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楠楠,李巖
(1.蘇州科技學院體育部,江蘇 蘇州 215009;2.吉林警察學院警體部,吉林 長春 130117)
新形勢下普通高校武術教學現狀對策分析
孫楠楠1,李巖2
(1.蘇州科技學院體育部,江蘇 蘇州 215009;2.吉林警察學院警體部,吉林 長春 130117)
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們對武術的熱情在一天天下降,學生們對武術的認識度不夠,有關武術的教學內容也過于單一.教學方法的欠缺,說明了現在高校教學中對武術的教學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進.本篇文章主要分析了目前高校武術教學的發展現狀,通過調查和分析,提出了解決目前教學現狀的對策.
武術;教學;現狀
加強武術鍛煉,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武術作為一項體育運動,內外合一,形神兼備,有比較廣泛的適應性,同時還能體現中華民族的民族風格特點.在高校中開展這門課程不僅能鍛煉學生身體,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磨練他們的意志,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讓校園生活變得多姿多彩.近年來,體育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斷完善,人們也越來越意識到體育在教學中的重要性.然而在實際的體育教學中,武術教學并沒有我們達到想象的那種效果.它也反應了實際中存在的很多問題.首先,武術跟球類、田徑等體育科目不一樣,它對個人的要求也不一樣,上課要求也更高,造成了很多學生不愿去學;其次,武術教學的武術套路比較難懂,在練習時還容易發生意外事故;更重要的一點是,有關武術的教學方法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通過分析,提出改善這個現狀的方法,希望能更好的在高校中開展武術的教學活動.
1.1 教學模式的轉變
隨著教學體制的不斷改革,有關武術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更改.目前,很多學校都開展了武術的選修課,同時專門成立有武術協會.同學們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選擇自己所要修的課程,這樣給他們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去學習自己喜歡的科目,同時武術教學模式由普修轉向專項模式的轉變,這也給武術教學提供了廣闊的教學空間.這樣能夠使得武術的專業知識深入到每一個學生的腦海中,有利于武術教學的開展.
1.2 教學內容在不斷豐富
在幾年前,武術在教學的主要內容都是初級長拳.整個學習的期間,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學習長拳上面,這也造成了武術課堂的教學內容單一,這樣就會使得課堂變得很枯燥,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會下降.就算老師的教學水平很高,但是畢竟在課堂學到的知識有限,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武術的的真正境界還相差甚遠.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現在很多高校新增了其他武術項目,如:太極拳、傳統套路、散打等多個教學內容,吸引了更多學生對武術的學習.但是不同學校有著不同的教學方案,沒有確立一整套完整的教學體系.
1.3 武術教學教材的不合適和教學方法的不足
雖然武術是注重實際的操作能力,但是武術教材對于學習武術的人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們可以從教材中找到武術相關的基本知識,基本步驟,從而加深他們對武術的了解.然而在實際中,當前的很多武術教材主要是借鑒武術學院的教材,但是我們要了解的一點就是,對非武術專業的學生和武術專業的學生他的武術要求是不同的,不能用同樣的教材去教不同專業的學生.專業的不同,學生的適應能力和接受能力都會有所區別.在教學方法這一塊,重教多于重學的現象很普遍,常常忽略了學生的自身需求,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1.4 教學評價體系的不完善
在學校里面,一門課程學的好壞,通常是根據你這門課的成績來進行判定的,體育成績也不例外,同時成績還可以作為評價老師教學質量的依據.在之前,對學生成績的考核通常都是以期末成績為準,而對于學生平時上課的表現沒有太過關注,這也造成了某些平時表現好但是考核時表現不好的學生的成績不理想,容易使學生失去對這門課程的興趣.
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當前形勢下學生們對武術的學習態度,通過調查和分析,提出在武術教學上有待改進的地方.首先,我們選取武漢市內的5所大學進行調查,研究對象主要是大一、大二的學生,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在學生中發放調查表600,回收560份,回收率達到93.33%,在老師中發放調查有50份,回收的總共有45份,回收率達到90%.

表1 學生們對武術課的態度調查
通過表格我們可以看出,學生中喜歡上武術課的人很少,只有17.5%,不喜歡上的人也蠻少,只有13.83%,然而大部分人的態度都是可喜歡可不喜歡,沒有明確的表態.這也說明了當前的武術教學中存在問題,沒有吸引到更多的學生去學習武術.

表2 武術教學目標的現狀調查(n=45)
通過表格中顯示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占82.22%的老師認為上課的重點應該放在掌握“三基”上面,而對于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意志品質、運動能力等方面的認識不夠,掌握健身方法其實對于學生真的是受益終身,然而在教學中這個只占33.33%,這同時也說明了教學體制有待改進.教學體制理應打破傳統思想的束縛,以增強學生的自身技能為目標.

表3 學生對老師教學能力的評價表(n=560)
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知道,大部分學生的講解都是比較滿意,但對于老師的動作示范和組織教法這兩方面,學生們的反應并不是很好,說明這兩方面還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不斷加強老師的動作示范和組織教法這兩方面的能力,以期改善武術的教學質量.
3.1 樹立正確的教學思想
體育課的主要目的是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陶冶學生的個人情操,同時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同時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根據不同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采用有效的方法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習的同時加強學生的武術技能,達到教學的目的,此外提高學生自身的道德修養.
3.2 加強學生的武術文化修養
每一項事物的健康發展跟文化基礎有著密切的關系.武術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國粹,從它發展至今,已經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繼承和弘揚了中華民族的的傳統美德,如:儒家思想、道德思想、哲學、美學等思想,為武術的發展指明了發展方向.在武術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使學生對武術的基本知識有個大概的了解,在剛開始就培養他們對武術的興趣,提高他們自己鍛煉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他們自己學習武術,還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也有助于武術文化的弘揚和發展.
3.3 選用合適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的選取對學生的培養十分重要,這也決定了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確定高校中武術教學的內容,首先要結合學生上課的課時安排和學生的武術基礎,同時還要考慮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心理特征等因素,綜合這些因素進行考慮,編制那些簡單易學的動作,首先培養他們的興趣.隨著學習的深入,再教一些稍微復雜的動作,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開展武術的教學,這樣既能降低學習的難度,避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厭學的情緒,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教學效果得到明顯的提升.總而言之,教學內容的選取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十分重要.
3.4 構建合理的教學模式
課時的安排對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很重要.在制定武術的教學模式時,同時還應考慮到武術的學習和其他體育運動的學習不能相沖突,這樣使得學生既可以享受體育運動帶來的樂趣,同時還能夠體會武術的真正內涵.對于沒有武術基礎的學生,學校可以專門設置一整套基本的武術動作,用于對學生的訓練,課外還應加強他們的理論知識,了解武術有關的攻、防動作的分解,加深學生對武術的理解.當學生已經掌握基本的武術動作時,這時武術的學習應該繼續深入,加強鍛煉.
3.5 建立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
對學生掌握程度的評價,不僅僅只看最后一次考核時學生的表現,還應綜合考慮學生平時的表現.有可能很多學生平時表現不怎么好,但是最后一次就突然表現的很好而給高分,有些學生平時學習十分認真,但在最后一次考核的時候因為某些因素導致表現不好而分數不高,這樣就顯得很不公平.武術的學習,它更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過程重于結果.此外,考試評價還應綜合考慮學生學習過程的合作、出勤率和技能等相關因素.
結語:武術,作為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遺產,將其發揚光大是每一個中國人的責任和義務.在高校中開展武術教學,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同時還能培養他們的道德情操.隨著教學制度的繼續改革,相信武術會引起更多人的重視,武術在高校中的教學現狀也會得到有所改觀.
〔1〕朱瑞琪,高亮.競技散打,“輕體育”化改造——學校開展武術散打教學的理性思考[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6(06).
〔2〕郭瓊珠,黃景東,林建華.普通高校體育課程中民族傳統體育內容改革的現狀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 (02).
〔3〕郭立平.我國部分高校實行體育俱樂部型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03).
〔4〕毛香鑾.論武術在高校體育課程改革中的作用及其教學模式[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03).
〔5〕蔣麗芳.淺談素質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武術教學改革[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9(09).
G807
A
1673-260X(2014)07-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