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倡+熊志明
近年來,國家出臺的惠農政策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惠農資金流向廣大的農村,一些地方出現村集體開支隨意性大、財務公開不真實、集體資產流失嚴重等現象,個別鄉鎮及村干部搞“暗箱操作”,把公共資源項目私下發包、直接發包,為己牟利,這些問題引發了農村矛盾糾紛,影響農村和諧穩定。為了加強監管,杜絕農村集體資產處置、集體資金使用、集體資源交易方面存在的違規問題,為此,在上級的要求下,各鄉鎮先后建起了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鄉鎮政府和村干部不再直接審批具體的資源配置,而是通過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這一平臺。這樣從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權力尋租,使資源配置的效率和效益得到提高。為進一步加強對鄉鎮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的管理,促進依法行政的有效開展,最近我們在對鄉鎮的審計中,開展了鄉鎮公共資源交易情況審計調查,發現了一些問題。本文就此存在的問題及如何進一步規范和加強管理談些意見。
一、鄉鎮公共資源交易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專業隊伍建設方面問題主要表現在人員素質達不到開展工作要求,缺乏專業性人才。鄉鎮公共資源交易站工作人員少,大部分工作人員都是兼職干部,也沒有經過專業業務知識的培訓,專業水平低,從事招投標業務不熟。
2.基礎性建設較為滯后。一是硬件設施不到位。很多鄉鎮沒有專門的公共資源交易站,還有很多鄉鎮公共資源交易站條件較簡陋,尚未達到辦公、交易、評標、信息發布功能相分離的要求,受硬件條件的制約,鄉鎮公共資源交易活動范圍拓展進展慢、難度大。二是信息發布不廣泛。大部分鄉鎮的招標公告都是在本鄉(鎮)政府信息公開欄張貼,沒有其他發布方式,交易信息發布范圍較小,外鄉鎮投標單位因信息缺失而參與的少,競爭面較小。
3.管辦不分,監管缺失。在鄉鎮公共資源交易活動中,大部分鄉鎮都是紀委在參與主持這項工作,使得實際操作者與監督管理者合二為一,出現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的現象,使得鄉鎮公共資源交易缺乏有效的外部監督,制約了招投標等交易活動的健康發展。
4.保密方面的問題。鄉鎮公共資源交易站建設尚屬初步發展階段,各項制度、措施還不完善,在報名環節,大多是實行現場報名的辦法,報名方式比較單一,且多數參與競標的都是本鄉鎮人,情況比較熟悉,相互之間存在圍標、串標的可能性較大。
5.招標程序存在不符合規定的情況。無論是公開招標還是邀請招標,存在項目的報批手續不全、內容書寫不規范,部分缺少會議記錄、報名登記表;部分存在沒有招標文件、沒有投標文件、告知書等;部分沒有資質的企業和個人也參與投標;部分項目沒有三家投標單位也開標,招標程序不符合規定。
6.部分鄉鎮出現違反招投標法的現象。
按規定,財政投資在一定金額以上項目必須進入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交易,而此金額以下項目僅需在鄉鎮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交易,部分鄉鎮將項目化整為零,分為幾個標段,將每個標段投資壓在這一規定金額以下,從而規避了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的招標程序。部分鄉鎮的應該公開招標的項目僅僅進行了邀請招標。
7.鄉鎮的資金撥付會計核算不規范。
各地對鄉鎮項目資金的撥付都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憑招投標告知書、合同、工程決算書等資料支付工程款;要求列在建工程核算,但大多數鄉鎮財政所經管站未按要求執行。
二、規范和加強對鄉鎮公共資源交易行為的幾點意見
1.建立中心鄉鎮管理制度,隨著交通便利,通訊設施的完備和快捷,可以嘗試由相鄰的幾個鄉鎮成立為一個片區,設立專業的公共資源交易中心,配齊專門、專業的交易人才,建立一個合格的交易中心場所,有固定辦公場所、有專職人員、有電腦和投影儀等設備、有交易大廳和公告欄、有牌子和章子。中心鄉鎮公共資源交易站要統一納入縣級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管理,人員編制和業務工作直接受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管理,縣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負有人員培訓、管理、業務指導的職責,定期組織對鄉鎮公共資源交易站人員培訓,提高業務技能。要進一步提升中心鄉鎮交易站工作人員執行法律法規的水平,認真研究公共資源交易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和問題,積極探索簡化招投標手續的方式方法,提高辦事效率,優化服務質量。
2.同時加強網絡信息化建設,進一步改善交易方式,在發布公告時,鄉鎮可以結合實際,除在張貼公告外,還可以在縣電視臺通過滾動字幕方式播放公告信息,擴大招標公告的影響范圍,增加信息傳播面。
3.實行管辦分離,加大監管力度。中心鄉鎮紀委組織片區各鄉鎮紀委積極參與公共資源交易的監督職能,并在交易活動中發揮好組織、協調作用。縣、鄉政府要對符合招投標要求的項目做到“凡進必進”,加強對各執法主體的執法監察和監督。
4.做好項目交易公告。通過網絡公告、宣傳欄公告等形式發布招標信息,吸引相關單位積極投標。
5.嚴格審核投標資格。過濾資質不夠的企業參與投標活動。
6.嚴格按照有關要求全程對開標、評標、預中標公示、發中標通知書、簽訂合同等程序進行監督,中標后款項直接打入集體賬戶,杜絕暗箱操作、截留中標款行為。
7.做好資料歸檔工作。實行一項目一檔案制度,存入檔案室專柜保存,以備后查。
8.強化保密措施,防止圍標、串標現象的發生。推行網上公布交易信息,實行網上報名的方法,投標人在招標公告發布后,直接從網上下載標書,使潛在投標人的數量和身份具有不確定性。做到報名程序公開化、規范化、簡易化。建立由縣監察、財政、審計、項目主管單位、縣招投標中心等部門和單位組成多維監督體系,著重打擊非法干預招投標、資質掛靠、圍標串標等行為,保證鄉村公共資源交易的公開、公平、公正運行。
9.各鄉鎮財政所經管站須要加強財務管理,規范會計核算和資金支付手續。
加強鄉鎮公共資源交易的審計監督,有利于加強農村黨風廉政建設,能夠促進鄉鎮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透明化、規范化、效益最大化。作為國家經濟的“免疫系統”,加強對鄉鎮公共資源交易的審計和規范,是我們審計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作者單位:吉安縣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