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梅
(福建省龍巖技師學院,福建 龍巖364000)
《機械基礎》 是我校汽修類和數控類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它既不同于理論課,又不同于機械類專業課,內容的知識點繁多且較復雜,和《工程力學》、《機械制圖》、《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液壓與氣動技術》等課程有著密切的聯系,理論性較強,涉及到的相關現代企業生產設備種類較多,該課程可以使我校汽修專業學生獲得從事與汽修專業技術有關生產和維修工作所必須具有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并為后續專業課打下基礎。 由于中職學生的學習態度較差,知識基礎薄,自制力差,實踐證明采用傳統的課本+黑板的模式,其教學效果不理想。 因此如何在課堂45 分鐘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機械基礎》教學質量,是中職教師應該努力對待的。 本文針對幾年在該課程積累的教學經驗,談談筆者個人的幾點看法,進行探討。
1.1 幫助學生擺正心態,積極參與教學,讓學生肯學
技工院校的一部分學生是因為中考或高考成績不理想才不得不選擇讀技校,因此有些學生一開始很排斥學習,對學習失去了信心,對未來很迷茫。 對這類學生可以講一些學校的優秀畢業生,讓學生理解行行出狀元,做一名優秀的藍領同樣光榮,同樣是社會的有用之才。在學習過程中也不斷鼓勵他們建立合理的短期和長期目標,并不斷為此努力,讓學生從不想學到想學,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1.2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濃厚的興趣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學生產生興趣時,他會愉快而努力地學習,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因此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關鍵。 因此教師要設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2.1 課題要結合典型實例來講解
如《機械基礎》中的四桿機構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可以列舉公共汽車車門裝置、吊車、渣土車等等……關于實例的要求,盡量是學生熟悉又感興趣的。此外還可以通過布置作業來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生活中的實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2.2 設置課題,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進行啟發式教學
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進行分組發言,在課堂上進行討論,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到四桿機構的雙曲柄機構、曲柄搖桿機構和雙搖桿機構的概念和應用時, 教師在明確基本概念之后,就要啟發學生思考和討論:四桿機構在什么情況下成為雙曲柄機構? 四桿機構在什么情況下成為曲柄搖桿機構? 四桿機構在什么情況下成為出現雙搖桿機構? 它們在實踐中分別有什么應用? 教師這時不必急于給出正確的答案,要給學生充分的探索時間,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見解,廣泛征求同學的意見,大膽質疑其它組的結論。教師可以把各組討論的結果公布與眾,并適時進行點評,如有不足,找出原因,解決問題,對表現突出的同學要給予適當的獎勵。當然,我們的學生由于基礎差,能力有限,經驗不足,教師要做最后的歸納總結,給出正確的答案。
1.2.3 培養學生的學習態度
在職業學校的學生自控力較差, 如果任其不加約束的自由發展,會導致學生變本加厲,對于本來就抽象的課程更加不愿意去學,對于任課老師而言,會讓課堂變得很被動。所以作為老師,應該按照本課程的教學大綱,給學生制定一個明確的獎懲要求,讓學生一開始就對本課程的學習有認真的態度。當然,老師在課堂上也要不乏幽默,使學生在認真聽的同時不會打瞌睡。
1.2.4 采用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即過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的考核方式
過程性考核50%+期末考核50%相結合, 提高了過程考核的成績,使學生在平時的過程學習中有了緊迫感,更加重視平時的課堂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中職學生有較強的表現欲望,教師的激勵和表揚有利于促進他們的學習欲望,是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興趣的有力保障。
1.2.5 加強機械行業的國情教育,提高學習動力
我國機械行業很多方面與發達國家有一定的差距,可將這些差距告訴學生, 列舉學生比較感興趣的軍事科技以及汽車等方面的事例,以促使他們努力學習。 比如當今企業的進口機械成了宣傳的資本,廣東一家食品企業這樣炫耀自己:“公司引進多臺日本、德國自動化生產設備,工藝精湛,優異的產品質量贏得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老百姓也都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這一現實:只有外國進口的生產線和生產設備是可靠的, 是產品質量的保證。 “振興民族”產業的口號興起之后,國內逐漸鍛造出一些著名品牌,例如家電里有海爾、TCL 等。品牌雖然已經徹頭徹尾地“國產化”,但說到產品的核心部件,卻大都來自國外。 買空調,導購會告訴你壓縮機來自日本;去買冰箱,導購還是會告訴你壓縮機也是來自日本……每當學生不認真聽課時,講到國內外這些差距時,課堂很安靜,學生很認真。
教師要上好《機械基礎》課程,不但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良好的專業素養,還要不斷加強實踐,積累經驗。
2.1 教師要應該多研讀教材及相關教學資料, 向經驗豐富的同事學習,多聽他們的課,從中取長補短,從別人的經驗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加以改進,學習別人的優點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2.2 教師應該加強知識的實踐能力,積累生產實際的經驗,只有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才能舉出經典的例子,用準確而通俗的語言,使所講的內容通俗化,貼近實際,更為學生所理解。 例如:講“四桿機構”時可舉轎車的雨刮器、縫紉機踏板機構;講曲柄滑塊機構,當曲柄為主動件時,可舉內燃機的例子,講“槽輪機構”時可舉電影放映機的例子等,使所學理論知識與生產實際聯系起來。
2.3 隨著現代化教學技術的發展, 多媒體教學已經充分顯示了其形象和直觀,因此教師還應該掌握PPT 課件、動畫、錄像視頻的制作,從而更好地進行現代化教學。
2.4 社會是發展的,特別是我國機械工業的突飛猛進,教學也應與社會同步,了解社會,接觸社會,面向社會,解放思想。 因此,不能忽略當今機械工業的發展,要了解新技術,通過閱讀各類資料和網絡來提高自己的綜合文化素質。
本課程涉及到許多常用機構的運動過程和機械的內部結構,為了能清晰地講解有關知識,使學生能真正了解其本質,應在教學中大量應用實物、教具、錄像及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手段,增強直觀性教學,從而便于有關原理、理論知識的講解。
3.1 現場教學,增加實訓環節
充分利用學校的實訓車間和實驗室的設備和器材, 開展現場教學。在講授四桿機構中的“死點”位置時,學生理解起來感到抽象,而教材中列舉了家用縫紉機和夾緊裝置,筆者想到學校服裝專業學生實習車間的家用縫紉機和機械專業學生實習車間里利用“死點”位置的原理設計的夾具,于是就將班級帶到服裝實習車間,當初次踩縫紉機時,感受到有時運轉自如,又有時會碰到縫紉機倒轉及踏板踩不動的死點, 然后再到車間操作那個夾具,使學生感到形象、直觀,并在操作過程中理解了概念和工作原理。
例如在介紹軸的有關知識時, 先組織學生進行減速器的拆裝,通過拆裝了解許多零件,如:軸承、齒輪軸、鍵、箱體等,同時一邊拆裝,一邊講解這些零件的特點,安裝要求,軸的結構設計等知識,最后由學生先歸納所學的知識,教師再進行總結。 改變了以往學生認為這一部分難懂,不好掌握的情況。
3.2 在教學中采用實物展示和模型制作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
在上每章的新課而引入一個新的機構時,應該讓學生看到這個機構的實體,有的構件實體不利于學生觀察的,可以用放大的模型來代替。通過實體或者模型演示讓學生有直觀的了解,清楚明了,具有良好的教學效果,因為人對事物感知的印象是先入為主的,有了感性認識,就降低學生對機構的認識難度。
此外教師也可以和學生一起制作簡單的模具。例如在講解鉸鏈四桿機構的相關知識時,可以讓學生自己準備一些硬紙板和圖釘等簡單的工具,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制作教具,讓同學們都動手操作一下,學生們通過自己動手制作,加強感性認識,對曲柄和搖桿的定義和工作狀態一目了然,也理解了急回特性和死點位置等比較抽象的概念。
3.3 采用多媒體網絡教學
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PPT 與呆板的黑板相比,更能充分創造出一個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課件不但是教師教學的表達工具,還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真正地改變傳統教育的單調模式,使學生快樂的學習。此外還可以在課件插入一些動畫和視頻材料,提高教學效果。
3.3.1 在課件中插入動畫
利用多媒體技術圖文并茂和綜合處理功能,可以將生產和生活中實例做成動畫或者從網上下載,然后進行播放,加深學生對該機構運動特點的理解。例如,鉸鏈四桿機構、凸輪機構、鏈傳動和齒輪傳動等。這些機構通過動畫演示,可以幫助學生對機構特性的理解。
3.3.2 在課件中插入視頻材料演示
由于教材中的很多實例可以在生產和生活中找到,所以我們可以拍攝視頻錄像,加深學生對抽象知識的了解,或者直接購買一些相關光盤或者從互聯網下載,讓學生觀看機構在機器中的應用,讓學生身臨其境,易于理解和掌握。如死點在飛機起落架上的運用,就播放了央視錄制的殲15 戰機在遼寧號航母降落的視頻。 學生對該視頻很感興趣,很快就明白飛機降落對起落架的沖擊,死點位置的有益之處,還學到一些其他的知識。
3.4 以專業為導向,合理把握教材重點
現有的大部分教材原理占了教材大量的篇幅,偏深、偏難,教材注重知識的傳授,弱化了對知識的應用,教學與社會生產聯系不緊密,學生難以形成熟練的職業技能。 學生往往難以理解,并且理論知識內容較為枯燥,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往往都是死記硬背。因此學習積極性不大,根本沒有反映目前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特色。
另外,從專業和實用的角度來看,不同專業的學生,教學內容應該有所側重。中職學生的培養目標是實用型的技能人才,而非理論研究。因此教師在講課時應重點講解一些生產實際中常用的機械基本知識,對一些高深的理論分析和復雜公式的推導應該刪減或者從簡,而實用性較強或與生產實際結合緊密的內容則應多講或者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