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洪?!《『Q?/p>
摘 要:
2012年在山東省調查小麥田塊242個,禾谷孢囊線蟲(CCN)發生率為50.0%;聊城和菏澤發生普遍而嚴重,日照和臨沂只是零星輕度發生;發現CCN新分布縣/區10個。2013年在膠東地區調查小麥田塊64個,CCN發生率為60.9%;與2012年相比,青島和威海的CCN發生率升高,但發生水平明顯較低;發現CCN新分布縣/區1個。
關鍵詞:山東?。缓坦孺吣揖€蟲;田間調查;新分布
中圖分類號:S435.122+.9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4-0083-05
禾谷孢囊線蟲(CCN)是為害小麥的主要病原線蟲,目前已在我國16個省(市/自治區)發生[1~3],可造成小麥10%~40%的產量損失[4],是影響我國小麥生產和糧食安全的重要生物因子。小麥是山東省的第一大糧食作物,小麥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360萬公頃。自2005年首次從菏澤市小麥上發現CCN發生以來,CCN已擴展到72個縣/區[1,5, 6]。隨著調查的深入,作者發現在山東省CCN發生水平年度間存在差異。故于2012、2013年再次開展有目的的CCN調查工作,以分析CCN發生與環境等條件的關系,為其防控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來源
2012年5月11日至6月9日,共調查17地級市74個縣/區(表1),主要以查漏補缺為目的。2013年5月25日至6月9日,共調查青島、威海、煙臺的10個縣/區(表2),主要針對種糧大戶展開。
1.2 調查和統計方法
選擇面積較大的麥田,采用隨機取樣法,每塊田一般檢查10株小麥。輕輕拔出小麥根系,檢查根表有無CCN白色雌蟲并計數。對于有疑問或有必要獲取孢囊的麥田,取小麥根圍土樣,帶回實驗室進行孢囊的分離和計數。
CCN發生級別的確定。本試驗將CCN的發生程度劃分為4個級別,0:無CCN發生;1:1~5個白色雌蟲每株小麥或1~7個孢囊每100 g土;2:6~10個白色雌蟲每株小麥或8~15個孢囊每100 g土;3:≥11個白色雌蟲每株小麥或≥16個孢囊每100 g土。
2 結果與分析
2.1 2012年調查結果
2012年在全省共調查242塊麥田,在121個田塊發現CCN,CCN平均發生率為50.0%。除濟南、泰安、萊蕪、東營(調查點太少而不適于統計)外,CCN發生率最高的3個地級市為聊城、菏澤和淄博,最低的3個地級市為日照、臨沂和威海;CCN發生級別平均值最大的3個地級市為聊城、菏澤和德州,最小的3個地級市為日照、臨沂和威海。發現CCN新分布縣/區10個(表1)。
3 結論與討論
2012年山東省CCN平均發生率為50.0%,在聊城、菏澤、德州和淄博發生普遍而嚴重,在威海發生較輕,而在日照和臨沂只零星發生。2013年山東省膠東地區CCN平均發生率為60.9%,青島市和威海市CCN發生較上一年普遍,但發生水平較低。
2012年的調查是以查漏補缺為目的,所調查范圍主要是往年沒有調查或調查中沒有發現CCN的地區,所以得到的50.0%的發生率比之前調查的發生率低[5, 6]。
2013年的調查主要是針對青島、威海的種糧(小麥)大戶展開的。由于很少輪作,從理論上種糧大戶的小麥田CCN發生率和級別都應該高。在青島市的調查中,2013年CCN發生率比上一年高,但發生級別平均值卻較低,說明2013年某些外部因子影響了CCN在小麥上的侵染和繁殖。通過氣溫和降雨情況的分析看出,與2012年同期相比,2013年3、4月份土壤墑情較差,干旱比較嚴重,不利于CCN 2齡幼蟲的侵染[7];而4、5月份持續氣溫偏低(平均低幅超過3℃),可能不利于根內線蟲的發育和雌蟲形成,最終導致2013年CCN發生水平的降低和孢囊形成量的減少。
新增CCN分布縣/區11個,使山東省CCN分布縣/區達到83個。將山東農業大學發現有CCN分布的另外3地8縣/區(內部交流,未見報道)統計在內,山東省CCN的分布縣/區多達91個。作者從2009年至今在山東省比較系統開展CCN發生分布調查共計5次,CCN發生率平均為57.8%。由此推算山東省CCN發生面積超過200萬公頃。雖然2013年山東省CCN發生較輕,但由于受氣候變化的影響,CCN在山東省大發生的風險仍然存在,有必要長期監測,積極應對。
致謝:青島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程子超、王磊磊、李志輝和本科生周永長、馬鑫鑫、李文號等同學參加部分調查工作,特此致謝!
參 考 文 獻:
[1]
魏利輝,趙雷,張利艷,等. 蘇皖魯豫麥田小麥孢囊線蟲調查以及rDNA-ITS序列特征分析[J]. 麥類作物學報,2011,31(6):1158-1163.endprint
摘 要:
2012年在山東省調查小麥田塊242個,禾谷孢囊線蟲(CCN)發生率為50.0%;聊城和菏澤發生普遍而嚴重,日照和臨沂只是零星輕度發生;發現CCN新分布縣/區10個。2013年在膠東地區調查小麥田塊64個,CCN發生率為60.9%;與2012年相比,青島和威海的CCN發生率升高,但發生水平明顯較低;發現CCN新分布縣/區1個。
關鍵詞:山東省;禾谷孢囊線蟲;田間調查;新分布
中圖分類號:S435.122+.9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4-0083-05
禾谷孢囊線蟲(CCN)是為害小麥的主要病原線蟲,目前已在我國16個省(市/自治區)發生[1~3],可造成小麥10%~40%的產量損失[4],是影響我國小麥生產和糧食安全的重要生物因子。小麥是山東省的第一大糧食作物,小麥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360萬公頃。自2005年首次從菏澤市小麥上發現CCN發生以來,CCN已擴展到72個縣/區[1,5, 6]。隨著調查的深入,作者發現在山東省CCN發生水平年度間存在差異。故于2012、2013年再次開展有目的的CCN調查工作,以分析CCN發生與環境等條件的關系,為其防控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來源
2012年5月11日至6月9日,共調查17地級市74個縣/區(表1),主要以查漏補缺為目的。2013年5月25日至6月9日,共調查青島、威海、煙臺的10個縣/區(表2),主要針對種糧大戶展開。
1.2 調查和統計方法
選擇面積較大的麥田,采用隨機取樣法,每塊田一般檢查10株小麥。輕輕拔出小麥根系,檢查根表有無CCN白色雌蟲并計數。對于有疑問或有必要獲取孢囊的麥田,取小麥根圍土樣,帶回實驗室進行孢囊的分離和計數。
CCN發生級別的確定。本試驗將CCN的發生程度劃分為4個級別,0:無CCN發生;1:1~5個白色雌蟲每株小麥或1~7個孢囊每100 g土;2:6~10個白色雌蟲每株小麥或8~15個孢囊每100 g土;3:≥11個白色雌蟲每株小麥或≥16個孢囊每100 g土。
2 結果與分析
2.1 2012年調查結果
2012年在全省共調查242塊麥田,在121個田塊發現CCN,CCN平均發生率為50.0%。除濟南、泰安、萊蕪、東營(調查點太少而不適于統計)外,CCN發生率最高的3個地級市為聊城、菏澤和淄博,最低的3個地級市為日照、臨沂和威海;CCN發生級別平均值最大的3個地級市為聊城、菏澤和德州,最小的3個地級市為日照、臨沂和威海。發現CCN新分布縣/區10個(表1)。
3 結論與討論
2012年山東省CCN平均發生率為50.0%,在聊城、菏澤、德州和淄博發生普遍而嚴重,在威海發生較輕,而在日照和臨沂只零星發生。2013年山東省膠東地區CCN平均發生率為60.9%,青島市和威海市CCN發生較上一年普遍,但發生水平較低。
2012年的調查是以查漏補缺為目的,所調查范圍主要是往年沒有調查或調查中沒有發現CCN的地區,所以得到的50.0%的發生率比之前調查的發生率低[5, 6]。
2013年的調查主要是針對青島、威海的種糧(小麥)大戶展開的。由于很少輪作,從理論上種糧大戶的小麥田CCN發生率和級別都應該高。在青島市的調查中,2013年CCN發生率比上一年高,但發生級別平均值卻較低,說明2013年某些外部因子影響了CCN在小麥上的侵染和繁殖。通過氣溫和降雨情況的分析看出,與2012年同期相比,2013年3、4月份土壤墑情較差,干旱比較嚴重,不利于CCN 2齡幼蟲的侵染[7];而4、5月份持續氣溫偏低(平均低幅超過3℃),可能不利于根內線蟲的發育和雌蟲形成,最終導致2013年CCN發生水平的降低和孢囊形成量的減少。
新增CCN分布縣/區11個,使山東省CCN分布縣/區達到83個。將山東農業大學發現有CCN分布的另外3地8縣/區(內部交流,未見報道)統計在內,山東省CCN的分布縣/區多達91個。作者從2009年至今在山東省比較系統開展CCN發生分布調查共計5次,CCN發生率平均為57.8%。由此推算山東省CCN發生面積超過200萬公頃。雖然2013年山東省CCN發生較輕,但由于受氣候變化的影響,CCN在山東省大發生的風險仍然存在,有必要長期監測,積極應對。
致謝:青島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程子超、王磊磊、李志輝和本科生周永長、馬鑫鑫、李文號等同學參加部分調查工作,特此致謝!
參 考 文 獻:
[1]
魏利輝,趙雷,張利艷,等. 蘇皖魯豫麥田小麥孢囊線蟲調查以及rDNA-ITS序列特征分析[J]. 麥類作物學報,2011,31(6):1158-1163.endprint
摘 要:
2012年在山東省調查小麥田塊242個,禾谷孢囊線蟲(CCN)發生率為50.0%;聊城和菏澤發生普遍而嚴重,日照和臨沂只是零星輕度發生;發現CCN新分布縣/區10個。2013年在膠東地區調查小麥田塊64個,CCN發生率為60.9%;與2012年相比,青島和威海的CCN發生率升高,但發生水平明顯較低;發現CCN新分布縣/區1個。
關鍵詞:山東??;禾谷孢囊線蟲;田間調查;新分布
中圖分類號:S435.122+.9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4)04-0083-05
禾谷孢囊線蟲(CCN)是為害小麥的主要病原線蟲,目前已在我國16個?。ㄊ?自治區)發生[1~3],可造成小麥10%~40%的產量損失[4],是影響我國小麥生產和糧食安全的重要生物因子。小麥是山東省的第一大糧食作物,小麥播種面積常年穩定在360萬公頃。自2005年首次從菏澤市小麥上發現CCN發生以來,CCN已擴展到72個縣/區[1,5, 6]。隨著調查的深入,作者發現在山東省CCN發生水平年度間存在差異。故于2012、2013年再次開展有目的的CCN調查工作,以分析CCN發生與環境等條件的關系,為其防控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來源
2012年5月11日至6月9日,共調查17地級市74個縣/區(表1),主要以查漏補缺為目的。2013年5月25日至6月9日,共調查青島、威海、煙臺的10個縣/區(表2),主要針對種糧大戶展開。
1.2 調查和統計方法
選擇面積較大的麥田,采用隨機取樣法,每塊田一般檢查10株小麥。輕輕拔出小麥根系,檢查根表有無CCN白色雌蟲并計數。對于有疑問或有必要獲取孢囊的麥田,取小麥根圍土樣,帶回實驗室進行孢囊的分離和計數。
CCN發生級別的確定。本試驗將CCN的發生程度劃分為4個級別,0:無CCN發生;1:1~5個白色雌蟲每株小麥或1~7個孢囊每100 g土;2:6~10個白色雌蟲每株小麥或8~15個孢囊每100 g土;3:≥11個白色雌蟲每株小麥或≥16個孢囊每100 g土。
2 結果與分析
2.1 2012年調查結果
2012年在全省共調查242塊麥田,在121個田塊發現CCN,CCN平均發生率為50.0%。除濟南、泰安、萊蕪、東營(調查點太少而不適于統計)外,CCN發生率最高的3個地級市為聊城、菏澤和淄博,最低的3個地級市為日照、臨沂和威海;CCN發生級別平均值最大的3個地級市為聊城、菏澤和德州,最小的3個地級市為日照、臨沂和威海。發現CCN新分布縣/區10個(表1)。
3 結論與討論
2012年山東省CCN平均發生率為50.0%,在聊城、菏澤、德州和淄博發生普遍而嚴重,在威海發生較輕,而在日照和臨沂只零星發生。2013年山東省膠東地區CCN平均發生率為60.9%,青島市和威海市CCN發生較上一年普遍,但發生水平較低。
2012年的調查是以查漏補缺為目的,所調查范圍主要是往年沒有調查或調查中沒有發現CCN的地區,所以得到的50.0%的發生率比之前調查的發生率低[5, 6]。
2013年的調查主要是針對青島、威海的種糧(小麥)大戶展開的。由于很少輪作,從理論上種糧大戶的小麥田CCN發生率和級別都應該高。在青島市的調查中,2013年CCN發生率比上一年高,但發生級別平均值卻較低,說明2013年某些外部因子影響了CCN在小麥上的侵染和繁殖。通過氣溫和降雨情況的分析看出,與2012年同期相比,2013年3、4月份土壤墑情較差,干旱比較嚴重,不利于CCN 2齡幼蟲的侵染[7];而4、5月份持續氣溫偏低(平均低幅超過3℃),可能不利于根內線蟲的發育和雌蟲形成,最終導致2013年CCN發生水平的降低和孢囊形成量的減少。
新增CCN分布縣/區11個,使山東省CCN分布縣/區達到83個。將山東農業大學發現有CCN分布的另外3地8縣/區(內部交流,未見報道)統計在內,山東省CCN的分布縣/區多達91個。作者從2009年至今在山東省比較系統開展CCN發生分布調查共計5次,CCN發生率平均為57.8%。由此推算山東省CCN發生面積超過200萬公頃。雖然2013年山東省CCN發生較輕,但由于受氣候變化的影響,CCN在山東省大發生的風險仍然存在,有必要長期監測,積極應對。
致謝:青島農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程子超、王磊磊、李志輝和本科生周永長、馬鑫鑫、李文號等同學參加部分調查工作,特此致謝!
參 考 文 獻:
[1]
魏利輝,趙雷,張利艷,等. 蘇皖魯豫麥田小麥孢囊線蟲調查以及rDNA-ITS序列特征分析[J]. 麥類作物學報,2011,31(6):1158-1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