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丹
(秦皇島市第一中學,河北 秦皇島066000)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 《語文新課標》指出:“教師要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但是,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象。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 那么,在語文作文教學時,如何才能讓學生寫好作文呢?
很多高中生,甚至一些高中語文老師都覺得既然高考語文試卷的作文部分對考生的要求不是那么嚴格了,題目可以自己擬訂,立意可以自己確定,連文體都可以不受限制,那么在平時的作文教學過程中就沒必要去強化訓練了。于是有些高中語文老師根本不把作文教學當一回事。 表現在不把作文教學安排在正課時間里進行,而是隨便布置一篇,讓學生利用課外的時間去完成。隨便找來一篇材料,或隨便弄個話題,也學高考作文的要求,只要不少于800 字,除了詩歌以外,隨便怎么寫都行,甚至有時連材料和話題都不給。因為不夠重視作文教學,所以作文是收上來了,但是在作文后面簡單地寫個“閱”字,或者批個日期,或者干脆借用某位語文特級教師或某某語文教育專家的為了防止千人一面的缺點,干脆把收上來的作文又發給學生,讓學生互相批改。 改完了就寫下一篇,也不利用課堂時間評講。 這種情況下,語文老師在學生作文前不對學生進行思維的拓展,學生作文后又不去認真批閱,自然也就談不上對學生作文的指導作用了。 有些語文老師認為既然高考語文作文對學生沒有那么多的限制,學生在作文這一塊又不能失分過多,還是要突出老師在平時課堂教學上的主導性作用,于是便幫助學生走“捷徑”,“指導”學生選取諸如《優秀作文選》《高考滿分作文》上幾篇具有代表性的優秀范文拿來背誦。 然后“教”學生如何通過“合法”的途徑將別人的作文變成自己的作文。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肯定有學生活用得好,有些學生活用的能力差些,但等學生走上“正途”了,自己就不用再為學生作文拿不到高分而擔憂了。 高中生都會察言觀色,都能判斷出老師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什么地方。 看到老師不把作文教學當一回事,就是為了完成任務。 所以自己也隨便在作文書上“借用”一篇,交上去,幫老師完成教學任務。老師看到自己能拿出“量多,質優”的作文,必定很高興,又何必再花時間去苦思冥想呢? 有那時間還不如多花些時間放在數理化的學習上。 鑒于老師教導自己背幾篇好文章就可以了,所以平時也不在對其他的優秀文章感興趣,更不用說花大大量的時間去啃那些著作了。 有些認真寫作的學生想寫出一些自己的東西, 又因為缺少老師的指導而導致作文出現偏題,中心不突出,文體不明等問題,或者因為自己的平時積累少,見識面過于狹窄,寫作時候感覺內容空洞。導致“散文”“雜文”大量產生。高中語文教師要轉變觀念,要充分認識到高考模式的改革是為了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意在促進學生的綜合發展。不是說要考倒考生,也不是要放任自流。 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要搬用原來的一套來訓練學生專攻一種文體。也不要只重分析,輕寫作。對學生限制過多就扼殺了他們的想象力,使他們感到作文枯燥無味。 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每樣能力都不可或缺,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一定不能人為地把這四個方面割裂開來,不能偏重那一項而不顧其他。 所謂“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不限”是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與表現的機會,不是說考生可以隨便寫,胡亂寫,也不是說可以準備幾篇范文就可以隨便套用,不確定的因素實際上要求學生的基本功更扎實才行,是指學生在能夠熟練運用各種文體,可以確定幾種立意的基礎上選取其中一種自己最好把握,最能展示自己才華的一種方案來。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在平時的教學中重視作文教學。要讓學生在寫作文這一塊上做到各種文體都能寫,又有寫某種文體的特長,做到“一專多能”。
葉圣陶先生說:“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出優點,此意好。”根據此特點,在作文評語中必須堅持運用愛的效應。那么,如何在作文評語中運用愛的效應呢? 我國文壇巨匠茅盾小學時的兩篇作文,作文中留下了老師充滿熱情的贊語:“好筆力,好見地,讀史有眼,立論有識,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遠大未可限量,十二歲小兒能作此語,莫謂祖國無人也。 ”這些極富鼓舞性的評語,無疑給少年茅盾以極大的啟示和鼓勵,成了他在文學道路上奮進的動力。 一位著名的作家在給他的語文老師的信中這樣寫道:“是您多次在我的作文中寫下激勵我不斷努力的話,我至今還記得,您說我會成為作家的話,是您的話讓我做起了作家夢, 沒想到現在夢成真了, 我要感謝您的鼓勵。 ”可見,有時老師在學生作文中寫下的一句話可能會影響他的一生。無論是優生、中等生還是差生,只要寫出了優秀的習作或此次習作有明顯進步,就應該正面肯定習作的可貴之處,趁熱打鐵,以充滿激情和希望的評語鞏固學生已有的成績,增強他們不懈努力的信心。 例如:“可嘉可賀,又一篇佳作問世了! 細致的內心活動描寫,巧妙的前后照應,證明你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寫作技巧。從你的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21 世紀的巴金! ” 這樣的評語既肯定了學生對作文技巧的靈活運用,又使學生體驗到作文成功的愉悅與滿足,讓他們覺得自己才是作文的主人,從而激發他們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在心靈深處樹立起為做人而作文的信念。例如:有位學生因為生活較困難,使她十分自卑。 有一次在寫作文《我》時,她寫到:我是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鴨,與城里的同學比起來,自己顯得太丟人了,總覺得自己抬不起頭來等,我讀后感觸很大,為了使她能很快自強起來,于是寫下了這樣的評語:一只不起眼的丑小鴨,飛進了我的叢林,我憐愛她的自卑和嬌弱,我欣賞她的誠實和坦率,我更珍愛并撫慰她灑滿露珠的羽翼。你信嗎?這樣一只丑小鴨,真的會成為茂密叢林中的一只驕傲潔白的天鵝。從此,這位同學的作文水平不斷提高并且佳作紛呈。 事實證明,愛的力量是學生健康發展的源泉。
總之,我在作文教學時,不斷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并不斷轉變觀念,立足于寫作心態的矯正和師生情感的交流,采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語調,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生動評語中提高寫作能力,發展人格修養,使他們逐步懂得作文既是生命的需要,同時也是享受生活,抒寫生活的方式。
[1]靳玉樂.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創新[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陶行知文集[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