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紅
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一科一課之功所能奏效的,需貫穿落實在整個教育教學工作中。作為一名語文教師,通過長期的實踐與探索,我總結出以下做法供同仁們探討。
一、相信學生,給予創新的自信
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只教給人知識而沒有教給人自信的教育稱不上成功的教育,知識有老化的時候,自信卻能讓心靈永不老化。”自信是為青少年導航的燈塔,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基礎保障。作為一名教師,要為培養學生的自信肩負重要的責任,要為培養學生的自信吶喊助威。
二、鼓勵質疑,培育創新的動力
創新意識來自于質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只有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人才能產生創新的沖動。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所蘊含的創新教育素材,鼓勵、啟發、誘導學生多提問、多質疑,因為提問是一個人從已知伸向未知的心理觸角,是創新意識的具體體現。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是一個人具有創造潛力的重要標志。比如,語文教學中對課文思想內容的分析,就要啟發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不要有什么標準答案。
三、實踐活動,體驗創新的快樂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是活動課的一種,它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學生為活動主體,以運用語文知識、鍛煉語文綜合能力為主要內容,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為主要目標。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新聞發布會、小記者招待會、讀書報告會、小小調查實踐活動、想象作文大賽等活動,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情境。在活動中,教師應該是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不能牽著學生走。
四、營造寬松自由的氛圍,呵護學生的創新萌芽
著名的創造心理學家托蘭斯認為,創造性的發展必須在自由、安全的氣氛中進行,自由、安全的氣氛會使學生的思維處于積極活躍的狀態,使學生的創造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在這樣的語文課堂氛圍中,教師更容易幫助學生獨立思考,消除學生的恐懼感,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有利的。教育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害怕犯錯誤是許多人畏縮、不敢大膽發表自己見解的重要原因。
五、建激勵評價機制,誘發學生的創新欲望
實現課堂管理的創新,營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還需民主寬松的激勵評價機制。根據創新教育的目標和要求,應當制訂鼓勵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評價標準,從而建立學生檔案。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評價,可以是多維動態的評語式的評價。每一位學生可以建立一張檔案卡,一篇優秀的想象作文,一個很好的解題思路,一種與眾不同的見解,凡此種種,都是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智慧火花,應當一一記錄在案,經過一段時期之后,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就會逐漸顯現出來。
六、求同求異互補,強化學生的創新品質
求異思維是一種批判性思維,它不滿足于已有的思維形態和結果,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它要求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獨立地思考問題,主動探索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求異思維,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質疑,鼓勵學生充分質疑,發現問題,敢于從新的角度去分析問題,提出新的見解:說和別人不同的話,不人云亦云、鸚鵡學舌,對學生在回答問題、組詞、造句等方面與眾不同的說法要充分肯定,不要為追求標準答案,而抑制了學生創造的萌芽,應支持學生新穎的想法和獨到的見解。
總之,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全體教師共同努力。為學生創造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把所學知識結合于實踐,課內課外并行發展、相輔相成,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從而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作者單位 河北省張家口市涿鹿縣張家堡鎮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