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上幼兒園起,女人們就已經開始尋找、組建自己的小圈子了。小女生組小圈子的目的可能各異,但是每個圈子的相處方式大致是相同的,那就是勁兒往一處使,繩往一處擰。具體表現為穿同樣的裙子,都戴有蝴蝶結的發箍,甚至削出來的鉛筆尖也要保持一致的長度和粗細。這種大家都一樣的相處模式聽上去有點傻,但實際操作起來很享受,無論你處在圈子里的哪個環節。成年女性也有圈子,表現形式沒有小時候幼稚罷了,但是那種既享受又矛盾的心態還是一樣的。
一圈不能容二女領show
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2012年公布的一項研究揭示,社交網絡上刪除好友的決定有大約2/3是女性做出的,這意味著女性在人際關系上界限更清晰,也更喜歡“修剪”自己的賬戶?,F實中的女性小圈子中,“修剪”成員這種事情,發生的頻率不要太高。
成年女人間的友誼,幼稚起來也是很鬧心的。比如蕾哈娜、凱蒂·佩里、泰勒·斯威夫特等美國歌壇大腕們組成的姐妹團,干過的幼稚事情有:每位姐妹們都必須跟賈斯汀·比伯合作過;必須跟美男拍過MV;唱片上必須貼臟標,即使不貼,有些歌曲也必須得非常內涵。而她們之所以組團,完全是因為嫉妒Lady GaGa,以至于樂壇圍觀者們管這個姐妹團叫做GaGa Haters Club(GaGa的仇敵俱樂部)。
后來泰勒·斯威夫特也拿獎拿到手軟,引起了核心成員如凱蒂·佩里等人的不滿,于是受到了排擠,最終與該團不相往來。
明星們的小圈子里,名和利都擺在明面上,彼此之間的友誼確實不好處理,那么普通人的小圈子會不會就情比金堅呢?不見得。比如記者曾經半只腳踏入某美食小圈子,因為無意中挑戰了圈中餐桌意見領袖關于某家串串店的觀點,一圈不能容二女領show,記者遂被邊緣化,后被排擠出圈。就為了一口吃的,一段原本可以笑傲江湖的友誼就這么夭折了,還好我們彼此都不太在乎。
如果一個小圈子里有明顯的環節劃分,并且已經固化,那么最好不要貿然入圈。除非你有很大能耐挑戰原有領show(其實也不是那么難挑戰),或者自己心態好,愿意當那個跟風的,別人背個Prada殺手包,你也背個TB同款的。
真的非常想找個組織加入,感受集體的溫暖,那只能盡量多認識一些情緒穩定、智識水平略高以及情商正常的朋友。如果不能三者兼得,可以首先考慮那些情緒穩定的女性朋友。
疲憊的跟風
因為職業原因,記者認識的文藝女子非常多,差一點點,記者就加入文藝圈了。別看那些留著小說般的長發、穿著小說般的長裙、踩著小說般布鞋的女子們個個城市孤獨精般,在組小圈子這件事情上,她們和大家沒兩樣。只不過文藝女子們聚在一起不是比賽削鉛筆,而是風花雪月聊藝術。這種聚會一旦上了規模,就可以被稱之為沙龍了。
既然是沙龍,那必然得有一個八面玲瓏的女主人,只不過這個女主人大部分時間是招呼女客人,沒有條件在男客人之中斡旋,當不成林徽因,是一些現代文藝女小圈子中心人物的遺憾。
在這種全女性的沙龍里,分工是非常明確的:女主人負責扮演文藝繆斯,在人群中發光,其他人各司其職,有人負責賣萌,有人負責滄桑,有人準備了文藝界最紅的藝術家八卦,有人飲了一肚子的暢銷心靈雞湯,負責摘取金句供大家激賞……
如果每一個人都長得很美,那這就是大觀園姐妹們結社作詩了。說起來,《紅樓夢》里面的姐姐妹妹們,不就是頂級文藝女圈子之一嗎?
除了文藝圈,另一個大國無疑是時尚圈。時尚界整個大環境的基調是比誰更時髦,但并不意味著就沒有溫馨的小圈子。差一點點,記者也加入時尚圈呢(后來發現實在是HOLD不住那種后現代的生活節奏而黯然遠離)。
記者認識的時尚小圈子里的姑娘,真的可以用毫無心機來形容。大家非常熱愛生活,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而且段位差不多的朋友之間絕對不互相攀比,但仍有個別對自我風格認識不足者,非常使不上勁兒地跟風。比如有一個姑娘,長相氣質是端莊溫婉型,但是自從加入了時尚小圈子,努著勁兒讓自己朝妖艷兒里打扮,非常想營造出一種犀利的氣場。在發現自己實在是駕馭不了11厘米的細高跟之后,轉而發展T臺民族風。但是因為不夠瘦,既不能當燦爛美少女,又不像氣質凄厲的街拍達人,最后落得個不倫不類。
每次看到她都覺得很累,感覺再也無法正視時尚了。
圈子“臺風眼”
無論多小的女性圈子,每個成員都是有自己的小心機,但是這些小心機太多太密太小太碎到不值一提。在電視劇《愛情公寓》里,女主角胡一菲提了一個有趣的觀點,叫“派對臺風眼”,說的是一個派對中最惹眼的那個人,攪動周圍的人像臺風一樣圍著自己轉。女人的小圈子里也有“臺風眼”,要不然你以為上述那些努力跟風者跟的都是誰的風?
有的人打從一開始就要努力成為圈子的中心。比如上述那位美食圈的餐桌意見領袖,要求大家對她的舌頭和味蕾產生“信仰”,她吃什么,別人就得跟著吃什么,要是有誰不跟著她吃,簡直就是會餓死的節奏。
有的人不想成為意見領袖,但是只能無奈地看著大家都跟她學,比如那位沙龍女主人,回回組織PARTY,都發現女賓們個個腦后松松挽個髻,一身棉布長裙拖地,她只好無奈地縮回衣帽間抽一條裙子扮成“傲骨賢妻”,跟外面那群清新主婦區分開來。
還有一種是死都不肯承認自己是“臺風眼”的,致力于在圈子內部和外部營造一種人人平等的氛圍,即使被人指出:自從你穿了某品牌運動鞋配大衣之后,其他人都開始這么穿了!她依舊笑意盈盈:“哪有,大家只是熱愛分享而已了啦。”
哪有小圈子不熱愛分享的呢?關鍵是,誰來分享?
TIPS
1.一項調查發現,女性總愛在社交網站上說謊,把自己的生活描述得比實際更精彩。研究人員發現,至少四分之一的女性每個月會有一次在社交媒體上夸張或扭曲地談論自己做的事。
這項涵蓋了2000名女性的調查發現,她們大多假裝自己到市中心去玩樂,而事實上她們卻獨自在家待著,而且還喜歡把一次異域風情的假日或自己的工作加以美化。
女性愛在社交網站上編寫“謊言”最常見的原因有擔心自己的生活看上去會顯得“單調乏味”,在看到他人上傳的精彩內容時感到嫉妒,想引起自己的朋友和熟人的注意。
2.《女人的圈子,女人的幸福》
作者:[美]弗洛倫斯·伊薩克斯
內容簡介:以獨特的視角,用“損友益友”的顯微鏡透視女性人生各個階段和女性生活各個層面中的各種圈子,以及各種友誼關系。進而解讀幸福的秘訣,告訴女性朋友她們的圈子如何影響她們的人生幸福,以及如何經營自己的圈子,呵護真友誼,遠離假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