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華
(赤峰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提升赤峰文明城市創建水平研究
劉艷華
(赤峰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內蒙古 赤峰 024000)
創建文明城市能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數.赤峰市2014年將有資格參加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已進入關鍵的攻堅階段.從提升赤峰文明城市創建水平的意義和面臨的嚴峻形勢入手,根據黨的十八大精神、《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2011年版)》和實地調查等分析我市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水平過程中存在的優勢和突出問題,尤其是軟實力——城市精神的培養和市民素質的提升方面,進而嘗試找到提升赤峰文明城市創建水平的長效機制.
赤峰;文明城市;測評體系;長效機制
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個城市管理能力、綜合競爭實力和持續發展潛力的綜合體現,是我國目前綜合評價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最高榮譽,通過創建文明城市能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數.赤峰市曾相繼獲得了國家衛生城市、全國生態建設先進市、防沙治沙十大標兵單位、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等諸多榮譽,但這些成績都是單項的,不足以反映赤峰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全貌.因此,市委、市政府決定在啟動實施“十二五”規劃的同時,啟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赤峰市將2014年有資格參加全國文明城市評選.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已進入關鍵的攻堅階段.
為此,我們根據《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2011年版)》問卷樣本從對市民素質和社會風尚的評價、對政府職能部門和“窗口”行業服務質量的評價以及對城市形象的評價三方面設計制作《赤峰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測評調查問卷》,通過網絡(http: //www.sojump.com/jq/2748017.aspx)和紙質調查,匯總相關材料,對市民素質、社會風尚、政府職能部門、窗口行業服務質量、城市形象狀態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針對提升赤峰文明城市創建水平的長效機制做初步的探討.共發放800份,采取在社區和單位發放一些紙質調查問卷及網絡調查方式.通過網上發邀請,網絡預計發160份,回收153份,回收率95.6%.根據查閱資料和調查數據內容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99.35 %的人認為本市正在創建文明城市很有必要和有必要.這說明幾乎所有人都認識到赤峰創建文明城市很必要.95.42%的人同意本市申報參評全國文明城市.
1.1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深入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客觀要求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人本理念在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特別突出,無論是社會環境、人文環境、生活環境、生態環境等“基本指標”,還是城市整體形象等“特色指標”,都涉及市民的收入、安全、居住、服務等等生活質量問題,處處體現了為民創建、全民創建、科學創建,特別是著重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重點難點問題,很多指標的測評是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來完成的,直接考核群眾的滿意度、支持率和認同感,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
1.2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不斷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大舉措
當今城市之間的競爭,不僅是經濟實力的競爭,而且是城市功能、文明環境、服務水平等的綜合競爭.根據內蒙8337發展戰略,我市經濟屬于典型的投資拉動型,擴大開放和招商引資是保障投資增長的主渠道,打造良好投資環境對提高招商引資的成功率尤為重要.我們就是要通過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進一步加強城市軟硬件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豐富城市內涵,整體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外在形象、文明程度,對外增強城市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對內增強城市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斷打造赤峰發展的新優勢,以此來招商引資,不斷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
1.3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要集中實施一項系統性很強、涉及面很廣的惠民工程,集中力量下大力氣辦一系列便民利民的好事實事.因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每一項工作,無論是硬件建設還是軟件提升,都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與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緊密相連,是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是為了讓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幸福、更文明、更有尊嚴.
2.1 赤峰在文明城市創建中的優勢
通過實地走訪和問卷調查分析,赤峰市在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有很多優勢.
2.1.1 廣大市民支持文明城市的創建和申報,市民精神面貌好
在調查中,選擇很有必要和有必要創建文明城市的占99.35%(測評體系要求80%以上達標),同意本市申報參評全國文明城市的占95.42%(測評體系要求60%以上達標),88.24%的人對本市未來5年的發展有信心和比較有信心(測評體系要求80%以上達標).
2.1.2 社會關系和諧,城市形象較好,社會治安好
84.97 %的人認為本市的社會關系和諧和比較和諧(測評體系要求75%以上達標);87.58%的人對本市的市容環境滿意和基本滿意(測評體系要求80%以上達標);96.08%的人支持志愿服務活動;鄰里遇到困難時,94.77%的人會和有時會選擇互相幫助(測評體系要求75%以上達標);91.51%的人認為自己所在單位同事或上下級之間經常有和有時有交流和溝通的機會(測評體系要求75%以上達標);90.85%的人覺得在本市目前的治安條件下安全和比較安全.
2.1.3 交通狀況良好
86.27 %的人認為在本市乘坐公交車出行方便和比較方便(測評體系要求60%以上達標);79.08%的人認為近年來本市開展文明交通、文明出行宣傳活動有效和有點效果.
2.1.4 維護公平競爭,不搞地方保護主義
91.50 %的人認為在本市能方便和比較方便地購買到各地的食品、日用品(測評體系要求80%以上達標).
2.1.5 政府部門及時處置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較高
67.98 %的人對本市政府部門及時處置自然災害、疾病傳染、食品中毒等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滿意和基本滿意(測評體系要求50%以上達標)
2.2 赤峰在文明城市創建中存在的問題
2.2.1 市民素質有待提升
通過調查統計發現,社會各界對評選道德模范選擇表彰結果的認同率有些低,只有57.52%的人對近年來本市或區評選出的道德模范人物的先進事跡非常了解和了解一些(測評體系要求80%以上達標);28.76%的人不知道本市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宣傳道德模范的活動.通過觀察走訪發現,市民的環境意識差,存在隨地吐痰、亂扔雜物、亂貼亂畫等現象較普遍;在部分公共場合,還存在吸煙、大聲喧嘩、談吐不雅及舉止隨意、不遵守公共秩序、不考慮他人感受等不文明現象.
2.2.2 市民對黨政機關行政效能的滿意度偏低

序號內容滿意和基本滿意率測評體系達標標準1本市各級政府所承諾的“實事工程”完成情況57.51%90%以上2本市政府、區政府及街道的服務態度、辦事效率、聯系群眾程度64.06%90%以上3本市各級政府開展的反腐倡廉工作52.94%90%以上4對市民反映創建問題的渠道,以及市民所關心問題的處理、反饋情況52.39%70%以上5對本市開展打擊制作、傳播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文化產品的工作58.82%80%以上6對本市各級政府提供的公共圖書借閱、公益性文藝演出、公益性群眾文化活動場所等公共文化服務66.66%85%以上
2.2.3 城市精神有待進一步培育
我市的城市精神是“赤誠勤勉、崇文重教、開放包容、勇攀高峰”.雖然社區和街道很多地方都懸掛,但在調查中,69.28%的人知道和知道一些本市“城市精神”的內容(測評體系要求80%以上達標).
2.2.4 “窗口”行業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76.47 %的人對所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服務質量滿意和基本滿意率(測評體系要求80%以上達標);73.86%的人在本市的食品經營單位或集貿市場經常買到和偶爾買到過變質、過期、偽劣的食品.
2.2.5 一些社會不良現象有待進一步控制
39.87 %的人選擇本市近年來聚眾賭博、賣淫嫖娼等社會不良現象沒有和不嚴重(測評體系要求60%以上達標).公共環境衛生“臟、亂、差”的弊病仍未根除,特別是背街小巷、貿易市場等部位,還存在衛生死角、路面破損、城市“牛皮癬”等現象.在城市的居民小區、單位院落以及城區比較隱蔽的角落還存在衛生死角等.市民有過馬路不走斑馬線的情況,亂穿馬路、亂闖紅燈、亂停亂放、隨意調頭等違法違章現象還有一定程度的存在,黑出租、爭道搶行、違章超車屢禁不止.
2.2.6 社會有待進一步營造公平公正的環境
49.68 %的人選擇自己或自己熟悉的女性朋友求職就業時沒有和基本沒有遇到過不公正的待遇(測評體系要求60%以上達標);60.13%選擇自己所了解的同事或朋友沒有和基本沒有做同樣工作而因男女性別差異所獲報酬不同的情況(測評體系要求70%以上達標).
2.2.7 家庭美德的知曉率低
81.05 %的人選擇“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是每個市民都必須遵循的社會公德,15.69%的人選擇是家庭美德(測評體系要求80%以上達標).
通過調查發現,我市文明城市創建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城市精神的培育、政府職能的加強、社會環境的改善和市民素質的提升等方面.所有創建指標體系的構建需要加強組織宣傳,抓好專項整治,建管并舉,帶動全民參與,依賴于全民素質的不斷提升,強化文明素質養成教育,共筑市民精神,提升品位.創建文明城市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通過創城不斷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提高市民的生活質量,使社會更加和諧,進而實現中國夢.創城決不是一次性行為,也不是結果,而是一個過程.為此,要不斷鞏固已取得的成果,持續提升文明城市建設水平,必須要健全創城的長效機制,實現創城工作常態化、城市管理精細化,保證創城成果持續惠及民眾.
3.1 要實現人本化,始終堅持“為民眾造福”的理念
城市管理的本質是對人的管理.創城不但是拿牌子,更重要的是為民眾造福.在創建文明城市過程中,各級黨委政府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群眾滿意不滿意、答應不答應作為第一標準,廣泛聽取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發現問題,立即整改落實,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和水平,使群眾成為創城的最大受益者.同時,通過創建文明城市,城市的環境會更優美,各種服務功能會更完善,市民的素質會更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會更提升,整個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就會大大增強,就能形成強大的人才流、資金流、技術流,從而吸引更多的國內外友人前來旅游、創業,發揮優秀旅游城市的功能,并最終促進城市生產力的發展,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使廣大市民持續受益.
3.2 要實現社會化,營造全民參與的創城氛圍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一項群眾性的實踐活動,創建工作的主體是人民群眾,人民群眾的參與程度嚴重影響創建活動的廣度和深度.這就要求文明在創城中要不斷調動廣大市民參與創城的積極性.
一方面我們要加大宣傳力度,使大家自覺參與創城.通過全方位的宣傳活動,多形式的宣傳教育,多視角全方位的宣傳報道,使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做到家喻戶曉,成為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的自覺行動,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境.要積極推動創城工作進機關、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進一步擴大創城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要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和宣傳手段,及時發布創城動態,明確創建責任標準,大力倡樹創建典型,積極宣傳創城給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帶來的新變化,推動人們自覺、自愿支持、參與創城工作.同時,有必要印制《創建文明城市有關知識》小冊子發到市民手中,讓市民行為更加自覺.努力推進制度創新,激勵公眾參與熱情、保障公眾參與權利.
另一方面我們要開展多種活動,讓市民參與其中.要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一系列群眾歡迎、影響廣泛、實效性強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面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營造積極、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塑造熱愛生活、追求卓越、崇尚文明的良好社會風尚,引導大家,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進一步開展提升市民素質創建文明路口活動、萬人簽名活動、文明素質大家談、文明禮儀知識講座、文明經商座談會、黨員奉獻日、做文明使者等.用嶄新的形象,構筑起美好家園的靚麗風景,共享幸福生活.
3.3 要實現常態化,形成聯創聯動的責任機制
創城活動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在創城中,要發揮市民和社會各界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人作用,調動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創建文明城市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評選指標多達100多項,涉及衛生、城建、交通、旅游、生態等方方面面,共涉及22個窗口行業,其中醫療、商業零售、出租車為必查行業.要發揮窗口單位和服務行業示范輻射作用.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明確目標責任是前提.要使創城工作步入常態化,就要先明確目標責任,并落實到具體單位和具體人員,使相關各方創有目標,建有責任.只有牽頭部門與責任單位相協調、重點工作與長效建設相促進、突擊整治與常態管理相結合,創城工作才能有序推進.因此,要強化各級政府、街道和社區在文明創建中的組織、協調工作,形成條塊結合、同創共建的區域化創建格局,形成層層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項項有指標、限時必達標的創城組織體系,確保創城工作的常態化.
3.4 要實現數字化,提升城市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數字化城市管理就是利用數字信息和通信網絡技術在城市的規劃、建設、管理、生產、生活中,將城市的各種數字信息和信息資源加以整合并充分利用.這一方面提高了城管部門的辦事效率,節約了管理成本;另一方面也方便了廣大市民,群眾反映的問題能迅速有效得到解決.我市正在建設數字化城市.數字化技術消除了階層界限,減小了人為影響,增強了信息的時效性和真實性,為政府制定高品質的決策提供了必要條件.這就需要加快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設的步伐,構建統一指揮、分工明確、監督有力、溝通快捷、運轉高效的工作機制.我市已獲得多張名片,城市環境更加優美.在創城中,要按照建設優美、文明、和諧的城市環境這一總體要求,在認真總結前期經驗的基礎上,完善數字化城管系統全區域正式運行,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數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使城市管理者對管理對象做到一清二楚,不僅能及時發現并上報各種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還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對某類城市管理對象的專項普查,有效防止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為維護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從而提高了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
3.5 要實現規范化,創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
創城工作開展的程度除了依靠全民參與、形成聯動聯創機制、提高管理精細化水平,還需要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做支撐.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創新.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全面正確履行政府職能.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事項改革,切實減少和取消不必要的行政性審批手續,市場機制能有效調節的經濟活動,一律取消審批,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規范管理、提高效率.進一步完善有形市場,規范招標投標、拍賣等程序,從源頭上治理腐敗;推進“電子政務”,逐步實現全市政府系統全面信息化;借助報刊、電臺、電視、網絡等媒體實行政務公開,暢通市民的信息渠道,增強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辦事效率.
創建文明城市貴在常態,不能只搞突擊,要健全完善創城長效機制,形成常態化機制,不斷提高我市城市管理水平;創城貴在持久,要下大氣力,把創城成果繼承好、發揚好、維護好、延續好,杜絕反彈.各級各部門要通過創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終建立一套長期穩定的城市文明機制.
綜上所述,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意義重大、任務繁重.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有系統的、嚴格的測評標準和測評體系,既有明察也有暗訪.同時,這項工作也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社會工程,需要多部門協作、全民參與.廣大市民要積極行動起來,以極大的勇氣和熱情,扎實有效地開展工作,真抓實干,銳意進取,開拓創新,赤誠勤勉,開放包容,崇文重教,勇攀高峰,確保2014年赤峰建成全國文明城市,為富民強市、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1〕赤峰文明網http://www.cfwmw.gov.cn/.
〔2〕赤峰新聞網http://www.cfsnews.com.cn/.
〔3〕中國文明網http://www.wenm ing.cn/wmcj_pd/.
〔4〕許德明,等.文明與文明城市《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研究[M].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2011). http://www.hzwh.gov.cn/ztzl/wmcs/201103/ t20110325_247842.htm l.
〔6〕《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M].人民出版社,2013.
F299
A
1673-260X(2014)07-0069-04
2013年赤峰市社科聯重點課題(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