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小投資者保護意見的六大亮點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意見對外正式發布,這明確將保護中小投資者作為資本市場的基石,其中多項創新舉措將給資本市場帶來新變革。
公司不分紅未達整改不得再融資
現狀:A股上市公司向來以“鐵公雞”著稱,被投資者指責只知圈錢不知回報。據統計,2001至2011年,我國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占凈利潤的比例為25.3%,而境外成熟市場通常在40%左右。2006年以來,上市公司平均年化股息率只有1%左右。由于缺乏長期穩定回報,投資者往往選擇投機來博取收益,這已經成為A股市場一大弊病。
措施:上市公司不履行分紅承諾的記入誠信檔案,未達整改要求不得進行再融資。對現金分紅持續穩定的公司,建立適當扶持的監管制度安排。制定差異化的分紅引導政策。研究建立“以股代息”制度,豐富股利分配方式。
點評:在分紅文化欠缺的背景下,以政策引導鼓勵上市公司分紅實為必須之舉。把分紅與監管掛鉤,唯有如此,上市公司才有動力和約束力去讓投資者分享業績增長,進而逐漸形成整個市場的分紅文化,投資者才能獲得可預期的穩定收益。
變“用腳投票”為“用手投票”
現狀:雖然身為股東,但由于持股比例低,中小投資者的意見難以得到充分表達,很難行使股東權利。調查顯示,85%的中小投資者不知道有哪些權利、如何行權和維權,只有2%的中小投資者能夠讀懂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信息,近3年股東大會網絡投票股東平均參與率不到0.25%。
措施:引導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全面采用網絡投票方式。上市股東大會審議影響中小投資者利益的重大事項時,對中小投資者表決應單獨計票,單獨計票結果應及時公開披露,并報送證券監管部門。
點評:一系列制度設計加大了中小投資者的砝碼,讓中小投資者可以充分行使股東權利,改變之前“用腳投票”的狀況,實現“用手投票”。配套以網絡投票、不設最低持股比例限制等具體舉措,中小投資者的意見將在公司治理中得到充分體現。
明確建立跨市場交易產品信息披露機制
現狀:去年8月,光大證券“烏龍事件”把我國資本市場跨市場信息披露的問題暴露無遺,這一制度性欠缺給光大證券從事跨市場內幕交易帶來可乘之機。
措施:健全跨市場交易產品及各種突發事件的信息披露機制。對顯著影響證券期貨交易價格的信息,交易場所和有關主體要及時履行報告、披露和提示風險的義務。
點評:隨著我國衍生品市場的發展,橫跨期貨市場和股票市場的交易越來越多,對跨市場監管提出了迫切要求,充分而及時的信息披露是杜絕部分機構利用跨市場交易謀取非法收益的必要手段,也是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的新要求。
健全中小投資者民事侵權賠償救濟維權機制
現狀:很多內幕交易、欺詐發行等違法違規案件中,中小投資者是首當其沖的受害者。但是,由于先天的弱勢地位和制度缺失,中小投資者在自身權利受到侵犯時往往很難維權。
措施:優化中小投資者依法維權程序,降低維權成本,健全適應資本市場中小投資者民事侵權賠償特點的救濟維權工作機制。推動完善破產清償中保護投資者的措施。
點評:去年5月,在萬福生科案中,作為保薦機構的平安證券主動宣布拿出3億元,成立“萬福生科虛假陳述事件投資者利益補償專項基金”彌補因該虛假陳述事件給股民帶來的損失。此舉創下了A股市場首個以第三方責任人為虛假陳述對股民進行民事賠償的案例。隨著相關機制的確立,中小投資者的維權渠道將更多。
引入退市保險和保薦質保金制度
現狀:發行上市和退市是股市“一進一出”最為重要的兩個關口。目前,很多企業IPO過度包裝甚至造假,上市后業績變臉,投資者受損嚴重。在退出環節,上市公司退市意味著其股票價值歸零,蘊涵較大的社會風險,退市制度因此遲遲未能落到實處。
措施:上市公司退市引入保險機制,在有關責任保險中增加退市保險附加條款。研究實行證券發行保薦質保金制度和上市公司違規風險準備金制度。
點評:退市保險將使退市再無后顧之憂,而保薦質保金制度將讓保薦機構謹慎推薦企業上市,降低造假沖動,對投資者更加負責。中小投資者將有公益性專門維權機構
現狀:在我國資本市場上,中小投資者無論是人數、交易量占比都很高,但由于單個持股比例低,很難形成強有力的力量,相對于機構和大股東處于弱勢。
措施:探索建立中小投資者自律組織和公益性維權組織,向中小投資者提供救濟援助。充分發揮期貨證券專業律師的作用,鼓勵和支持律師為中小投資者提供公益性法律援助。
點評:這些舉措將把中小投資者從孤立無援的狀態下解放出來,讓中小投資者保護工作真正實現常態化、規范化和制度化。
商務部人士解讀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
近日,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日前,商務部服務貿易和商貿服務業司負責人對《意見》進行了解讀。
記者:《意見》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負責人:《意見》是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經驗總結,是新時期發展文化產業、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對外文化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結構逐步優化,文化出口企業數量不斷增加,文化領域境外投資步伐不斷加快。但同時,我國對外文化貿易在對外貿易中的比重偏低,核心的文化產品和服務貿易逆差仍然存在,文化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還較弱,有待進一步改善和加強。
“十二五”以來,中央對進一步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提出了新要求。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要求,提高文化開放水平,培育外向型文化企業,支持文化企業到境外開拓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經過近一年的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意見》最終形成并出臺。
記者:《意見》對我國對外文化貿易工作提出了什么要求和目標?
負責人:《意見》明確了推動對外文化貿易工作的指導思想,強調了堅持“統籌發展、政策引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基本原則。
《意見》提出了到2020年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的發展目標:從微觀看,要實現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外向型文化企業,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文化產品,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搭建若干具有較強輻射力的國際文化交易平臺的目標:從宏觀看,要達到使我國核心文化產品和服務貿易逆差狀況得以扭轉,對外文化貿易額在對外貿易總額中的比重大幅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在國際市場的份額進一步擴大,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顯著提升的目標。
記者:《意見》提出支持對外文化貿易發展的政策措施有哪些?
負責人:《意見》在現行政策的基礎上,從4個方面、15個分類全面系統地提出了支持對外文化貿易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明確支持重點內容?!兑庖姟饭膭罡鞣N所有制文化企業從事對外文化貿易業務,要求進一步完善《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指導目錄》,提出了支持企業加強內容創新、拓展出口平臺和渠道、開展技術創新等3個重點工作方向。
二是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兑庖姟芬螅浞职l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中央和地方有關文化發展的財政專項資金和基金要加大對文化出口的支持力度?!兑庖姟访鞔_提出,對國家重點鼓勵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全部實現增值稅零稅率或免稅。同時,《意見》提出文化企業也可享受服務外包企業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三是強化金融支持措施。《意見》要求從信貸、債券、保險、擔保、外匯管理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為文化企業從事產品和服務出口、海外并購投資等業務拓展新的融資渠道,降低匯率風險,提供結算便利和有效擔保。
四是完善服務保障措施?!兑庖姟芬?,在便利化方面,將出口重點企業與海關企業分類管理相銜接,優先提供通關便利;對書、報、刊等時效性較強的文化產品,實行集中申報。在減少行政審批方面,對國有文化企業相關業務人員不設出國(境)指標,簡化因公出國(境)審批手續,出國一次審批、全年有效。此外,還給面向境外市場生產銷售外語出版物的民營文化企業配置了專項出版權。在提供公共服務方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文化企業開拓海外市場提供公共信息服務、加強人才培養、建立健全中介組織等具體措施,營造良好發展環境。