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國有傳媒企業來說,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就是國有股在投票、決定權上將具有特別投票權和更高話語權,甚至在特定問題上可以行使“一票否決權”。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中明確提出,對按規定轉制的重要國有傳媒企業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這一新的產業政策的出臺,在業界產生了強烈反響和廣泛共鳴,也必將為我國大型國有出版傳媒企業的改革發展注入爆發性的動力和源泉。
一、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提出及其影響
設置特殊管理股的初衷,是“通過特殊股權結構設計,使創始人股東(原始股東)在股份制改造和融資過程中,有效防止惡意收購,并始終保有最大決策權和控制權。”對國有傳媒企業來說,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就是國有股在投票、決定權上將具有特別投票權和更高話語權,甚至在特定問題上可以行使“一票否決權”。
我們認為,這一政策的提出,是國家意識形態管理方式的一大創新,一方面保證了國家對國有傳媒企業的足夠控制力,有利于維護國家文化安全、堅持正確導向,做強主流媒體、壯大主流聲音、保護公眾利益,另一方面使政府對文化的管理方式由“辦文化”真正向“管文化”轉變。
經過十年的探索,當前我國的文化體制改革已從“破冰期”挺進“深水區”。就傳媒業來說,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已基本完成出版發行、非時政類報刊和新聞網站等國有經營性傳媒單位的轉企改制,重塑了一大批新型市場主體,大型國有出版企業的發展尤其令人矚目,實力、活力、競爭力均大大增強。作為肩負出版導向任務的國有大型出版企業,如何在加強意識形態管理的同時,真正建立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培育成為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進一步做大做強,這些問題還沒有完全破題,無論是產業規模、產業結構、產業集聚,還是產業發展水平、產業經營效率、產業貢獻程度都存在發展瓶頸,迫切需要新的動力機制?!疤剿鲗嵭刑厥夤芾砉芍贫取边@一政策的出臺可謂恰逢其時。
對出版企業而言,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有利于吸引更多文化領域戰略投資者,進一步優化股權結構,幫助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有利于加快混合所有制的發展,鼓勵非公有制文化資本與國有出版資本融合發展,結構相補,交互融合,增加活力,激勵創新;有利于培育大型骨干出版企業,實現出版企業的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在尊重市場規律基礎上提高出版產業的規?;?、集約化、專業化水平,更好地使中國文化“走出去”。
對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改革思考已經走到深水區,新思路、新辦法不斷出臺,總目標都是要推動國有企業活力更強、發展更好。目前有的地方已經明確給國企定位,實行分類管理,即將國有企業分為競爭類、功能類和公共服務類,競爭類國企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主要目標,功能類國企以完成戰略任務或重大專項任務為主要目標,公共服務類國企以實現社會效益為主要目標。從國有出版企業的實際功能來看,實際上目前兼有上述三類特點,在文化產業上具有競爭類企業特點,在文化傳播上具有功能類企業特點,在文化導向上具有公共服務類企業特點,所以在管理上有較強的特殊性,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十分必要而且可行。
對已經上市的公眾出版公司來說,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更具意義。隨著股權多元化的進一步發展,國有股控股比例存在逐步被稀釋的可能,如何保障導向管理權,就成為一個現實存在的問題。引入特殊管理股,就可以保證無論國有控股的比例如何變化,其在傳媒導向上都擁有絕對控制權。在確保國有股權特殊管理地位的前提下,國有出版企業就可以大膽引入非公資本,形成業內業外形式多元的經營管理機制,真正按市場規則經營決策,真正實現市場對資源決定性配置作用,進一步優化企業治理結構,從而在推動企業深化改革中起到優化作用。
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后,國有出版企業的持股人以及管理團隊和核心人員將擔負起把好內容導向關的重任。這將使持股人和高管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建立健全長期激勵約束機制,讓企業走上合理合規發展的軌道。同時股權等優惠政策的實施,也會激勵持股人對企業的發展作更加長遠的戰略謀劃,進一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努力促進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適用范圍和實施路徑
《決定》中明確了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適用范圍為“按規定轉制的重要國有傳媒企業。”目前,我國的國有傳媒單位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中央級和省級的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等意識形態屬性強的傳媒單位。這些仍然保持著事業單位性質;還有一類包括出版發行單位、都市報、網絡媒體、移動媒體和大多數廣電媒體等,這些大都已經轉企改制,推向了市場。很顯然,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適用對象主要是指后者,國有出版企業是其中的重要領域。
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國有出版企業,必須同時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是具有較強意識形態屬性、擔負更多輿論引導責任;二是已經建立起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如建立起比較成熟的股份制出版企業,上市或非上市均可(但在持股比例上,兩者應有不同的要求,既有政策上的要求,也有技術上的要求);三是具備較強的核心競爭力、良好成長性,風險可控,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
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目的在于,既滿足國家對重要傳媒企業的掌控力,又能吸引戰略投資者,促進企業快速健康發展。那么如何才能保證這一政策得到有效實施呢?筆者認為,積極引入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股權多元化,是國有出版企業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基本前提與有效路徑。
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盎旌纤兄平洕鷱谋举|上說就是股份制經濟。”對于文化傳媒企業而言,引入混合所有制經濟有利于激發不同所有制資本的活力和創造力,優化資本配置,形成各種資本取長補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生動局面,從而實現效益最大化。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強調國有股始終保有最大的決策權和控制權,這與出版企業引入形成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結構并不相悖。而且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通過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形成多元產權架構,把各方利益捆綁在一起,既有約束性,又有互補性,既有利于國有資本進一步增強活力,又有利于提高傳媒企業的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
可以說,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對現有國有出版企業資本結構的一種很好的完善和補充。三中全會還提出“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降低社會資本進入門檻,允許參與對外出版、網絡出版,允許以控股形式參與國有影視制作機構、文藝院團改制經營。”這些政策將進一步釋放民間資本投資文化產業的激情,也為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出版企業引入混合所有制經濟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引入混合所有制經濟、推進股權多元化,在國有出版企業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應重點關注三個方面:
首先,要完善國有出版企業出資人制度,推出國有出版企業員工持股試點方案,推動國有出版資產面向社會資本開放,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股份制改造,如向民營企業資產轉讓等。
其次,要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適度降低國有股份比例,吸引其他優質資本,更有利于出版企業資產形態轉換。國有出版企業的股權設置,可設立國有股、非國有股,國有股包括管理股、職工股,非國有股包括民營股、受眾股、外資股等。出版企業股份制改造可以盤活存量、開拓增量,這對正處于轉型升級關鍵期的出版企業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第三,要厘清身份困惑,激發企業家精神。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國有傳媒企業負責人不再有行政級別,完全按照企業法人職責行使職權。一方面,管理層的任用將更加市場化,另一方面,員工激勵機制也將更加市場化。要建立市場化的薪酬機制,該給的待遇大膽給,不應有的行政權力也應堅決取消,推動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組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在更大程度上激發兩方面活力。
三、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的幾個注意事項
對于出版企業來說,特殊管理股制度還是一個新生事物,沒有現成可借鑒的模式。為確保這項新政策能夠順利實施并取得預期的效果,我們需要認真研究,精心設計,周密部署,統籌安排。在具體方案制定和政策實施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出版企業往往都具有很強的意識形態屬性,涉及面較廣,應本著積極慎重穩妥的原則,采取先進行試點、積累經驗后再推廣的方式,扎實推進??梢钥紤]選擇已具有比較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規模適中的上市出版企業先期試點。
其二,考慮到特殊管理股制度的政策性較強,建議國家的財政、發改、國資、稅務等部門嚴格履行各自的職責和義務,共同參與到實施方案和具體政策的制定中,形成整體合力,努力使政策的設置更加完善。此外,由于受傳統的組織架構和思維定式的影響,一些業界人士可能對這一新政策的理解還不夠深、不夠透,或者出于其他的一些考慮,政策的執行會出現不到位的情況,從而使新政策無法發揮應有的激勵作用。因此,要注意研究出臺相關的保障措施,以及切實可行、能結合傳媒企業特點的實施條例,確保在執行過程中政策能落地。
其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認真學習借鑒國際上一些有益的做法和經驗,如美國對上市報企實行的“類別股份”制度、新加坡對報紙行業設置的“管理股”制度、英國對公用事業、國防工業實行的“金股”制度以及加拿大實行的“多投票權股”制度等。在此基礎上,研究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相關政策。
其四,建議對國有出版企業出資人代表和法人代表等實行委派制,并建立任期目標責任考核等激勵約束機制??紤]到實踐經驗豐富和工作的連續性,可對國有出版企業出資人代表和法人代表的任職年齡,在目前的基礎上予以適當延長。同時,可通過加強對出資人代表和法人代表的遴選與委任,提高其政策理論水平,增強其意識形態掌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