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兒
摘 要:針對高三語文作業講評形式單調,缺乏有效性的現狀,本課題通過巧施誘導藝術,重視情感體驗,互換師生角色,關心學困生等策略;采用學生自主講評與教師引領講評,“大題小做”與“小題大做”,由點到面與由面到點等舉措來提高高三作業講評的有效性。
關鍵詞:巧施誘導;角色互換;情感
一、高三語文作業講評現狀分析:講評課形式單調乏味,缺乏有效性
高三復習教學階段,作業講評課占了大部分課型,如果低效,勢必嚴重影響高考。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一是講評課變成了“演講課”,不管學生做得如何,教師從頭至尾將作業題目一一“演講”,也叫“一言堂”。二是講評課變成了“批評課”,碰上作業做得極差時,在課上常聽到老師這樣的話:“這樣容易的題目都解不出來?”“這些內容我平時是否再三強調過?”“這是前面剛剛講過的例題”。
以上兩種講評,結果一:教師辛苦費勁,而學生感到厭煩,課堂枯燥乏味,講評效果甚微;結果二:批評責備,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會使學生對作業望而生畏,有時甚至會產生對立情緒,影響了師生的情感,其后果難以想象。
二、高三語文作業講評的有效策略
(一)巧施誘導藝術
教師講評作業若能運用語言技巧,施展誘導藝術,不僅可使教師溫暖、關心、體貼、柔和的情感得以充分體現,而且可使學生感受到被理解、尊重、熱愛和信任的愉悅,從而樂意開啟敏捷的心靈,接受老師發出的知識信息,使教育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F介紹幾個誘導的事例:(1)誘導讀書。學生A是個靦腆的女孩。她身材瘦弱,性格內向,從不大聲說話。一次我讓她站起來念古文,她心情緊張,聲音顫抖,細微得幾乎聽不到,且斷斷續續。終于念不下去了,尷尬地用書蓋住臉。我說:“起來念書的確需要勇氣,大聲念古文更不容易,因為古文有些詞語晦澀難懂,請坐下?!睅滋旌?,當我再次叫A讀古文時,她毫不猶豫地站起來大聲念。因為我能理解A的內心,設身處地為她著想,所以我的話能被A接受并變成動力。若在A窘迫時批評道:“你怯懦得像個嬰兒.什么時候才能學好???”這樣講肯定不會受到好的效果。(2)誘導寫作。我們班的B同學一向不喜歡作文,他的作文往往是生拼硬湊出來的600字左右的文宇。介于他是美術生,高三上學期都在校外培訓。我沒有批評他,而是在他的一篇作文后寫道:“我發覺你的作文既簡明又有趣,然而,當我讀完后仍覺意猶未盡”他受到鼓舞,奮發努力,終于寫出了篇幅較長的文章。我又把他叫到辦公室面批。指出他寫的文章往往很拗口,原因是明明一句很簡單的話卻喜歡用很多關聯詞,結果就顯得艱澀。但考場作文一般情況下改卷老師一分多鐘就批閱完了,為了避免因難以理解而被評成偏題作文,作文的語言表達要簡潔明了。
(二)重視情感體驗
語文課堂,沒有學生充分情感體驗是不完整的。因此,講評課要注意調動好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分地參與課堂才能激活他們的思維。
比如,有一次給學生講解遲子建的《暮色中的炊煙》這篇文章時,受了很大的觸動。文中老毛子是一個蘇聯女人,嫁給中國農民,蘇中關系緊張的時候,很少有人去看她。在“我”小的時候她有兩次隔著柵欄喊我去吃蠶豆,嗑瓜子。還教我跳舞,“她旋轉的時候那條黑色的裙子就鼓脹起來了,有如一朵盛開的牽?;ā!焙髞砝厦铀懒?,“盡管村子里其他房屋的炊煙仍然妖嬈地升起,但我總覺得最美的一縷已經消逝了”。
我說:“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老毛子,那些童年時期我們經歷過的柔軟的幸福。”先讓學生講講他們心中的“老毛子”,學生講得十分動情,有些還很有趣。我很少在高三的課堂上看到學生這樣熱情洋溢的笑臉,這樣積極踴躍的身姿,這樣情感碰撞的眼眸。
其中,有一個學生還寫了一篇隨筆交給我。內容如下:“我小的時候,那似乎是一個昏黃的年代,因為爸爸媽媽和奶奶都有自己的事情,常常沒人管我,媽媽就把我放在鄰居的婆婆家里。那是一個盤著頭發的小老人,她的黑頭發總是疏的光溜溜的,蒼蠅都會打滑。她用方凳把我圍在里面,讓我一個人玩,記憶中也沒什么玩具。只記得有一種老得發黃的蠶豆,用水煮過,再放一點糖,吃起來甜甜的,糯懦的。這種滋味是隔著一個久遠的年代穿越而來,是彌散在我遙遠的童年生活中的?,F在和以后都不會有了,永遠都不會有了。在那間黑黑的老房子里,地是黏黏的泥,它黏住了我兒時美好回憶。腳踩在上面軟軟的,這種質感可能就是一種柔軟的幸福?!?/p>
喬布斯說,人生總是用一個個看似不相干的點串聯起來的。我個人認為語文課,即使是作業講評課,只要能夠讓學生感動,能夠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喚醒學生沉睡在心靈深處的某根情感的心弦。應該就是成功的,特別是在枯燥的高三復習教學中,這樣的課堂也是一瓶調味劑。更可貴的是有的同學在以后的作文中常常把這節課上講過的故事寫上去,增添了作文的真情實感,得到了更高的分數。
(三)互換師生角色
教師要切實保護好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克服思維障礙,調整心態。教師一臉嚴肅,高高在上,學生思維勢必受到禁錮,處于被動狀態。把自己降到與學生一致的身份,一起探索。比較難的題目,我們就一起探索。這樣一來,學生就很有興趣,我觀察,連成績最差的學生都在拼命思考。
比如,有一道語言連貫題:“九寨溝”的鏡海中有著“鳥在 ,魚在 ”美景奇觀。( )
A.水中游,天上飛 B.水中飛,天上游
C.天上飛,水中游 D.天上游,水中飛
當時,我認為這四個答案繞來繞去,區分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就跟學生說自己也不會做,有沒有同學會的?同學們見我不會,覺得很有挑戰性,都躍躍欲試,當堂就熱烈的討論起來了。好幾個同學站起來說了他們的想法,但都不能服眾。五分鐘后有王東方同學說了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理由。他說:“答案B,‘鳥在水中飛,魚在天上游,更能體現出九寨溝水天一色的鏡海美景。全班一致認為他的理由最充分。結果答案就是B。endprint
三、高三語文作業講評的有效舉措
怎樣使作業的講評更有效,怎樣來改進現在的作業講評模式,是最大的問題。通過學生問卷調查,查找相關資料,請教名師等辦法,我下定決心改革作業講評,并且嘗試了多種作業講評方式,特別是在高三語文教學階段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僅就此作以下幾個方面的探討:
(一)學生自主式講評與教師倒追式講評
1.學生自主式講評
(1)課前準備
讓8個學生分別負責不同的板塊批改試卷,組長平均分配任務,改卷人做好記錄。自己所改的題型做得最差的學生名字記下來,錯誤題型記下來,記錄在表格里。比如下面的作業批改記錄表(所有人名為化名)。
(2)課中講評
前一天批改這一類型題目的學生到講臺上講評,舉出學生的各種錯誤類型,找出錯誤歸因,總結答題規律。如實用類、論述類文本閱讀,學生歸納了錯誤選項的設置方式有:①太過絕對(表述中用了完全、全部、一定等詞);②以偏概全(答案中用了一般、普遍等詞);③加字減字;④無中生有;⑤因果倒置;⑥未然已然。
學生根據自己歸納的錯誤選項的設題方式,去判斷各個選項的答案正確與否,就能夠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2.教師倒追式講評
教師批改作業要做好標注和統計。作正確率統計和錯誤題型統計,確定講評的重點。便于老師了解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作出針對性的措施。
(1)正確率統計
例如,我在批改《高三第二學期第一次語文測試卷》的時候,作了選擇題各題型的正確率統計:字音題5%,字形題37.5%,成語題10%,語病題80%,語言連貫題95%。由此確定下節課的講評重點是字音題和成語題,并且在本周早自修的時間段側重字音復習。
(2)錯題統計表
各種題型做得差的同學,根據記錄情況,每種題型在綜合卷中挑五題作為作業。做完后拿給老師面批。老師逐個單獨輔導。這就是以真題為框架的倒追式講評,一般到二檢以后用這種模式訓練五套綜合卷,基本上學生就能夠克服自己較弱的題型,從而大大提高答題的正確率。這也是分層作業跟進講評,提高講評效率的有效手段。
(二)“大題小做”與“小題大做”
1.大題小做
“大題小做”是寫好作文的基本方法。像“牽掛”這樣的題目,就是比較大的題目,到了我們的記敘文里,就必須是具體的、生活化的,最好是有獨特故事的,有矛盾沖突的,有曲折的。也就是說這個故事是我的而不是大眾化的。一句話,角度要小開掘要深,有細節才感人。這就是大題小做的妙處。同樣,杭州一檢的作文“華麗的轉身”,學生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轉身”或者不夠“華麗”。這樣的作文一般在36~40分之間。另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一半以上同學的文章都是議論文的體裁,但缺乏論證分析的深度。一般在41~43分之間。針對這個問題,我設計了一堂名為《頭腦風暴》的作文講評課。
針對學生議論文寫作中分析論證能力弱的現實情況,指導議論文片段寫作。重點是怎樣深刻地分析論證一個觀點。發展等級中“深刻”的要求主要是指議論性文章。深刻是就見解的深度而言的。要想表達得深刻,就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全面地,辯證地分析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提高思維能力。
提供觀點:笑對人生,讓學生自問自答三個問題。
問題一:為什么要笑對人生?
問題二:如果不笑對人生會怎么樣?
問題三:笑對人生有什么意義?
學生習作:人生短短數十載,一定要在笑中度過,才不妄此生。人生的道路總是曲折的,但生活絕對不會可憐懦夫,只有那些笑著面對人生各種挫折的人才會獲得成功的垂青。(回答問題一:為什么)如果不笑對人生,你的生活就好像永遠處在寂寞的黑夜;如果不笑對人生,你就像一只在地底下埋藏多年的蟬蛹,不能在枝頭鳴唱。(回答問題二:如果不)笑對人生,你便可以笑傲江湖,開出如夏花般燦爛的美麗人生。(回答問題三:有什么意義)
學生的習作深刻而有文采,操作起來也很容易。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2.小題大做
“小題大做”是講評好基礎練習特別是前面四個選擇題的基本方法。一道字音題,我們可以分別從多音字、形聲字、形近字、同音字、方言字和習慣誤讀字等幾個方面分析,概括有什么規律。
高考成語常見錯誤歸類:
一類望文生義,二類褒貶失當,三類張冠李戴,四類敬謙錯位,五類范圍不清,六類搭配不當,七類畫蛇添足,八類不合習慣,九類不合邏輯,十類詞語微殊。
概括一:望文生義
成語具有結構的穩定性和意義的整體性,其含義是約定俗成的;它不是構成它的單個語素義的簡單疊加,在豐富的人文背景下,通過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來的。因此,我們在掌握或運用成語時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語字面意義之外的整體意義切忌主觀臆斷,望文生義。
例.“書山有路勤為徑”,在知識爆炸的今天,我們更要努力攀登書山,而不能高山仰止(2005年浙江卷)
高山仰止:比喻道德高尚,令人無法企及。
類似成語積累:
大快人心 屢試不爽 久假不歸 差強人意
首當其沖 不刊之論 渙然冰釋 空穴來風
暴虎馮河 三人成虎 不以為然 大方之家
下面不一一列舉,這便是典型的小題大做。這樣做能夠加強學生的基礎訓練,從而讓學生做到既積累語言材料,又了解常見錯誤。這種講評方法特別適用于一檢、二檢等大型考試以后的專題講解。
(三)由點到面與由面到點
1.由點到面
高三復習教學的作業講評有時候要采用發散思維、由點到面的舉措。試題受考試卷面、時間的限制,不可能將所學知識全部涉及、面面俱到。出題者往往以點帶面體現課本知識,教師講評時應從這一“點”出發,注意知識輻射,把“面”帶出來呈現給學生。因此,要講與題目相關的知識、方法鏈接,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知識網絡。針對某些知識點進行適當的拓寬和加深,達到運用教材中的知識和思維解決較為復雜問題的目的。endprint
例如,在試卷上講到語病題時,可能一道語病題中呈現的只有三到四種語病類型。特別是在一檢、二檢這樣的大型考試前,有必要由點到面,把所有的語病類型都整理一下,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我做過一次比較成功的嘗試。上了一堂《十只眼睛看語病》的課。列出錯誤,并舉例,讓學生搶答分析。這十只眼睛看語病區別于把語病分為搭配不當、語序不當,邏輯不清等六大常規語病類型。換一種視角發現常見語病錯誤選項設題方式,就會使學生眼前一亮。采用搶答的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配合適當的課后練習,效果非常好。據我觀察,從此以后,班上同學對語病題不那么害怕了,正確率也高了許多。十只眼睛是這樣看語病的。
一只眼睛看并列短語或“和”。二只眼睛看數量短語。三只眼睛看否定詞。
四只眼睛看關聯詞語。五只眼睛看介詞。六只眼睛看兩面詞。七只眼睛看代詞。
八只眼睛看多義詞。九只眼睛看主干成分。十只眼睛看枝葉成分。
2.由面到點
許多題目到了考前復習各種參考資料上有各種答題技巧,看得學生和老師眼花繚亂,特別是講評小說閱讀的時候,各種題型都有固定的答題模式,但學生很難記住這么繁復的答題模式。比如:
(1)敘事角度
①全知視角
好處:a.便于作者對人物、情節的掌控;b.便于作者對人物主評判,使作者的傾向鮮明地展示在讀者面前。
②有限視角
好處: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讓讀者去推理、評判。
(2)環境的功能
①給全篇“定調”;
②營造意境與渲染氣氛;
③導引人物出場;
④揭示人物性格;
⑤推動情節發展。
我在備課的時候細細地研究了小說各種題型的答題模式,思考得多了,就如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擊節贊嘆之余,心忽有所得,由面到點,豁然開朗。
我把不同的答題技巧用四個點概括:人物、環境、情節、主題。這四個點是互相依存的。比如,要回答“人物”類題目,除了概括人物形象本身的作用,只要在寫上對情節、主題的作用就可以了?;卮稹碍h境”類題目,除了環境本身渲染某種氛圍外,再寫上對“人物、情節、主題”的作用就可以了。“情節”類題目和“主題”類題目也以此類推。經過多次小說練習,學生覺得這個方法很好用,操作性很強。我想這就是知識的融會貫通吧!這也為學生解題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用事實說話,告訴學生。很多高考題形我們不必把它割裂開來,糾結于細小的答題技巧中,其實有更好的答題方式,只要我們去研究。
總之,要提高高三語文作業講評的有效性,在講評前必須作好充分準備,認真分析試卷,分析學生。確立講評的重點和難點;講評時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獲。只有這樣,講評課才能為學生所喜愛,才能讓學生把知識學“懂”,以上就是我的法寶。
參考文獻:
[1]趙才欣.以有效性為導向建立作業新體系.現代教學,2008(02).
[2]靳健.后現代文化視界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甘肅教育出版社,2008.
[3]王升.主體參與型教學探索.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11.
(作者單位 蕭山十一中)endprint
例如,在試卷上講到語病題時,可能一道語病題中呈現的只有三到四種語病類型。特別是在一檢、二檢這樣的大型考試前,有必要由點到面,把所有的語病類型都整理一下,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我做過一次比較成功的嘗試。上了一堂《十只眼睛看語病》的課。列出錯誤,并舉例,讓學生搶答分析。這十只眼睛看語病區別于把語病分為搭配不當、語序不當,邏輯不清等六大常規語病類型。換一種視角發現常見語病錯誤選項設題方式,就會使學生眼前一亮。采用搶答的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配合適當的課后練習,效果非常好。據我觀察,從此以后,班上同學對語病題不那么害怕了,正確率也高了許多。十只眼睛是這樣看語病的。
一只眼睛看并列短語或“和”。二只眼睛看數量短語。三只眼睛看否定詞。
四只眼睛看關聯詞語。五只眼睛看介詞。六只眼睛看兩面詞。七只眼睛看代詞。
八只眼睛看多義詞。九只眼睛看主干成分。十只眼睛看枝葉成分。
2.由面到點
許多題目到了考前復習各種參考資料上有各種答題技巧,看得學生和老師眼花繚亂,特別是講評小說閱讀的時候,各種題型都有固定的答題模式,但學生很難記住這么繁復的答題模式。比如:
(1)敘事角度
①全知視角
好處:a.便于作者對人物、情節的掌控;b.便于作者對人物主評判,使作者的傾向鮮明地展示在讀者面前。
②有限視角
好處: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讓讀者去推理、評判。
(2)環境的功能
①給全篇“定調”;
②營造意境與渲染氣氛;
③導引人物出場;
④揭示人物性格;
⑤推動情節發展。
我在備課的時候細細地研究了小說各種題型的答題模式,思考得多了,就如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擊節贊嘆之余,心忽有所得,由面到點,豁然開朗。
我把不同的答題技巧用四個點概括:人物、環境、情節、主題。這四個點是互相依存的。比如,要回答“人物”類題目,除了概括人物形象本身的作用,只要在寫上對情節、主題的作用就可以了。回答“環境”類題目,除了環境本身渲染某種氛圍外,再寫上對“人物、情節、主題”的作用就可以了?!扒楣潯鳖愵}目和“主題”類題目也以此類推。經過多次小說練習,學生覺得這個方法很好用,操作性很強。我想這就是知識的融會貫通吧!這也為學生解題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用事實說話,告訴學生。很多高考題形我們不必把它割裂開來,糾結于細小的答題技巧中,其實有更好的答題方式,只要我們去研究。
總之,要提高高三語文作業講評的有效性,在講評前必須作好充分準備,認真分析試卷,分析學生。確立講評的重點和難點;講評時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獲。只有這樣,講評課才能為學生所喜愛,才能讓學生把知識學“懂”,以上就是我的法寶。
參考文獻:
[1]趙才欣.以有效性為導向建立作業新體系.現代教學,2008(02).
[2]靳健.后現代文化視界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甘肅教育出版社,2008.
[3]王升.主體參與型教學探索.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11.
(作者單位 蕭山十一中)endprint
例如,在試卷上講到語病題時,可能一道語病題中呈現的只有三到四種語病類型。特別是在一檢、二檢這樣的大型考試前,有必要由點到面,把所有的語病類型都整理一下,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我做過一次比較成功的嘗試。上了一堂《十只眼睛看語病》的課。列出錯誤,并舉例,讓學生搶答分析。這十只眼睛看語病區別于把語病分為搭配不當、語序不當,邏輯不清等六大常規語病類型。換一種視角發現常見語病錯誤選項設題方式,就會使學生眼前一亮。采用搶答的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配合適當的課后練習,效果非常好。據我觀察,從此以后,班上同學對語病題不那么害怕了,正確率也高了許多。十只眼睛是這樣看語病的。
一只眼睛看并列短語或“和”。二只眼睛看數量短語。三只眼睛看否定詞。
四只眼睛看關聯詞語。五只眼睛看介詞。六只眼睛看兩面詞。七只眼睛看代詞。
八只眼睛看多義詞。九只眼睛看主干成分。十只眼睛看枝葉成分。
2.由面到點
許多題目到了考前復習各種參考資料上有各種答題技巧,看得學生和老師眼花繚亂,特別是講評小說閱讀的時候,各種題型都有固定的答題模式,但學生很難記住這么繁復的答題模式。比如:
(1)敘事角度
①全知視角
好處:a.便于作者對人物、情節的掌控;b.便于作者對人物主評判,使作者的傾向鮮明地展示在讀者面前。
②有限視角
好處:給讀者留下想象空間,讓讀者去推理、評判。
(2)環境的功能
①給全篇“定調”;
②營造意境與渲染氣氛;
③導引人物出場;
④揭示人物性格;
⑤推動情節發展。
我在備課的時候細細地研究了小說各種題型的答題模式,思考得多了,就如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擊節贊嘆之余,心忽有所得,由面到點,豁然開朗。
我把不同的答題技巧用四個點概括:人物、環境、情節、主題。這四個點是互相依存的。比如,要回答“人物”類題目,除了概括人物形象本身的作用,只要在寫上對情節、主題的作用就可以了?;卮稹碍h境”類題目,除了環境本身渲染某種氛圍外,再寫上對“人物、情節、主題”的作用就可以了?!扒楣潯鳖愵}目和“主題”類題目也以此類推。經過多次小說練習,學生覺得這個方法很好用,操作性很強。我想這就是知識的融會貫通吧!這也為學生解題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考方式,用事實說話,告訴學生。很多高考題形我們不必把它割裂開來,糾結于細小的答題技巧中,其實有更好的答題方式,只要我們去研究。
總之,要提高高三語文作業講評的有效性,在講評前必須作好充分準備,認真分析試卷,分析學生。確立講評的重點和難點;講評時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獲。只有這樣,講評課才能為學生所喜愛,才能讓學生把知識學“懂”,以上就是我的法寶。
參考文獻:
[1]趙才欣.以有效性為導向建立作業新體系.現代教學,2008(02).
[2]靳健.后現代文化視界的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甘肅教育出版社,2008.
[3]王升.主體參與型教學探索.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11.
(作者單位 蕭山十一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