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偉,左鐵鋒
(黃山學院藝術學院,安徽 黃山 245041)
“知竹常樂”
——竹制玩具設計研究
舒偉,左鐵鋒
(黃山學院藝術學院,安徽 黃山 245041)
中國傳統的玩具材料中竹材占有很大的份額,且保留下來的也很多,尤其是在江南地區.竹材作為自然材料在玩具設計中有著諸多的優勢,且新的技術為竹材的全新設計體驗提供了有力支持.廣大設計者應啟發思路,使得竹材在新的設計背景下再鑄輝煌.
竹材;玩具設計;傳統與創新
通常來說,我們可以按照材質把玩具分為木制玩具、竹制玩具、毛絨玩具、塑料塑料、金屬玩具等等類型.我國最早的竹制玩具始于南朝宋代《后漢書·郭伋傳》中記載的“竹馬”.
“竹”對于中國人來說,不只是一種材料,更是一種人文情懷.小時候有很多用竹做材料的東西,尤其是江南地區,從玩具到日常用品,很大一部分都是竹子做的.由于受到竹材料特性以及不同時期加工技術水平的限制,竹材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利用程度也差異很大.在過去的百年內,竹材并不適合新興的工業化大生產、機械加工、模具技術、鑄造和注塑等技術,相反玻璃、金屬、塑料等新材料為我們創造了全新的生活體驗.然而,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帶來的愉悅感的同時,卻忽略了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今天在綠色設計的大背景下,大量自然材料與先進的技術相結合,帶來綠色產品的創新發展.竹材也開始逐漸導入現代產品設計中,甚至還包括了很多電子產品,為綠色產品設計帶來新的創新的可能.本文以研究當前竹玩具設計為立足點,探尋竹材設計的前世與今生,期冀為竹材在新時代的玩具設計中找尋突破與創新.
目前來看,與金屬、塑料等其他材質玩具相比較而言,竹制玩具存在諸多的長處.以下分角度詮釋:
首先,從文化的角度出發:竹材比其他現代材料出現和被人類利用的時間要早得多.宋代大文豪蘇軾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句話從深層次上闡釋了華夏文明中的特有現象:“竹”作為一種與眾不同的客觀物質與文化載體,已經融入到中華文化各個層面,刻印在我們的物質與精神生活之中.本質上來看,我們的竹文化就是以“竹”所承載的中華文化.這些文化透過我們先人以竹所制成的器物,以及這些器物使用的規范,傳遞下來并展示給世人.透過這些器物顯示出現人在人化自然的過程中創造的文化,也有觀點認為是中華民族有意識地用竹創造物化世界以滿足特定的物質與精神需求,這些被先人物化的竹就是“竹文化景觀”.而文學、藝術、宗教、倫理中的“竹”則是先人情思、理想等精神世界直接的表現與象征,這些我們稱為“竹文化符號”.
其次,從可持續發展特點來看: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性是時代的趨勢.竹是一種典型的速生自然資源,3個月內即可長成,2至3年即可成材,而木材至少需要25年.竹材本身所具備的特點符合可持續性發展的所有指標,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趨勢和人們的生活需求.我國竹材資源豐富,是全球竹材產量大國,竹產品加工、出口居于世界之首,竹產品領域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
再次,就竹材自身的物理特點來看,竹材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1)質輕、強度高,能耐較大的變形而不折斷;
(2)具有天然的紋理和色澤,視覺上美觀悅目,給人親切、溫暖和流暢井然、輕松自如的生命之感.也易于機械和化學的處理;
(3)易吸濕、變形;
(4)易燃、可碳化;
(5)易加工和易于著色、涂飾,可塑性較強;
(6)耐久性較好;
(7)觸感良好,給人以冬暖夏涼的舒適感和安全感.
(8)竹子結構上天然的弧度結構也為玩具的制造帶來更多的優勢.
在我國傳統玩具中,竹制玩具的存世量比其他材質的多得多.這主要得益于竹材結構與成分上諸多的牢固性因素.
竹制玩具根據功能不同,可分為以下種類:
戶外娛樂類:如竹制小汽車、滑板;
益智類:如積木、棋類和拼圖;
觀賞與收藏類:如游戲、動漫、電影等產品的周邊類玩具,以及各種竹工藝品與藝術品,此類可供裝飾、玩賞以及收藏之用;
操作類:如傳統樂器竹笛、民間手藝空竹,以及現代以竹材制作的“工具箱”和“切切看”等需要動手操作的玩具;
創意類:如由諸多標準單元或部件構成,需玩家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以進行DIY組合的玩具.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竹制玩具的種類與形態也不斷豐富(如圖1).但它們在孩子成長所扮演的角色卻是永恒的,為孩子們帶來幻想、歡樂,帶動孩子的思考與創意,增強孩子的認識、情感與技能的成長.

圖1 現代竹玩具示例
竹制玩具具有獨特的“魅力”,具有廣泛適合各年齡玩家,體驗內容豐富且寓意深刻、富含哲理,操作性強、可玩度高等優點.竹玩具歷經千年而不衰,適合玩家群體中的各個年齡層——兒童、少年、青年、成年以及老年人中都有竹制玩具的衷實擁躉.因而設計師在創造玩具的設計活動中,必須全面考量使用群體,細分他們所處的年齡階段,深入研究各不同使用群體的特點,以做到“量體裁衣”.
竹制玩具同其他玩具一樣,最主要的消費群體集中在青少年,尤其是兒童.而對于兒童玩具來說,最受人們關注的當然是安全問題.由于兒童特殊的生理與心理特點,他們喜歡啃咬、磕碰、摔打所拿到的玩具.毛絨玩具若掉毛可能會堵塞兒童的呼吸道;金屬玩具的松散構件,極有可能被孩子們誤食,引起危險;啃食軟質塑料玩具,容易引起中毒;而質硬的塑料玩具玩耍過程中容易破碎,既不易保存,同時也會存在安全隱患.從這些方面來看,竹制玩具比它們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同時,還具有牢固、易清理等優勢.譬如:竹制積木與拼圖類玩具,通過對圖案、形狀的組合拼搭,鍛煉兒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這對于成長中的兒童來說是極有價值的.傳統積木類玩具以木材為主,現代替代材料中,塑料太輕,不利于搭建;金屬太重,摔打時會有危險.相比這些材料,竹材與木材質感十分相似,安全、易于保存,且價格家木材便宜;家長們更輕限于挑選竹制積木給兒童玩耍.此外竹制玩具質感柔和、處理后表面光滑,便于清理,安全無污染.
人類進入青少年,智力發傾向于邏輯推理能力的增長,棋類玩具對于培養邏輯思維與推理能力有著極大的裨益.當前竹質材料加工技術提高迅速,竹可制成象棋、圍棋等各類器具的棋盒、棋盤、棋子等,既能保留木制材料的質感,同時更加生態、經濟.
成人后,人類審美與價值觀逐漸成熟,人群的娛樂喜好分化明顯,人們根據自身的性情與喜好自由選擇玩具.就竹制玩具而言,棋類、竹制工藝品與收藏類以及可DIY的玩具,都是擁有眾多粉絲.譬如收藏竹雕工藝品,既可娛樂、觀賞,同時兼具投資、收藏,而且竹雕藝術質樸純真、古樸大方、變化無窮.
隨著年齡的進一步增長,人們更關注自身健康,健身、益智,增進交流的互動型玩具成為首選.已有1700多年歷史的傳統的竹玩具——空竹,在抖動過程中需全身巧妙配合完成動作,能夠提高身體協調能力,促進血液循環與人大腦運動,提高身體的靈敏性,從而延緩衰老,深受老年喜愛.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劇,為老人的設計成為極具市場潛力和社會責任的領域,借助竹材的天然感與溫暖感以替代木材,來創作適合老年人娛樂與游戲的用品是極好的選擇.
針對不同的人群,竹制玩具的設計側重也有所不同.傳統竹玩具的再設計可以提高設計效率,能很好的貼合對應人群,同時還能強化文化傳統的教育.完全創新的的設計,能夠借助創意引起關注,但需要時間來完善生產工藝與使用功能.
例如,竹馬燈(如圖2)是從“3R”原則入手,將廢舊竹材玩具和家具的部件重新利用,組裝而成的環保燈具.造型類似傳統的竹制家具,但在功能上進行創新性再設計.
創新性的玩具設計——攀巖玩具(如圖3),打破傳統,模糊了玩具與家具的界限,與室內空間有機結合,兼具家具的使用功能與玩具的娛樂功能:作為家具完善室內空間的使用功能,同時又從玩具的角度闡述了兒童空間的娛樂屬性.

圖2 竹馬燈

圖3 兒童攀爬玩具
近年來,我國玩具生產上升迅猛,國內消費迅速增長,出口已經成為全球第一.這些變化引起了外國玩具商人的極大重視,隨著開放的深入,玩具市場競爭已經國際化.研究表明,國內消費者正在成熟,市場上的進口玩具增長很快.要想把握國人的喜好,貼近用戶需求,保住國內市場,就必須轉變企業思想,從設計創新入手,以增加玩具產品的附加值和競爭力,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同時爭取到更多海外市場.在竹玩具領域我們具有眾多資源優勢,如何將優勢轉化為實際的市場利益,筆者認為因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其一,設計時務必要保持竹質材料質樸、自然的質感,溫暖、親和的觸感.強化竹材綠色環保、再生迅速、堅固安全、經濟性高的特點.通過設計將竹材的特點充分展現出來,發揮創新精神、有機的結合形式與功能,從傳統文化中尋找創作源泉,在創新“竹”的物化景觀的同時傳承文化符號.綜合考慮空間、家具和玩具之間的相互關系,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出發,借助竹材優異的環保性,作足綠色設計的文章,通過設計完成社會責任,使得消費者能過盡情體會玩耍的快樂.
其二,玩具,尤其是兒童玩具,其擔負著在玩耍中啟蒙與訓練的責任.設計時要從份考慮目標人群的生理與心理特性,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切忌將設計師的自我意識強加于受眾.同時,我國竹文化歷史悠久且獨樹一幟,先人在將自然之“竹”人化的過程中融入了大量的經驗和精妙的智慧,這些是我們創作的源泉;但不要把對它們傳承作為我們前進的包袱,畢竟設計的核心是創新.玩具設計不應擔負太多的歷史與民族使命,“快樂”是玩具的唯一目標,可以寓教于樂,但不能把玩具做成教具.
其三,隨著競爭的國際化,設計時必須放開視野,廣泛關注.國際化的商品需要有國際化的用戶調查,設計師要考慮到使用者諸多的文化背景,關注文化的多元化以及教育層次的不同.竹文化是東方的特有,如何讓西方世界接受并且喜歡,是設計師面臨的首要難題.從人類共性的角度(藝術收藏、智力游戲)入手是不錯的選擇;借助西方對東方文化的好奇,借助傳統的元素進行設計不失為一條捷徑.一味的迎合會喪失自我,過于自我則會曲高和寡,無人欣賞.
最后,設計需要有針對性,適應全人類的設計師不存在的.玩具使用者存在著諸多的差異,科學地進行市場細分,綜合運用人類學、社會學、美學等學科知識,解決好存在于玩具產品外觀之下的諸多矛盾,創造出基于人性的玩具精品.
我國是竹的原產國,同時也是玩具生產和出口大國.祖先為我們在竹材的利用領域累積了豐富的經驗與知識,這些是我們不可比擬的優勢.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尋找自身的優勢,利用自身的優勢,從而獲得領先的實際,這是最優的選擇.作為當代的設計師,擔負著民族與文化復興的責任,我們就應像“竹”一樣虛懷若谷、正直堅韌,依托我們優勢文化,立足自身的優勢產業,創造出萬古長青的竹玩具作品.愿玩具設計師們知“竹”常樂,制“竹”常樂;也愿世人執“竹”常樂.
〔1〕曾紫喬.竹子與設計[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1 (03):44-49.
〔2〕百度文庫.激發孩子成長的家具設計有樂趣玩起來[OL].http://wenku.baidu.com/view/360d50 48c850ad02de8041ab.htm l,2011-5-10.
TP472
A
1673-260X(2014)07-0048-03
安徽省教育廳2012年度高校省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SK2012B464);黃山學院校級教學研究項目(2009JXYJ07);黃山學院校級教學研究項目(2013JXYJ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