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喜芳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浙江 杭州311231)
據教育部統計,2012 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有680 萬人,仍有近60 萬人未能如期就業。 2013 年, 又將有699 萬名高校畢業生走出校園,就業形勢不容樂觀。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多種,既有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影響,也有高校大規模擴招造成的供需之間的不平衡,更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某高校曾調查了該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結果顯示企業最看重的學生職業素質依次是:德育品質、心理品質,隨后是專業技術和外語水平。 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良好的職業素質是個人事業成功的基礎,是大學生順利進入職場的“金鑰匙”。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3 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教育系統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所在。
經過多年的教育探索,各高職院校對高職數學教學滲透職業素質教育的理論,積累了許多經典的研究結果。 比如在高職數學教育中潛移默化,造就良好職業素質;樹立意識,實施職業素質教育[1];根據數學教學的特點,結合教學內容,抓準時機,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2];合理科學地培養學生的應用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素質,以求達到培養具有良好數學素養的復合型人才的目的[3]。但是,對高職數學滲透職業素質教育中的德育品質、心理品質的理論和實踐,還處于探索和提高階段。
針對高職數學對兩項職業素質的滲透,本文作了如下研究。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立足國家百年大計,教學中必須堅持教書育人、德育當前的教育理念。 不可否認“兩課”——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在學生德育品質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據調查,學生把“兩課”當自習課上,“學生不歡迎,老師沒興趣”已成為一些高職院校“兩課”的常態,學生來上課僅僅是怕點名,擔心缺課會影響到成績。德育品質教育迫切需要補充新的內容、新的途徑,必須要求所有教師、所有教育環節、所有課程都擔負起德育品質教育的責任。
高職數學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滲透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要加強對數學教育中德育的認識,充分發揮數學教育的育人功能,力求通過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職業素質——德育品質的全面發展。
在實踐中的難點在于“融入”應該是有機的、不露痕跡的、水到渠成的、畫龍點睛的。 德育品質培養具有隱性、基礎性和長期性的特征。德育品質的形成,是一個養成教育的過程,是一項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系統工程。 從表面上看,數學教材里的內容好象只是一些刻板的規律,要從當中找到思想教育的素材是不容易的。 事實上,數學不是思想品德,當然就不會包含專門的德育內容,但只要你用心去挖掘,數學教材里還是有很多內容可以作為德育教育的素材的[4]。 寓德育于數學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 課堂講授是滲透職業素質教育的主要途徑。 要對教材內的教育因素深入體味,授課時應力求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思維啟迪和思想教育于一體。如通過講解祖沖之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的偉大數學成就, 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自尊心和自信心, 滲透大愛——愛國; 又比如通過向學生介紹大數學家歐拉的故事滲透小愛——愛崗敬業。
當今是一個發展迅速、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社會,機遇與挑戰并存、風險與成功同在。 人們心理壓力增大,心理障礙增多。 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心理品質教育不僅與德、智、體、美、勞“五育”相互交叉并寓于其中,而且寓于各科教學之中。通過心理品質教育,改善和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可以進一步挖掘學生潛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發展。加強大學生心理品質培養,對大學生成功地渡過大學生活以及順利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心理品質不好,全面發展無從談起,個人夢和強國夢難以實現。
高職數學教學心理教育是指在高職數學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多種心理因素,優化學生心理環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心理素質的全面提高。 其內容包括學生情感意志教育——社會適應素質;學生的個性培養——人際交往素質;學生的職業素養——團隊精神、開拓精神。
在高職數學教學中,上好第一課,促進學生樹立起自我培養職業素養的意識;利用數學家的故事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重視高數作業,培養學生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養成預習和復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建立合理的考核評價制度,修煉敬業精神[5]。 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教學活動。 在活動中體驗和感受自己的能力,認識自己所面對的一切,借以增加適應能力。 在小組項目中,通過與同學合作溝通,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培養團體情感,增強團隊精神凝聚力。 同時,教師啟發誘導學生,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嘗試從數學的角度發現和提出問題,并用數學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決。
素質決定習慣,習慣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結果影響人生。 在高職數學教學中融入職業素質教育的思想, 提高學生的數學素質、培養其數學思維、提高其應用與創新能力,從而達到整體素質的提高。 這樣才有利于復合性人才的培養,也適合教書更育人的教育目的,達到“傳道、授業、解惑”。
[1]楊維農.高職數學教學滲透職業素質教育的探索[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5):98-99.
[2]趙英麗.談高職數學教學中人文素質教育的滲透[J].民辦高校與職業教育,2009(6):51-51.
[3]張俐.論高職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融入[J].科技信息,2009(13):212-213.
[4]王沖.在高職數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3):244.
[5]徐杰.在高職數學教學中滲透職業素養的教育[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1(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