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偉
摘 要:興趣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只有當學生對物理有了興趣,才能有學習的樂趣,進而發展到具有研究物理的志趣,于是在新課程物理教材里安插了“科學世界”,“科學世界”作為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部分,經常把它當成課后閱讀部分。物理課上是教師占據課堂的中心,酣暢淋漓地將每一章節的知識肢解分析,而這樣的教學導致越來越多的學生討厭物理。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頒布,課程改革的進行,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這樣的理解和做法,并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學生的物理素養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關鍵詞:物理;教材;“科學世界”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注重學科滲透,關心科技發展,結合國際科學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物理課程體系,注意不同學科間知識與研究方法的聯系與滲透,使學生關心科學技術的新進展和新思路,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聯系,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這樣的表述,為初中物理“科學世界”部分教學的進行指明了努力的方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也來談一談對“科學世界”的幾點思考:
一、“科學世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現代教育心理學認為:興趣是積極探求知識的一種帶有情緒色彩的意向活動,它能引起學習的需要,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是學習的一種動力。所以只有當學習者本身對學習發生濃厚興趣時,才能使整個學習積極起來。“科學世界”中的閱讀材料,取材廣泛、短小精悍,內容生動有趣,有些還文旁配畫,通俗易懂,感染力極強。諸如《失重狀態》《我們看到了古老的光》《海市蜃樓》《細微差別中的重大發現》《萬有引力與航天》《人造地球衛星》等一些奇聞軼事,使學生感覺到學物理有味道、有興趣,喜歡上這門學科。
二、“科學世界”加深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教材中多處介紹中外著名學者的偉大科學貢獻以及他們為之奮斗的獻身精神,在《細微差別中的重大發現》《萬有引力與航天》《馬德堡半球實驗》等材料中介紹了物理學家為證明物理規律而獻身的感人事跡;介紹了物理科學家親自動手、重視實踐的求實精神。讀了這些材料,無疑對學生胸襟情懷的開拓、理想目標的樹立、治學精神的熏陶等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科學世界”豐富了教材內容
教材為了減輕學生學習的負擔,使很多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不能全部出現在教材中,以“科學世界”材料出現在教材中,恰到好處。如《凹面鏡和凸面鏡》《海市蜃樓》《雙耳效應》《眼鏡的度數》等,大大豐富了學生的物理知識。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強調“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而“科學世界”的教學,能讓物理變得生動活潑、豐富多彩,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的無窮魅力,進而帶動學生物理學習、探究能力的提高。
(作者單位 湖北省漢川市劉家隔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