間。蒼衛鑫和孫建平也同樣不愿留在北京,他們認為北京“空氣質量差”。蒼衛鑫說,自己讀研究生時,上海一家航空航天企業來學校招聘。當時他想,這是自己兒時夢寐以求的工作,盡管已被多家單位接收,他還是選擇這家上海企業。他還說,如果自己最終未被錄用,將去考“選調生”。高中時的蒼衛鑫從未想過從政,但受清華環境影響,又有擔任輔導員的經歷,他不知不覺產生“為國家做貢獻”的想法。孫建平已經通過“選調生”考試,不過并未走這條路,而是選擇回到家鄉的國有銀行工作。他說,這樣與家人朋友離得近,沒有在北京買房和結婚的壓力。他認為這很重要,因為在家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有保障。在被問及5至10年后的打算時,馬那說希望進入管理層,但她說這很難。孫建平說想在省或縣級城市開創一番天地,只是銀行沒有太大發展空間,數年后或許會跳槽。韓青松說,自己的計劃是10年內成為中層管理干部,不過現在離這一目標還很遠。▲(作者田中奈美,豐豆譯,本文原為問答格式,本報在不改變原文意思的情況下改為第三人稱敘述)
環球時報201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