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玉潔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 科研處,江蘇 南京210014)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信息化進程逐漸加快,我國已步入信息化時代,各行各業已經建立或正在建立起以信息技術為基礎指導的管理體系模式。 與此同時,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科技管理體系,尤其是農業科技管理體系,卻還處于相對落后的傳統工業化時代的工作模式,管理手段停留在半手工或手工的基礎上,管理效率低下、工作繁瑣、耗時費力。 基于此,十分有必要開展新型的農業科研信息管理工作,建立一套高效可行的農業科研信息管理系統,提高科研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效率,為農業科技的進一步發展提供科學可靠的分析及決策依據。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現代社會信息量急劇增加,傳統的人工信息管理體系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生活的需求,落后的管理技術嚴重阻礙了信息的交流與共享。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近年來國家對農業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使得農業科技發展突飛猛進,農業科研成果的種類和數量均獲得高速增加。 農業科技的迅速發展與農業科研管理的相對落后已成為制約我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突出矛盾,創建一套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效率農業科研管理模式已成為農業科技人員與管理人員的共同需求。
農業科研管理工作是指科研管理工作者用科學的原則和方法對科研項目、科研成果、科技人才、科研條件、科技信息等資源進行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管理的一種活動,為農業科學研究服務[1]。科研管理是農業科研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對科研單位的科研進展、成果獲得、經費使用、效益高低等都會產生直接影響。
信息是科研管理決策、制定科研計劃的依據。在知識經濟時代,科研管理部門每天需要面對和處理大量的、具有延續性的事務、業務信息,需要將處理后的信息及時傳輸或反饋給相關部門。 隨著科技信息量的迅猛增長以及計算機技術、 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的快速發展,如何使信息的收集、統計和交換更加簡單方便,如何利用已有技術和條件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減少工作量,如何使科研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化、科學化、現代化,是擺在每一個科研管理人員面前的問題。 而以計算機為主要工具,對組織內部管理諸要素進行優化組合,使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處于最佳狀態,以最少的資源投入獲得最滿意的綜合效益,就顯得非常重要。
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工作系統是一套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不管各層次的管理人員的素質多么參差不齊,只要統一業務流程標準,系統就會如高水平的人員在進行管理,其整體管理水平就能得到提高[2]。科研信息化管理著眼點在于與先進的管理手段和方法結合起來,融進現代化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新的時代科研管理工作的性質、 任務和管理手段都發生了變化,科研管理工作也要與時俱進,更新觀念,轉變舊的思維方式,努力培養現代化管理理念與意識,要轉變管理現代化可搞可不搞的思想,必須認識到,管理是科學,管理是生產力,管理出效率。 用先進的管理思想和科學的管理方法,把管理工作做好,協調好科技活動中的各種關系。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用較少的投入獲取更多的科技成果和經濟效益, 推動科研管理工作科學地向前發展,真正為領導科學決策當好參謀。
科研管理信息化帶來了管理觀念的革新。它突破了條條框框的舊的科研管理模式,而將整個組織的資源、信息有機地組織在一起。這不僅可以拓寬管理者的視野以及管理工作的深度和廣度,而且還可以增強廣大科技工作者之間的交流和理解,從而激發他們的創新精神。
眾所周知,科研人員要提出質量高、內容新、選題有針對性的科研課題,而且在立題、開題之后,還需要信息跟蹤、信息展望、信息策劃,使之具備創造性、經濟性、可行性,這一切都與科研人員及科研管理人員的信息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 要提高科研工作的質量,就必須加強科技人員及科研管理人員的信息素養和信息資源的利用能力。這就要求有一套科學可行的信息資源數據庫供科技人員及科研管理人員利用。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內涵在于創新出能夠體現系統性、關聯性、即時性和針對性等特點的新的管理流程和管理模式,并使之替代原有的管理模式,從而使工作人員從繁雜的事務處理工作中解放出來[3]。
我國農業數據庫建設最早是1987 年開始自建的 “中國農業文獻數據庫”, 而最早應用Foxpro2.5 軟件開發數據庫是1995 年中國礦業大學開發的人事檔案和申報職稱管理系統。農業科技管理信息系統最早報道見于1999 年福建省農科院應用Microsoft/Access 編寫的“農業科研院所科技管理數據庫”[4-5],但數據庫結構及應用均相對簡單。
實行科學化的管理,必須尊重科學研究的規律,改變以往那種靜止、封閉的行政管理為主的模式,突出科研工作動態、開放的行業性管理特點。開發科研管理信息系統的總體目標是:運用計算機手段,使科研管理過程實現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管理,提高科研信息管理水平及工作效率, 促進科研信息共享的目的。 同時系統還可及時積累、收集、分析各類管理信息并能自動生成用戶所需的各類報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無紙辦公[6]。
從應用手段上分,系統應具有數據錄入、數據查詢、數據運算分析三大功能,可為不同用戶的不同要求提供各級數據。
從服務對象上分,新的農業科研信息管理系統應具備以下三方面功能作用:
(1)為一線科技人員提供科研課題基本的信息,科技人員既可通過系統備忘記錄自己所負責課題的信息,隨時了解課題進程,又可查詢系統內對其開放權限的其他科研課題及成果等信息,為下一步科研選題提供相關資料;
(2)為科研管理人員提供單位內所有科研課題的進展情況,方便管理,實施課題進程實時監控,同時也為科技人員科研業績考評提供依據;
(3)為單位領導提供單位內所有科研數據,課題及科研產出分析等,為其對單位科研的下一步宏觀決策提供科學可靠的依據。
(1)科研課題信息:提供課題基本信息、項目來源、起始時間、主持及參加人員、課題進展報告、結題情況、項目總經費、經費逐年到賬情況及使用情況等。
(2)科技論文信息:提供科技人員在科學研究中發表的期刊論文、會議論文及發表的論著情況。
(3) 科研產出信息: 提供科技人員在科學研究中產生的專利、標準、農獸藥、鑒定成果、品種等信息。
(4)科技人員信息:提供科技人員個人情況、研究方向、所屬單位、職稱專業等基本信息。
(5)系統數據分析:提供系統內錄入數據的簡單分析,如人員結構分析、課題來源分析、年到帳經費分析、相關課題分析等。
農業科研信息管理系統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它的建立需要較高的前期投入,需要全體農業科技管理人員的共同努力和創新思維,在實踐中不斷發展、更新、變革,以期更適應農業科技發展的需要,更好的為農業科技進步服務。另外,系統建成后也非一勞永逸,讓它有效地運行,為農業科技的科學決策提供有力支持,還需要后期的系統維護和管理。
根據農業科技的特性,農業科研信息管理系統的信息是由眾多使用者記錄的,由于每一個人對記錄內容的理解不同,計算機應用水平不同以及可能出現失誤,就有可能造成數據的不準確,所以,數據庫系統需要有專人負責維護,不僅要檢查數據的完整性,而且要檢查數據的質量。另外,隨著管理業務的不斷深入,新的管理內容和功能需要加入數據庫之中, 必須對數據庫系統進行功能的不斷擴充或系統的更新。 從事這樣的工作需要時間和精力,如果讓科研管理部門的非專業人員負責,那么,繁雜的日常工作將使他們無法進行必要的維護、更新和創新工作。信息維護和管理的專業化、組織化、系統化是科研管理信息化應用得以成功運行的重要因素。
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農業科研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入,無論是管理的內容、任務、目標,還是管理流程等,都會發生不可避免的改變。因此,農業科研信息管理系統建成后也是要不斷改進和更新的。這種改進和更新,需要專業人員在系統維護工作的實踐中不斷地加以創新,以便根據實際需要為用戶提供滿意的數據存取接口,同時需要專業科技人員不斷提供科研第一手資料, 及時更新系統內信息資源,以期提供更加翔實可靠的決策依據。
對科研管理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工作技能,是科研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環節。 科研管理信息化要求科研管理人員是具有先進的管理理念,既精通業務管理又掌握計算機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7]。由于科研管理人員年齡差距,接受能力不同,計算機水平良莠不齊,必須持續廣泛展開全方位、多層次、針對性的培訓,同時,建立完善的培訓體系,使系統培訓制度化。 只有對各個層次的管理人員進行知識改造與更新,提高科研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與素質,才能達到強化信息意識、增強信息敏銳性、更新知識、提高操作水平的目的。
科研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數據是科學技術研究、開發、推廣等活動的真實記錄,是科學技術儲備的一種必要形式、一種重要的信息資源,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科技活動的重要環節。因此,加強系統數據的安全防范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做到既防止他人盜取數據造成泄密, 又防止黑客入侵造成系統癱瘓而影響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保證。 一是用戶身份證認證,二是關鍵信息的加密技術,三是存取控制,四是審計,五是設立防火墻。
通過對用戶的身份認證,給不同的用戶分配不同的權限,實現對網絡的安全控制。
加密技術是保護數據庫中的關鍵數據和保密數據不被他人竊取的另一種主動性的防御方法。目前科研管理信息系統加密方法有文件加密、記錄加密、字段加密。 加密技術的使用,可以保證其中較高級別的技術成果,保護單位的知識產權。
存取控制指的是數據庫系統中,為了保證用戶只能訪問其有權存取的數據,必須對每個用戶預先給予權限。
審計追蹤使用的其目的是當數據被盜或損壞時,能及時發現或補救,為數據的完整性提供安全保障。
防火墻技術是網絡安全中的另一種有效保證措施,它是一個或者一組網絡安全設備。 防火墻技術的采用,可以保護和管理內部的網絡資源,防止外部入侵,對信息的訪問進行記錄和控制 管理和監督內部以網絡的訪問,簡化網絡資源管理等。
另外,系統數據應及時、定時備份,以應對特殊情況下系統無法使用或數據丟失等問題,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農業科研信息管理系統是一個綜合性的面向農業科研管理全方位的信息系統, 目前已在我國許多農業科研單位及高校建立并使用。它的建立和有效使用將會對我國農業科技管理產生深遠影響,將我國農業科技管理工作推入一個信息化的嶄新局面。
[1]姚景珍,董哲生.淺談現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科研管理[J].農業科技管理,2005(增刊):79-80.
[2]張立平,許言義.科研管理信息系統的研究[J].艦船電子工程,2006(4):100-103.
[3]歐啟忠,魏文展,等.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實踐及其管理創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6(3):183-187.
[4]康世云,裴新涌.河南省農業成果數據庫的研建與實施[J].農業網絡信息,2004(8):34-35.
[5]胡春芳,周國民.農業科研管理信息系統的研制與應用[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6(4):175-177.
[6]詹嘉放,王建春等.農業科學研究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與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2):9795-9796.
[7]沈秀平,馮志勇等.淺談農業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設[J].上海農業科技,2007(4):13-14.
[8]魏笑炙,王成軍.基于B/S 科技過程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電腦與信息技術,2005,13(5):20-22.
[9]黃曉燕.論科研管理及科研信息系統的構建[J].集團經濟研究,2007(6):269-270.
[10]廖萍.科研管理信息系統關鍵技術的選擇[J].商場現代化,2006(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